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夢令(2 / 2)

“轆轤金井”這一意象,在容若的很多詞作中被屢屢用到。如“淅瀝暗風飄金井,乍聞風定又鍾聲,薄福薦傾城”;“綠蔭簾外梧桐影,玉虎(即轆轤)牽金井。怕聽啼鳩出簾遲,挨到年年今日兩相思”。

所有的“轆轤金井”似乎都指向了某一個人。

井,在我的印象裏,往往和童年聯係在一起。孩子對井的好奇是頑固的。當孩子用清澈的眼睛一次次望向那深不見底的井底時,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恐懼了但還是要看。搖起轆轤,一陣吱吱聲之後,一桶清澈甘甜的水便從井底打上來,那是個很奇妙的過程。或許,他們也曾經在井邊一次次地體驗過這恐懼和驚喜並存的奇妙時刻。當然,這隻是一種猜測。也可能,“轆轤金井”隻是容若的一個特別偏好,就像林逋隻喜歡梅花,陶淵明隻喜歡菊花一樣。但容若的井,僅僅是一種對舊時光和對戀人的懷念嗎?

唐朝常建有一首《古興》:“轆轤井上雙梧桐,飛鳥銜花日將沒。深閨女兒莫愁年,玉指泠泠怨金碧。”轆轤和梧桐、女人和井、飛鳥和花,女孩的寂寞像井一樣深不見底。

還有一首《轆轤歌》:“新係青絲百尺繩,心在君家轆轤上。我心皎潔君不知,轆轤一轉一惆悵。”女孩到井邊汲水,想象自己是井繩,情郎是轆轤,心係情郎,永不分離。

原來,“轆轤金井”在詩詞中是表達愛情的意象。

所以,“轆轤金井”也是容若對愛情的一種暗喻,並非實指二人談情說愛的地方。

“驀地一相逢”,“驀地”和“相逢”兩個詞同時入眼,使人心頭一震,眼睛一亮。那是一種一見驚魂,一見傾心的絕美。他一見鍾情,卻不知道她是不是對自己也有意思,便試圖從她的眼神裏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心事眼波難定”,她眼波不定,時冷時熱,時笑時顰,時而含情,時而寂寞,女孩子的心事最難猜。容若想通過女孩的行為舉止和眼神來了解她對自己的心意,卻是越來越摸不透,直搞得他茶飯不思,坐立不安。所以,才有了“誰省?

誰省?從此簟紋燈影”的輾轉難眠。

“簟紋”是有花紋圖案的竹涼席。李清照有“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名句,“簟”是夏天的床上用品,到了秋天,躺在竹席上又太涼了,為什麼不換下來呢?想來,是夏剛過,初秋將至,人還未從舊習慣中走出來。又或者,那竹席之所以涼,不過是因為少了一個人的緣故。躺在涼席上,燈影一閃一閃的,心裏除了涼還是涼。

在那場邂逅裏,他所關心的隻是少女的心事,卻不曾想過,那滿地的落花早已將二人的命運注定。多年後,他恍然明白,那“驀地一相逢”的眼波流轉早已化成簟紋燈影時,多情少年已變成人間惆悵客。

一段短短的小令,三十幾個字,表達的是一種情緒,一種意境。就如一幅畫,畫麵上一眼井,一片花,一個人,一張席,一盞燈。讀者,從這簡單的事物中,讀到的卻是一個淒婉的愛情故事。這就是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