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到達紐斯特德寺(2 / 3)

我們由此爬上一段石梯,其頂端有兩扇折疊門,通過它我們進入一條環繞寺院內側的寬闊通道。通道的一扇扇窗戶朝向一個長有綠草的四方庭院,形成寺院空曠的中心區。正中間有一座高大奇特的噴泉,像寺院主體一樣用灰石建造,拜倫對此作了很好的描寫:

庭院當中正在噴水的是一座哥特式噴泉,

它十分勻稱,不過有奇特的雕刻裝點,

一張張怪異的臉像化妝舞會裏的人們,

也許這兒是個妖怪,那兒是個聖賢:

泉水從猙獰的大理石嘴裏噴湧出現,

它閃耀著流入水池,並讓小小的水流

猶如人們徒然的榮耀,和更加徒然的煩惱,

消耗在成千個水泡裏麵。[ 見《唐璜》第3章。――原注]

方庭四周是低矮的拱狀回廊,有一道道哥特式拱門,它曾經是僧侶們隱避的過道:我們此時經過的通道即位於這些回廊上方,人在裏麵每走一步空空的拱門似乎都會發出回響。至今,一切都帶有廟宇那種莊嚴的神氣。不過到達走廊一角,沿陰暗的長廊一眼瞥去,你會瞧見兩尊黑黑的塑像——它們一動不動地靠牆而立,身穿緊扣的金屬盔甲,手握盾牌,劍已出鞘。它們似乎是寺院在騎士時代的兩個幽靈。管家在這兒推開一扇折疊門,隨即將我們帶入一間高大寬敞的廳堂,它與我們剛才穿過的奇異昏暗的屋子形成鮮明對比。它裝飾優美,牆上懸掛著一幅幅畫像,不過某種原始的建築結構保存了下來,與現代裝飾融為一體。有過去的石柱窗扉以及深陷的弓形窗。高高的天花板上有雕刻和嵌板的木製品,同樣得到精心修複,種種獨特的哥特式圖案也按照古老的風格描畫、修飾。

在這兒,也有屬於寺院前後不同時期的圖畫,它們是一些肖像,其代表的人物在整個拜倫家族中產生過重要影響。在廳堂上端的門口上方,是“大胡子小約翰·拜倫爵士”的暗淡的哥特式肖像,他冷冷地從畫布上俯視下麵;另一端則是“地方守護神”[ 原文為拉丁語。]——即高尚的詩人——的白色大理石半身像,它十分顯著地豎立在底座上麵。

這屋子的整個外觀和風格,更多地表現出宮殿的而非寺院的特征;窗外景色不錯,有美麗的樹林、平坦的綠地和銀色的水麵。窗戶下麵是個小花園,它用石欄圍著,石欄上有一些顯得壯觀的孔雀,它們在陽光下展示著羽毛。前麵的草地上,有一些色彩鮮豔的雄野雞和長得豐滿的山鶉,以及敏捷的水雞,它們幾乎處在極其安然的狀態中吃著食。這便是人們初到寺院時出現在眼前的各種東西;而我發現,其內部與詩人所描寫的完全相符:

大宅本身寬闊而古老,

它比別處保存的房屋更像寺廟;

回廊、小屋和食堂仍然穩定可靠;

仍然完好無損的精致的小禮拜堂,

一度將這地方點綴得很好;

其餘的已經改造、更換或取消,

它們更多地體現的

是行乞修士而非寺廟修士[ 前者(friar)生活在世人中間,後者(monk)生活在寺廟裏。]之道。

大大的廳堂,長長的走廊,寬寬的屋子,

決非在藝術上結合得十分合理,

它們也許會讓一位鑒賞家驚訝;但當組合成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