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到達紐斯特德寺(3 / 3)

雖然局部並不規則統一,

卻給人留下非同一般的記憶,

至少對於這樣的人:他們的眼睛長在心裏。

對於院內的生活情景我無意揭示;我逗留在這座熱情好客的地方時曾參加過一些歡慶,對此我也無意描述。我隻想將寺院本身,以及與拜倫的記憶有關的人和情況,呈現在讀者麵前。

因此,對於親切而優秀的男女主人所給予我的接待,我不擬詳述,也不擬讓讀者了解住在院內的文雅之人——我在廳堂裏曾見到他們。我將立即與讀者一起來到安排給我的房間,是管家極盡恭敬地把我領到這裏的。

這是一套相當不錯的房間,位於回廊庭院和寺中花園之間,窗戶麵向花園。整套屋子就像昔日的貴賓室,在寺院受到忽視的日子裏一度衰敗下去,所以在拜倫那個時候它處於毀損的狀況。從此以後它恢複了昔日的光彩,我住的房間就可作為一例。它高大對稱,牆體下端用古老的橡木板鑲嵌,上端掛著法國哥白林掛毯,上麵描繪有東方人狩獵的場麵,其人物與實際的一般大小,神態色彩栩栩如生。

家具顯得古樸、尊貴而厚重。一張張高背椅上有奇特的雕刻,並且飾以刺繡。用色彩暗淡的橡木做的大衣櫥,打磨得十分光亮,鑲飾著彩色樹林風景圖。一架龍床又大又高,隻能從活動的梯級爬上去;高高的華蓋由大柱支撐,每角都有一蔟深紅色的羽飾,富貴的深紅色緞子床簾有一些寬大顯著的折痕。梳妝台上豎立著一塊古舊的厚玻璃鏡,幾百年來,也許一個個美人曾從中將她們的可愛之處凝視、打扮。房間地麵鋪著有方格斑紋的橡木板,因上了蠟看起來很光亮,其中一部分鋪著土耳其地毯。中間是一張厚重的橡木桌,也上過蠟,打磨得像玻璃一樣光滑,並擺設了一張發香的紅木寫字桌。

一點暗淡的光線從哥特式石柱窗照進屋裏,一部分被深紅色床簾擋住,一部分被花園裏的樹子遮蔽。這種變得幽暗的光,使屋內顯示出更加莊嚴古老的模樣。

有兩幅肖像懸掛在門的上方,它們與屋裏的場麵保持協調。肖像上的人穿著古老的凡·戴克[ 凡·戴克(1599-1641),英國佛蘭德斯畫家,以貴族肖像畫著稱。]畫中人物常有的服飾。其中一位是騎士,從前或許住過這間屋子;另一位是女士,她手裏拿著一副黑色的絲絨麵罩,也許曾經就在我已描述的那麵鏡前為愛情的俘虜打扮呢。

然而,在這套裝飾富貴、十分獨特的屋子裏,最為出奇的遺物是一台很大的鑲板壁爐架,其上刻著高浮雕,有一些壁龕或小室,它們當中都有一尊人的半身像,幾乎完全從牆體上突出來。有些人像身著古代的哥特式服飾,最引人注目的是個女子,鄰近的壁龕裏有個凶猛的撒拉遜人[ 阿拉伯人的古稱。]嚴密地注視著她。

寺院裏有一些神秘的東西,這鑲板便是其中之一,它像埃及的象形文字一樣引起人們廣泛思索。有人認為它表現的是在“聖地”[ 《聖經》中的巴勒斯坦地區。]的一次冒險經曆,雕像中的女子,被家族裏某個十字軍戰士從嚴密注視她的包頭巾的土耳其人身邊救出。在寺院其它地方也有類似的鑲板,其中無不可見那個基督徒女子和她的撒拉遜保護人或情人,這就給了人們的推想以有力證據。在這些雕刻品底部飾有拜倫家族的徽章。然而,我無意對自己的房間或與之有關的秘密再作描述,把讀者留在這裏。由於讀者將和我於寺院裏度過幾天,所以我們可以在空閑時對這座古老的建築仔細觀察,從而對它的內部及其周圍均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