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夢令(1 / 2)

《菩薩蠻》reference_book_ids\":[7232992108032822327,693605588855370855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在秋天的一個清晨,剛剛醒來的容若走到了院子裏,早上風涼露濃,多少會讓人感覺到有些不適,人就容易傷感,更何況,眼前還縈繞著她夢中的身影。不過,容若沒有退回去,他一路慢慢地走著,走到了裝有轆轤的水井邊,那堆滿了金井台階的紅花讓整個秋天炫目起來。

隻是,著一“冷”字,又讓我們的心情黯然起來。這一炫一黯的強烈對比,真讓人寂寞到骨子裏去。“紅冷”二字是本詞的“詞眼”,奠定了詞的基調。紅是所有顏色中最豔麗最喜慶的一種,但在特定的情況下,紅色卻會變得無比淒冷。在花落的時候,在人悲傷的時候。“紅冷”在詞中是一種難言的隱喻,暗示了某種結局。

讀者可以想象一下,這情景如果用相機捕捉下來,會有多美。很多喜歡攝影的朋友喜歡拍轆轤。轆轤和井要破,要舊,黑而潮濕,仿佛在歲月裏浸得很深很深,深得拔不出來,再將畫麵調暗,將綠色鋪濃,將紅色點豔,大概正是容若要表達的意境吧。

讀者會問,你為什麼肯定地說這是秋天,又為什麼是早上呢?詩裏並沒有說這是秋天,也沒有說是早上,正是開頭這句“正是轆轤金井”告訴我們的。轆轤較早見於南唐李璟《應天長》詞:“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

為什麼叫金井呢?宮廷或富貴人家通常在井邊裝有華美的井欄,為了顯示其華美,故稱金井。就像詩人喜歡叫情人“玉人”一樣,老百姓不管這一套,隻用“相好”二字,明明白白,不用解釋,誰都懂,但詞不能這麼寫,這麼寫,就不美了。

古人通常在井邊植梧桐,所以,我們往往會看到“金井”和“梧桐”成雙成對出現在詩詞的畫麵中。李後主《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韋莊《更漏子》:“鍾鼓寒,樓閣暝,月照古桐金井。”“梧桐”是代表秋天的意象,所以,連帶著金井也就有了秋天的感傷。

人們都習慣在清晨汲水,轆轤搖動有聲,和鳥鳴聲融在一起,想來也是很詩意的。宋代詞人陳三闌有雲:“門外轆轤寒,曉汲喧金井。長笛何人更倚樓,玉指風前冷。”金井汲水是寂寞和熱鬧的一個分界。汲水之前,晨光寂寂,當人們挑起水桶、搖起轆轤時,一天的煙塵生活便開始了。

這時候,寂寞的詩人被塵聲驚擾,不得不從夢中醒來。生活是別人的,熱鬧也是別人的,醒過來的他倍加孤單,不知道如何開始這一天的生活。五代花間詞人牛嶠有一首《菩薩蠻》雲:“簾外轆轤聲,斂眉含笑驚。”情人被拂曉時分的轆轤聲驚動,幽會結束了,情人該動身了,剩下的時光她該怎樣度過呢?

也許,正是轆轤汲水的聲音吸引了容若走過去。但,為什麼是井?容若特意指出“井”這個意象,“正是”二字更是突出了這個意象在納蘭心目中的分量。難道它對容若有什麼特殊意義嗎?這裏,真的是他和戀人相逢的地方嗎?對容若來說,井絕對不會和“挑水”聯係到一起的。那麼,“井”的意象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