正文 第33章 花仙子的春之舞(2)(1 / 3)

我國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做法。它的意思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沈老師正是發現了自己的錯誤,發現了作者學二胡的優勢和不足,並勇敢地指了出來。可以說,他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好的“琴師”,因為他使“我”明白一個道理,學本事要審時度勢,量體裁衣。就像一列火車,背離了方向,速度越快,隻會離目的地越遠。

追尋藝術

張曉虹

我愛追尋:追尋科學,追尋生活,追尋自由,追尋快樂……但我最最喜愛的,是追尋藝術。

藝術,即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藝術一直是我所向往的,它那獨特的魅力,美好的韻味以及激烈的競爭性,深深地吸引著我。

自古以來,它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它包含有音樂、舞蹈、雕塑、文學、曲藝、戲劇、電影等。

我愛藝術,我要追尋藝術。

追尋藝術,追尋音樂,尤其是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作的曲,旋律優美,又富有神秘感。我經常在寫作文前聽音樂,便立刻會來靈感;無聊時,聽聽音樂,便能再次開心起來;心情煩躁時,隻要一聽音樂,無論當前有多生氣,多煩躁,都會變得舒暢起來……音樂獨特的魅力即是如此,它能給我帶來靈感,帶來快樂,帶來舒暢……

追尋藝術,追尋舞蹈。我自小喜愛舞蹈,對舞蹈有著很大的興趣。上小學後,我加入了舞蹈班,對舞蹈更為喜愛了。跳起天鵝舞,舞步柔和,動作優美,那獨有的線條美和姿態美,給人以十分美好的韻味。

追尋藝術,追尋美術。美,即是好;好的藝術就是美術。美術包括漫畫、素描、寫生、油畫和速寫等。我非常擅長素描,那是因為我學過,知道素描的基本功、訣竅和畫法。但我最喜歡的卻不是素描。我最喜歡的,是漫畫。很多人都知道,漫畫是簡單而誇大事物特征的繪畫,含有諷刺與幽默性。但不巧,我喜歡的,也不是這種漫畫。

也許你會問,漫畫不就是這樣的嗎?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漫畫,那你喜歡的,又是什麼漫畫呢?我的回答是:我喜歡的漫畫,是日本的傳統漫畫。雖然它也有具有諷刺性和幽默性,但漫畫家的畫功占著它吸引人程度的很大比例。就比如說現正暢銷的《哆啦A夢》吧!畫家藤子·不二雄以他獨特的畫功,塑造出人見人愛的機器貓哆啦A夢,大大提高了該漫畫的暢銷量。此漫畫非彼漫畫,現在你應該知道了吧!我們幾個好朋友都非常喜歡漫畫;我們經常把自己畫好了的作品,作個比較。做得比較好的,她會再接再厲;做得不是很好的,她也會加倍努力,爭取超過這次比賽的佼佼者。因此,由於我們的競爭,令我們對美術,對漫畫的追求更加執著,更加堅定。

我愛追尋藝術,來源於藝術的魅力,藝術的韻味以及競爭性。

藝術能使我們認識美、感知美、創造美,能夠促進我們的智力和身心的全麵發展。文章作者熱愛音樂、舞蹈、美術,他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其實,21世紀的藝術不再是高樓深淵裏的奢侈品或收藏品,每個普通人都可以享受,每個普通老百姓都應該參與,藝術是高尚情操的宣泄。沒有藝術的生活是單調乏味的,沒有藝術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藝術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讓我們一起攜手步入知識的殿堂、藝術的殿堂,塑造我們完美的人生。

為了尊重,不謝幕

陳洪娟

我應邀擔任某校園藝術節的評委,觀看了一台精彩的文藝演出。而最令我感動的是那曲沒有謝幕的二胡演奏。

當紅色的幕布徐徐拉開時,10個手執二胡的少年已經端坐在舞台中央。琴聲漸起,他們為大家演奏的二胡名曲《賽馬》,把草原上萬馬奔騰的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演奏結束了,全場觀眾報以雷鳴般的掌聲。而這群小演員卻端坐不動,隻是報以燦爛的笑容,直到幕布徐徐拉上……

《賽馬》以0.1分之差屈居第二。我很替他們惋惜,如果不是因為謝幕出了問題,他們完全有實力拿第一。

回後台的時候,我正好碰到他們的指導老師,我很坦誠地說出了我的想法,並不客氣地向她指出:“作為一名指導老師,不僅要教會孩子高超的琴藝,還要讓孩子懂得尊重觀眾。”指導老師笑笑說:“我是這樣教過孩子,而且以前我們也一直在演奏結束後向觀眾鞠躬致敬。”

“那為什麼今天不這樣做呢?”我疑惑不解。

指導老師用手指指坐在化妝間門口的一個孩子,問我:“看到那個孩子了嗎?他去年因為車禍造成右腿殘疾,身體恢複以後堅持參加演出。每次謝幕,他都努力向觀眾起立致謝,但都站不穩。尤其是退場的時候,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健步走下舞台。為了不讓他感到尷尬和自卑,我決定,隻要有他參加演出,我們就不謝幕。雖然因此錯失了冠軍,但我們不會改變這樣的做法。”

聽著指導老師的話,我恍然大悟。他們不謝幕,是為了不讓自卑的陰影落在那個殘疾同伴的心靈上。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