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維護組織利益,打造個人品牌(1 / 3)

——圓融者做事恪守的九則行為規範

1、不泄露組織的機密

⊙在一個組織裏,很多信息都是有商業價值的,必須嚴加防守,所以一個圓融的職業人士的一條基本素質就是:不該你知道的,就絕對不要去打聽;已經知道的,就要守口如瓶。如果泄露了機密,給組織帶來損失,這個時候,不管你是刻意的還是無意的,都會給你帶來傷害,甚至你還會受到法律的製裁。

當今社會,到處都充滿誘惑,而誘惑對一個職場人士來說,是一個陷阱,也是一種考驗。作為組織的一員,要嚴守組織的秘密,不要做出賣組織、出賣上司的事。如果為了一己之利不惜犧牲組織的利益,其結果是在出賣組織的同時也出賣了自己。

某公司銷售部羅經理和高層發生意見分歧,雙方一直未能達成共識,為此,羅經理耿耿於懷,準備跳槽到競爭對手那裏。羅經理一方麵出於私憤,另一方麵為了向未來的“主子”表忠,便想盡一切辦法把公司的機密文件和客戶電話全部打電話或傳真給各市場經銷商,使得市場亂成一團,並引發了很多市場糾紛。從各地市場來的電話幾乎將公司電話打爆。這還不算,他還打電話給當地的工商局、稅務局,說公司的賬目有問題,雖然最後查證沒有問題,但畢竟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當羅經理帶著滿意的“成果”去競爭對手公司邀功請賞時,沒想到熱屁股遇上了冷板凳,未來主子見羅經理這樣對待老東家,便擔心:誰知道他以後又會不會如法炮製對待自己的公司呢?身邊有這樣的一個人,不就像是埋下了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嗎?自然不敢錄用他。

圓融者最基本的一種素質就是絕對不做有損於組織的事。在日本,被對方收買而背叛自己組織的事情是很少發生的。一個人即便辭職了,也很少做反戈一擊的事,甚至仍然關心原組織的發展。

這是一次激烈的商業談判,雙方的交鋒異常尖銳。A公司的談判人員要想按照公司事先製訂好的計劃來談恐怕會有一些問題,但是他們必須獲得成功,因為這次交易的商業利潤非常可觀。B公司也有自己的底線,但是他們不能輕易地亮出自己的底線,談判一直處於僵持狀態。

A公司一直摸不清B公司的談判底線,經過幾天的周旋,還是沒有進展。A公司的談判助理對老總說:“實在不行,我們就收買他們的談判人員,答應談判成功之後給他滿意的回扣,這對我們來說,是舍小保大,從長遠來看,是值得的。”

A公司的談判助理製訂好計劃就開始了運作。然而,事情出乎他的意料,他給對方談判人員的回報不低,沒想到卻遭到了他們的堅決拒絕。

當A公司的談判助理把這個消息告訴A公司的談判主席時,談判主席卻笑了,並且點點頭。

第二天談判開始的時候,A公司的談判主席說:“我們同意貴公司提出的價錢,就按照你們說的價錢成交。”這是讓A、B公司兩家談判成員都沒有想到的。

接著,A公司的談判主席繼續說:“我的助理做的事情我是知道的,我當時沒有反對,就是想證明一件事。最終證實我的猜想對了,貴公司的談判人員不僅談判技巧高,而且協作非常好,最關鍵的一點是,你們對自己的公司非常忠誠,這很令我敬佩。我們是對手,成交的價錢是我們分勝負的標準。但是,一個企業的生存並不僅僅依靠錢的多少,職員的忠誠和責任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更為重要。你們的表現讓我看到貴公司命脈堅實,和你們合作,我們放心。從價錢上來看,我們是虧了一些,但我認為我們會賺得更多。”

“我們需要能嚴守組織機密的職員!”這是所有用人單位共同的心聲。因為組織領導深知,職員的肆意泄密會給組織帶來什麼——嚴重的可給組織帶來致命性的打擊。

有時,組織與你在利益上也會發生衝突,這時你千萬不能把組織利益置之度外。一個有職業操守的人,心裏一定要有一條準則:可為與不可為。

職場圓融觀

作為一名職員,不要忘了自己的角色,你需要為組織爭取利益,而不是為你自己爭取利益。隻有組織“發達”了,你才會跟著“發達”。有時,組織與你在利益上也會發生衝突,這時你千萬不能把組織利益置之度外。一個有職業操守的人,心裏一定要有一條準則:可為與不可為。

2、不占組織的小便宜

⊙貪小便宜對一個職員來說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利。“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貪小便宜很容易被別人知道,到時一傳十、十傳百,你的名聲便毀在了這點蠅頭小利上,可謂是拾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一名職員品德的好壞,往往會從細小的地方體現出來。所以你千萬不要毫無節製地使用組織的信封、信紙、筆或其他文具用品在私人的用途上。這道理雖然每一個人都明白,但是很多人在稍微熟悉了組織之後,自然就會順其自然地使用這些“免費”資源。

當然,這和組織的風氣有著很大的關係。而身為組織的一分子,你必須堅持“不拿公家一針一線”的原則,即使大家都那樣做,你也不要效仿。因為理智的上司會從細微之處觀察自己的下屬,有時候對於職員來講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不足以影響大家的小毛病,可能會決定一個人的前途。

蘇蘭喜歡占小便宜,經常順手把公司裏的一些小東西拿回家,給她正在上學的兒子用。由於她是老職員了,並且她為公司的發展立下了不少功勞,所以老板也不好意思當麵批評她。同事們看到蘇蘭如此肆無忌憚地拿公司東西,而老板置之不理,也紛紛效仿。這下公司每月的內部辦公費用劇增,蘇蘭和同事們卻從來都不為自家孩子上學的一些用具發愁。

最後,蘇蘭占小便宜的行為使她不得不放棄原來那份輕鬆而收入高的工作,去人才市場重新找工作。

那麼蘇蘭占小便宜的行為是怎樣使她丟掉工作的呢?事情是這樣的:蘇蘭孩子老師的丈夫是與蘇蘭的公司有業務往來的高級主管。該公司正在和蘇蘭所在的公司洽談一個合作項目,這個項目最終的決定權就掌握在老師丈夫的手裏。老師的丈夫經過考察,對蘇蘭所在公司的情況基本滿意。簽合同前的一個晚上,他無意間看到了妻子所批改的作業本中有一個是用專業的辦公用紙裝訂而成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翻閱了那個本子,結果很驚訝地發現本子上赫然標著蘇蘭公司的名字。這個發現令他很有感觸:這個企業的職員絲毫不注重自己公司的利益,和他們合作要浪費多少資源呀!經過慎重考慮,他撥通了蘇蘭老板的電話,中止了與蘇蘭所在公司的合作。

誰會想到合作的中斷竟是由私用一些辦公用品造成的呢?因此,不要因為事小而忽視它。

因此,作為一名職場人士,上班時,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要占用上班時間處理私事;下班後,不要“順手牽羊”拿走組織的物品。養成一個好的工作習慣,這對你的職業生涯,甚至整個人生都大有益處。

職場圓融觀

貪占組織的小便宜一般都表現在細微之處,所以許多人可能會覺得無所謂。但是工作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哪怕它小如芝麻,所造成的危害常比想象的嚴重得多。

3、不“身在曹營心在漢”

⊙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吃李家飯盯著張家門,做事不專注、不認真,動不動就想跳槽了事或私下裏搞些小動作,靠些“分外工作”撈外快的職員,怎麼會安心工作並且得到上司賞識呢?

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在組織裏工作,恪守本分,表裏如一,能靜下心來幹事情是獲取上司肯定的重要前提。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吃李家飯盯著張家門,做事不專注、不認真,動不動就想跳槽了事或私下裏搞些小動作,靠些“分外工作”撈外快的職員,怎麼會安心工作並且得到上司賞識呢?

王敏在某金融機構工作幾年後感到厭倦,辭職後找到另一份全新的工作——某單位的行政助理。初進公司,王敏還保持著對新工作的興趣與激情,但很快這些激情就被失望衝淡了:行政助理的工作煩瑣而重複,完全沒有金融機構工作時的挑戰性,而且由於在新工作適用期遇到些挫折,薪水也不如以前豐厚。王敏有些後悔選擇這個職位。但相對於之前整天的勞碌,如今的工作卻要清閑許多,節假日、福利都優於以前,這點令王敏不想輕易辭掉這份工作。怎麼增加收入呢?這時,有位朋友出主意讓她找份兼職做。

“可我上班沒有時間啊。”王敏無奈地表示。

“你可真是老實到家了!”朋友說,“你不能利用上班的時間做嗎?反正你的工作又不需要費多大心思。”

“這樣可以嗎?”王敏猶豫著。

最後,她決定試一試。

王敏很快就從嚐試中嚐到了甜頭,於是為了增加收入,她開始琢磨著如何利用上班的時間接一些私活做,對於正式工作則敷衍了事。領導發現她的工作越來越差,找她談過幾次話,但她依然我行我素。沒多久,在單位評審中她因為工作消極沒通過考核,被辭退了。

作為組織職員,工作時應該專注於當前正在處理的事情。如果注意力分散,做事不認真,身在曹營心在漢,頭腦不是在考慮當前的事情,而是想著其他事情的話,工作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更別提什麼豐厚的業績和長遠的發展了。

欽斯裏說得好:“我專心致誌於一件事情的時候,好像世界上隻有這一件事。”職場中那些取得成功的圓融人士,不僅養成了專心做事的習慣,而且還把專心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使命。

不管你現在是一個職場新人,還是升職到重要位置的領導,都要時時注意對現有工作的“忠誠”。但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耐心,總是覺得這個崗位不好,那個崗位待遇不高,總有借口讓他跳槽。跳來跳去,隻是讓別人從你的簡曆上看到四個字:缺乏定力。

當今時代,做事是否專注、踏實,已成為衡量一個人職業品質的標準之一。一些組織提倡“愛崗、敬業”,倡導“幹一行、專一行”,而我們在工作中能夠做到專注,全身心地投入,便是務實、敬業最實在的體現。如果上班時腦子裏還想著球賽、彩票、電影、股票等一些與工作無關的東西,或身在一個組織還想著跳槽,總想著掙外快,連最基本的“專注”都做不到,如此身在曹營心在漢,何談愛崗,又何談敬業?更不用提精與專、晉升與發展了!

職場圓融觀

對待必須麵對和處理的“正經事”,我們要有認真和專注的精神,絕不要三心二意,身在曹營心在漢,而是要緊緊地抓住當前的“一秒”,心無旁騖地做自己分內的事情。隻有這樣,你才有可能在組織內獲得良好的口碑及上司的欣賞和器重。

4、不找到下家罵上家

⊙“工作不成人情在”,善待你的老“東家”就是善待你自己,就是善待你的新“東家”,更是善待自己的未來。所以,管好你的嘴巴,從今以後再不要隨便說老“東家”的壞話了。

如果組織的價值觀與你發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如果組織已經完全阻斷了你的發展通道,如果組織已經變成一列你無法阻攔的死亡列車,如果你在組織內的人際關係已經糟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組織裏簡直像在遭罪,不得不強迫自己離開……你也就到了該跟你的組織說再見的時候了。但離開之後,你會對你曾經所在的組織持有一種怎樣的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