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到達紐斯特德寺(1 / 3)

《唐璜》reference_book_ids\":[7049312848178056205]}],\"1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8,\"start_container_index\":1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quote_content\":\"《唐璜》reference_book_ids\":[704931284817805620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巴霍羅宅第是德貝郡的一座曆史悠久的家族大宅,在那兒,我按照本地傑出古老的方式度過了一個歡快的聖誕節,然後動身前往紐斯特德寺好客的主人那裏,與他一起度過我餘下的假期。我坐馬車趕了17英裏,一路穿過令人愜意的鄉村——有一部分屬於舍伍德森林傳說中有名的地區——然後到達紐斯特德園林的大門。園林的外表決非壯觀,一度裝點著它的優良古樹已被拜倫那個任性的前輩砍伐。

進入大門,驛遞馬車[ 一種四輪車廂式馬車,一般供二至四人乘坐。]緩慢地沿一條沙路駛去,兩邊是光禿的斜坡;路漸漸伸向下麵平緩多蔭的山穀,從前那些保養完好的僧侶就喜歡舒適地住在那裏。我們在此順著一條坡路繞過園牆一角,恰好來到古老的寺院正麵,它隱藏於山穀之中,前麵是一大片美麗的水。灰暗的寺院並不規則,顯得混雜不一,這與拜倫的描述是吻合的:“它曾經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如今成了一座更加古老的宅第,具有富貴罕見、豐富多彩的哥特式建築特征。”寺院一端由城堡形的塔樓固守,表明它有過令人難忘的戰鬥日子;另一端則保持原有的寺廟特征。一座毀壞的禮拜堂——其側麵是一片陰森的樹林——仍然佇立在整個正麵。的確,人們曾經常出入的門口已長滿雜草;巨大的尖頂窗一度裝著彩色玻璃,光彩耀眼,但如今卻爬滿了常春藤。不過那副古老的修道院十字架,仍在禮拜堂的尖塔上勇敢地經受著歲月與風暴的考驗;在它下麵,用灰石雕刻著聖母馬利亞和聖嬰塑像[ 即指那幅著名的“聖母像”。]它們在壁龕中仍然完好無損,使寺院呈現出神聖的外表。[ 見《唐璜》(拜倫寫的一首未完成的優秀長詩――譯注)第3章:“在更高處的壁龕裏麵,戴著桂冠的聖母瑪(馬)利亞獨自一人,她神聖的懷中抱著聖嬰;她環顧四周;在身邊一切都被毀損之時,不知何故她得以幸免:她使下麵的世間似乎變成神聖之地。”。――原注]

一群烏鴉——它們棲息在鄰近的樹林中——此時正在毀損的建築上空盤旋,並在時刻有風的突出物上麵站穩,在驛遞馬車從下麵轆轆駛過時,它們用好奇的眼光俯瞰著,發出呱呱的叫聲。

寺院的管家是一位極其禮貌的人,他身穿黑色衣服,在門口接待我們。我們在這兒還遇見了拜倫的一樣遺物,即一隻紐芬蘭的黑白色大狗,它從希臘一路陪伴詩人的遺體回到故鄉。[ 拜倫病逝於1824年,他的心葬於希臘,遺體運回故鄉安葬。]它是名狗博茲溫的後代,繼承了其高貴的品性。它也是寺院裏的一位受到珍愛的居住者,遊人無不對其表示敬意,給予愛撫。我們前麵有管家引路,後麵有狗跟隨——它協助著盡主人之誼——穿過了一條又長又矮的拱形走廊;此走廊由巨大的尖端拱門支撐,頗像大教堂的地穴,屬於寺院的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