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不甘寂寞的“小字輩”——彗星、流星、小行星(3)(1 / 3)

21日,發生最壯觀的一幕:第14、15、16塊碎片於4時起相隔10小時撞擊在同一地區。第14塊碎片以每小時21萬公裏的速度墜向木星,隨之產生的火球上升到數百公裏的高空。第15號彗核撞向木星大氣縱深處,火球上升到2000公裏的高度,塵雲直徑相當於地球的3倍。第16塊碎片碰撞產生的亮度是第14塊的2倍,並產生了持續15分鍾的爆炸。

21日晚11時04分,上海佘山天文台觀測到的木星已傷痕累累,各個撞擊創麵直徑超過1萬公裏,其中最大的直徑估計有3萬公裏,其容積大大超過地球體積(地球直徑為13000公裏),與此同時,木星周圍的木紋型雲層出現紊亂。

22日下午4時6分,最後一塊碎片落地,這最後的一“吻”,使曆時6天的千年萬載難遇的天象奇觀隨之落幕。美國芝加哥大學兩位天文學家利用設置在南極地區的望遠鏡觀察到,撞擊木星南半球產生的火球亮度已遠不如以前。通過光譜分析,證實了木星及其大氣層中含有硫、氨、硫化氫等分子,但沒有找到預想中的水。

此次撞擊釋放的總能量為二戰時美軍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能量的10億倍,大約相當於1013噸TNT炸藥的爆炸。初步觀測表明,彗星碎片的撞擊已改變了木星的外貌,留下4個直徑幾萬公裏的深坑,其直徑是地球的幾倍。木星的雲層留下了黑色疤痕,這疤痕需很長時間才能消去。強烈的爆炸已使木星大氣層的氣流和成份發生變化。由於木星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6.3億公裏,彗木相撞所釋放的巨大能量及木星大氣與表層的環境巨變,對地球與近地空間環境幾乎沒有影響。但如果木星上具有生命及其生態係統,如果木星上也有人類文明,如果這次撞擊發生在地球上,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星際客人

許多科學家推測,史前文明正是毀於這樣一次星球撞擊事件。這不是無稽之談,不是杞人憂天。事實上,在人類的現代史上,有關太空天體與地球相撞或擦肩而過的記錄屢見不鮮。

l908年6月30日清晨,俄國西伯利亞中通古斯卡河上遊瓦納瓦臘以北50公裏的密林中,突然狂風大作,從東南方向風馳電掣般地飛來一個怪物,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過後,蘑菇雲拔地而起,竄上近2萬米的高空,剛剛醒來的馴鹿還未醒悟過來想一想是怎麼回事,已經與挺拔的大樹一起被灼熱的氣浪衝倒、焚燒。連日熊熊的大火吞沒了2000平方公裏的原始森林。衝天的火光,照得方圓800公裏通紅一片,1500公裏外也能看到。在中心地區3000米範圍內,出現直徑1~50米的坑穴200多個,其周圍的樹木呈放射狀向外側傾倒,活像一個巨輪的輻條。離出事地點60公裏外的一位農民回憶說,他站在門廊上,突然看到一個拖著一股煙塵的火球飛速而過,熱浪與刺眼的火光迎麵撲來,強大的衝擊波頓時使他失去知覺。當他蘇醒過來後,隻覺得大地在顫抖,房子在搖晃,頭頂傳來雷鳴般的巨響。他說,他在恐怖中“好像覺得世界的末日到來”。160公裏外一個在河岸工作的工人,被氣浪掀入河中。在240公裏外,強勁的風把地麵刮去一層土,在安加拉河麵上堆起一堵水牆。

遠在數千裏之外都能聽到這次直徑約50米彗星的、能量約為廣島原子彈威力500倍的大爆炸的響聲。爆炸的氣浪使整個西伯利亞東部出現了強烈的氣流,英吉利海峽彼岸的英國氣象中心,也監測到大氣壓持續20分鍾的上下劇烈波動。3500公裏外的彼得堡以及澳大利亞、爪哇、華盛頓等地的地震儀都記錄到地震波。連續兩個晚上,天空異常明亮,甚至在蘇格蘭,午夜還可看清報紙上的字。

1937年,一顆直徑不到1公裏的名叫“赫米斯”的小行星以每小時3萬公裏的速度與地球“擦肩”而過,距地球僅78萬公裏。假如赫米斯與地球相撞,將釋放出相當於10萬個百萬噸級炸彈的能量。

1947年2月12日上午,原蘇聯遠東錫霍特一阿林山係的伯力居民們目睹了另一天空奇觀:一顆火球拖著濃煙和火花,在空中向南美襲來,消失後不久,傳來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正在執行任務的原蘇聯空軍也觀察到了這一現象,他們幫助調查人員找到了隕石墜落現場。

1972年8月10日,美國加利福尼亞上空58000米處傳來隆隆巨響,一團巨大的火球劃天而過。原來是一顆直徑10米、重數千噸的小行星擦地球而過,險些撞上美國。美國宇航局的紅外探測器記錄了這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