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餘影(2 / 3)

照像後,尚有一個鐵廠未去參觀。我因為精神困倦的緣故,所以同薌蘅、惠和走到江岸去找船。但這時候江裏的風浪很大,天氣陰沉,不久即雨,我不敢去冒險,遂又回到鐵廠的應接室休息。裏麵有茶點有電扇,我遂躺在睡椅上假寐,略養心神。這時候雨聲淅瀝,亂灑蕉葉,又換一幅無聊之景。五時天始霽晴,去參觀鐵廠的同學已回來,遂一同至江畔,仍乘武勝輪返武昌。一路風浪甚大,漢江蒼碧,一望無際,遠眺雲霞燦爛,虹采耀目,江上風景殊覺宜人。我們在甲板上曼聲唱《卿雲》之歌,餘音縈繞江上,許久不息,臨風披襟,心神為之一爽!

(六)江新船上的生活

二十人號的清晨,我朦朧中被薌蘅喚醒,遂整理行裝,至十時遂乘車到六碼頭上船至漢口。下了船我提了自己的提箱,上了江新船。慧文、永叔她們都住在二層艙,我同薌蘅住在三層艙中房艙六十六號,地方雖不大,但比較火車是很舒服。連日在湖北精神勞頓,異常困乏。薌蘅約我去漢口街上買點東西去。我想息一息,遂托她與我買淺藍夏布。她走後我閉上房門,把床鋪好,遂在床前一個小桌子上與我的朋友紉秋寫信。下午二點鍾的時光,船上的客人,已都搬來,人聲嘈雜;我腦中不勝其煩囂,隻好伏在那五尺長的床上覓夢中的生活去。

晚十時開船,薌蘅喚醒我,那時夜寒徹骨,我開了衣箱,找出我的圍巾披上,遂同我們同學到甲板上去。現在船開了已有一點多鍾,岸上明燈閃爍,映在碧蒼的江水裏,間有一二小劃子在裏麵蕩漾著,依稀能看見竹笠蓑衣的漁翁。慢慢地離開漢口遠了,燈光也減了,岸也遠了;隻留著一隻船載著我們激蕩前途。我遂返房艙,在那黯淡的燈光下,與父親寫信,敘我今天的經過。

二十九號餘醒已七時,昨晚在船上睡眠很安適,但精神倦甚,早餐亦未用,覺頭暈目眩,心中萬念起伏,欲睡弗能,遂找肖岩同我至甲板上眺望,隻見雲峰起伏,遠山含煙,風平浪靜,波紋如縐。我憑欄同肖岩談故鄰佳話,旁有一老人傾聽,看他的樣子,像個名刹的老僧。上午抵九江,賣磁器的很多,我們同學都提了錢包預備正式的販貨,我買了一尊觀音像,同幾個洋妞妞。我下了二層艙見永叔的床上堆滿了磁器,果盤啊!碗碟啊!彌勒佛像啊!我們每個人的磁器合攏來,不知能裝幾箱。

下午三時,小孤山已在望,在江心矗然而立,青翠如螺浮江上,臨近樓閣始現,船繞其下,仰望清媚江山,其風景隻可意想,不能筆描。薌蘅回艙取銅簫吹之,覺哀怨幽婉之情,縈繞水麵,不絕如縷,艙外星鬥爭輝,江風蕭瑟,隻微波渺茫,浪花上下而已。晚九時抵安慶,買筆數支後,遂寐。

三十號早,我隻覺涼風透窗而入,精神清爽,比昨日已大有興致,梳洗後,略用早點,遂偕薌蘅至甲板,眺望江心煙霧迷漫,朦朧中隱著輪曉日,風景殊佳。見寶珍拿著一本《花月痕》看,她已看完上冊。我素聞這本書的名,但確未看過,乘此無聊中,遂向著寶珍借了,回到房艙裏倒在床上去看。下午到蕪湖停船後,我才拋了《花月痕》,到甲板上來。這時人很多,因為安徽一師的學生也是赴南去參觀,恰好這時也上船來,原來已有武高的同學二十餘人。有女乞丐坐著大木盆要錢,木盆裏麵像家庭一樣,年老的像祖母,中年的像母親,睡著的像哥哥,母親懷裏抱著哺乳的小弟弟。我們看著很起了同情,爭拿著銅子向她們的木盆裏投去,有投準的,她們喜歡的趕快拿著放在沙鍋裏,有未投準的,她們急著向江心裏亂抓。臥薪的一個銅子恰好投在睡在木盆裏的哥哥,他陡然的哭起來!他祖母抱起他來向我們鞠躬,表示很感謝的意思。船開了,木盆也慢慢地劃到岸那邊去了,我們因為今天下午就到南京,所以趕快回艙去取拾行裝。我並且繼續看我的《花月痕》。兩點鍾到南京碼頭下船,仲魯的皮包被刀子劃破不說,一管自來水筆也不翼而飛了!南京的境象,地很遼闊,比較北京荒涼的多,但空氣清鮮,樹木林立,城市有鄉村風致,比北京塵土迷目,車馬囂煩,自各有不同。我們乘著馬車,走了約有七八裏地,都是除了頹垣壞壁外,就是荒草萋萋,古木森森,別有一種的感慨發生。經過了東大農業試驗場,和東大女生寄宿舍,遂到督署新街華洋旅館停車,收拾行裝後,與東京和北京的朋友寫幾封信去告我的行蹤。

(七)南京的幾個學校

一東南大學

三十一號的清晨八點鍾,我們乘著車去東大,不想走錯了路,後來又繞回來才找到。東大和南高早已合並,校舍亦在一起;所以我們參觀實在分不出何為大學;何為高師。地址很遼闊,建築尚有未竣工的,據雲校款下有五萬七千的建築費。我們先到體育館去參觀,規模很大,分三層,第一層樓下,為器械貯蓄室、洗澡室、換衣室、體育研究室等處,裏邊尚未竣工。第二層樓上,即體育房,裝著十二個籃子;中間有帆布一卷懸梁上,如女生上體操時可放下,隔為兩間,毫不妨礙。地板係以七分寬七寸長的木板砌成,清潔,而且不易滑倒,時適普通科練習隊球,參觀約三十分鍾始至館前草地,看體育科壘球,係麥克樂先生教授。孟芳圖書館尚未竣工;我們參觀的閱書室比較他處已很大,分中西兩部,每一部有管理一人;迨孟芳圖書館工竣後,即將此閱書室遷入而加添書籍,稍事擴充,其規模當可與清華頜頏。

農業試驗場在校外,由後門可達;約有十頃餘,建費共需六千;分畜牧、園林兩部,樹木蔭森,畦田育碧,大有農家風。中有菊廳一所,內有中西餐及各種水果、冰淇淋等食物,專為學生消遣宴客。管帳係一女子;此事殊覺有趣而且清閑。旁有小公園,草花遍植,荷香迎人,有小山,有清溪,有荷亭,有極短之小橋;應有盡有,精小別致,結構佳妙之處尤多。由草徑過去約百步,有獸醫院,有農具陳列所,有牛舍雞舍豬舍;因時間匆匆,故未能盡行參觀。東大每月經費五十萬,學生共六百餘人,女生四十四人,特別生二十九人。校務純屬公開,由學校評議會,組織行政委員會負責。學製為選科製,規定學分最多每學期二十——十二,其中自由可以增減,夠一百六十分為畢業,不計年限。學校中的考試注重平時自修和筆記。學生自治會,皆關於學生生活方麵的事情。集會有英文,國文,文藝,圖畫,體育,音樂研究會。

東大以學係作主體,暫設下列各係:

(1)國文係,(2)英文係,(3)哲學係,(4)曆史係,(5)地學係,(6)法政經濟係,(7)數學係(附天文),(8)物理係,(9)化學係,(10)生物係,(11)心理係,(12)教育係,(13)體育係,(14)農業係,(15)園藝係,(16)畜牧係,(17)病蟲係,(18)農業化學係,(19)機械工程係,(20)會計係,(21)銀行係,(22)工商管理係。每係有研究室。

以有關係的學係,分別性質,先行組成下列各科:

(一)文理科,(二)教育科,(三)農科,(四)工科,(五)商科(在上海)。

另外有推廣部如下:

(一)校內特別生,(二)通信教授,(三)暑期學校。走馬觀花,其大略情形如上述;至其內容組織詳則,和學生校內生活,不是在幾個鍾頭裏所能看到的。

二南京高師的附中和附小

參觀完了東大遂到附中,經過了許多(室):化學室、研究室,會議室,出版室,生物標本用品預備室和附中銀行,就到初級中學二年級去參觀,這一點鍾是公民;功課也不引人的興趣,而且又是飯後第一時,所以我們一組人進去,到驚了不少學生的睡!教室內光線充足,窗外風景,有青山草田,很能引起學生一種自然美的誘導。初級三年級國文,見在板壁上寫著“魯有秋胡……”的一段故事,教師在講台上口講手畫的津津有味,所以學生在下麵,都欣然聽著,課堂中的空氣,當時能引起人的精神。我們約參觀了有十幾分鍾。圖畫教室,裝置異常合適,用途亦很大;滿壁畫圖,可惜無暇細看。圖書室很普通,有各種雜誌和報紙。

高級中學二班,初級有三級,一,二,三,共六班,此外尚有兩班四年級生。經費每月四千,學生三百六十人。學生精神比武高附中活潑,設備亦比武高稍為完全,這是極顯明容易看到的。

附小離高師很近,所以我們就走過去;這個學校,我在北京常聽說是小學中最好最新的一處。我今天來,比較的興味很濃厚;不但我一人,我們同學心理都是這樣。大門是一個舊式的黑漆門,到門房艾一情先生拿了一張學校的片子給他,讓他傳去;這個門房很驕傲的樣子,把我們打量一下才進去,這一進去,準有十幾分鍾才出來,說:“等一等”。我們這時光站都站累了,就坐在簷下待著,猛抬頭見中門上有一大匾,上邊有八個紅字:“隨地涕吐,罰倒痰盂”。待了又有十分鍾,才出來一位先生,很不高興的樣子——或是我們擾了他的午眠?走出來勉強的招呼了一下,我們才進去,這時光我們的興趣,已打消在那二十分鍾的等候裏邊了。

中門裏有學生名牌,白色在校,黑色不在校。右邊掛著的是“薛容七郇磬”。這是有別人見薛容有錯處不守規則的時候,可以找七級的教師郇磬教訓他。中間放著一個竹屏,上頭有白紙條“此屏已壞,如有人動,請其賠償”。

罰倒痰盂,賠償竹屏,都是鐵麵嚴厲的布告!藤工場有各種精巧之小筐小籃,皆為學生的成績;我們參觀的時候,他們正在上課。有極小的圖書館博物館。壁有木板,寫著國內要聞數則。

維城院——(昔日女高教務長所捐)中有清潔處,為兒童洗麵擦麵處,議事廳,新圖書館等;院中有白兔兩隻,旁邊蹲著兩個小朋友,在那裏撫它的毛。院中分級,現已下課,故不克參觀教授。

杜威院——(為杜威博士所捐修)。院中有遊戲室,音樂室,作業室;地板異常光采,兒童進去,都要換鞋;所以我們隻可在外邊瞻望。出了杜威院,那位領導的先生說“重要的地方都完了,還要看就請自便吧!”說完揚長而去。我們對於這學校的內容組織,既無從打聽,除了僅知道學生有五百人外,一概都茫然!隻好自己找路出來,我們同學都覺著可笑!這學校招待參觀的規則我們莫看見,不知道這種先等二十分失陪二十分,是該校的招待定例呢,還是參觀的太多厭煩了呢,還是那位先生莫有睡醒呢?這幾個問題,在我腦中,現在還縈繞著。那位先生的官僚氣概那樣足,如果要是該校的重要人物,豈不是把教育官僚化了嗎?

三江蘇省立第四師範及其附小

六月一號的九時,我們乘著車去四師參觀,一路所經的街市,據雲在南京為最熱鬧,如吉祥街等。到了四師,在門上有“英靈蔚起”,“正誼明道”的匾,寫的異常挺秀,此外尚有橫額為“十年樹木長風煙”,此校舍為從前的鍾山畫院改建,故尚有舊址存在。我們先到應接室,圖畫滿壁,美麗耀目,玻璃櫥內有竹工和國文成績等陳列。

課務為選科製,分三科,選科範圍較大,分國文,英文,技能。學校組織分教育,事務,訓育,每年訓育考察,有訓育會議。學級編製,師範五班,預科一班,學生二百四十人,教員五十人。每月經費四萬九千。薪俸重要者一元半,次要者一元。

一年級文字學,係南京文字學家王棟培先生教授。二年級數學教員,為餘先生,係國會議員,講解明了,磊落有名士風,無官僚氣。理化器械尚敷用,博物教室、標本室、研究室皆在一起,甚方便。標本多係學生自己采集。校舍中有湖甚清。湖前有話雨軒,極蒼老有古風。此校校舍環境既多古風,故學生精神,比較為不活潑,而對於研究功課比較苦學。

出了師範的門,就是小學的校舍,距離很近;校地很大,而且遍植花草,清氣宜人;院中有滑下台,小朋友們都活潑潑地在那上邊滑下,頑憨可愛!

參觀教授,都是教生實習,態度一望就能看出;高級二年上博物,教生的年齡,和學生差不多,活潑一堂,每個兒童的臉上,都映著紅霞,現出微微的笑容!高三上國文,教生的態度極不自然,看見我們進去,更覺不安,在板壁上寫字都寫不來。我們都覺著抱歉,即刻就退出去。初級二年級,教生實習國文,態度異常誠懇,把自己的精神完全注在學生身上,啟發兒童的心理和識見,常如一朵花一樣的在心裏展開。他在一問一答之中,都含著幾分誠意,而在麵孔上現出笑容,使學生的心神,也完全貫注在教師的精神內,發出一種特別的彩色。他們所作的功課,是給慎級的同級寫情,教師問學生一句。就寫到板壁上,成了一封很簡單的信。

初級三年級算術,教生同學生的精神很統一,他們共同的作業在極靜的空氣裏;我們進去未免有點驚破他們的空氣。總之在這小學裏,完全是參觀教授,而且很令人滿意。小學除武昌高師附小,此比較為最好,學生比武昌活潑;而訓育上比較稍遜武高附小。

四江蘇第一女師範及其附小

女學校裏特別有一種色采,是優美的表現,一進門就感到種和暖幽美的空氣!我們在應按室裏稍待了一會,出來位圖書館管理員(女)帶著我們參觀。學級分九班,中學三班,本科四班,預科一班,幼稚師範一班,學生約有四百餘人,每年經費五萬餘。參觀中三的體操,壘球,教師係體育師範畢業,精神活潑,姿態優美;故學生極有規律而姿勢正確。

參觀成績室,書畫甚佳,筆勢挺秀,有繡屏數幅,遠山含翠,綠樹蔭濃,手工很精巧。有一對繡花枕頭,亦極盡巧工。標本器械室,設備在初級師範尚屬敷用;特別有烹飪室,結構甚完美、簡單。國畫教室極優美,清雅之氣,撲人眉宇。娛樂室有各種中西樂具陳列,此外尚有家事實習室,結構精美,布置井然,有桌椅床鋪,鏡台圍屏。我們去參觀的時光,有幾位女同學在那裏看書,桌上的鮮花,嬌豔解語,作為讀書的伴侶,極有趣。學校布置點綴既盡幽美,學生態度又極其活潑,由竹籬花間,偶聞歌聲抑揚,紗幕低垂,琴聲嘹亮,撥動了我遊子的心弦!適在午餐,未得參觀教授殊憾!

附小距離師範甚近,幼稚師範和豪養園因時間匆促,未能去參觀,可惜!小學一進門就看見許多牌子,上邊寫著“上海路”“吳淞區”,一月以後,變換一次,凡一路中各區顏色皆相同,同他路是異色的;每區內再分為某級。

學生共三百四十人,經費每年一萬。有作業室,遊戲室,讀書室,教室內有兒童用書櫥。高級學生去參觀試驗飛機,初級因該校將開遊藝會,去講演廳表演;我們因來的非時,送返華洋旅館。晚,陶知行妹妹,請我們去赴茶話會。

五金陵大學

校舍建築規模略同協和醫學。分農、商(上海)、文、理、蠶、林、醫、師範等科;學生,大學約三百餘人,小學,幼稚合計將千人;每年經費四十萬。參觀理化用品標本及研究室之多,約有七八處,分高級同低級。有氣壓機可供全校之甩;有爐,利用木屑,燒至六百度,將木屑中的汁泄出,由汽變水,分析後遂成酒精同油;以此可以研究木屑中的含有物。化學教員預備室中之藥品,已可抵平常學校一校之用;化學教室中,有雨水管,井水管,煤氣管,每二人用一桌,每桌必有此三管。學生如借用東西,即一玻璃管必記帳,每學期結算一次。此外參觀的;有工業化驗室,棉花研究室,電汽化驗室,化學分析肥料豆科室,生物公共衛生科。有一個英國人,給我們講昆蟲學與病理學的關係,蚊同飛蟲的害人。

圖書館的牆,都砌的是明太祖的城牆上的磚,有洪武二十五年的碑文,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關壯穆的神像,所藏中西書籍很富。大禮堂比協和大,為鏡框式的舞台形,可容一千人。

已散課,故未能參觀教授;天陰欲雨,未能盡興,匆匆返旅舍。

(八)金陵的古跡

一雞鳴寺

由東大參觀後,步行遊雞鳴寺。緣途張綠樹幕,鋪蒼苔作氈。慢慢地上台上(即雞鳴山),幸而有兩旁的楊槐遮赤日,山間的清風拂去炎熱。到了半山已望見雞鳴寺,隱約現於濃陰中。惠和拉著我坐在路旁的一塊石上稍息。望下去,隻見彎曲的成了一道翠幕張滿的道。赤日由樹葉的縫裏露出,印在地下成了種種的花紋。在那傾斜的濃綠山下,時時能聽到小鳥啁啾,和她們嬌脆的笑聲,在山裏回音,特別覺著響亮!我同惠和、寶珍並著肩連談連笑的上山去,約摸十分鍾的時間,已到了雞鳴寺前,一抬頭就看見對麵壁上,畫著一幅水淹金山寺的圖;寺門上有四個大紅字是“皆大歡喜”。進去轉了有一二個彎就到了正殿;鍾聲嘹亮,香煙縈繞,八大羅漢裏邊,隻有二三個穿著新衣服——金裝,其餘都破衣爛裳,愁眉苦眼,有種很傷心的樣子!羅漢中同時有幸有不幸啊!

臨窗為玄武湖,碧水蕩漾,平靜如鏡。蒼苔綠茵,一望皆青。遠山含煙,氤氳雲間。我問廟裏的道士,說是:“幕府山。”窗下一望,可摸著楊柳的頂頭,惠風中顫蕩著的楊柳,婀娜飄舞,像對著我們鞠躬一樣!湖山青碧,景致瀟灑,俯仰之間,隻覺心神怡然,融化在宇宙自然之中。我們六七個人,聚在一桌吃茶,臥薪伏在窗上慢慢地已睡去。我們同薌蘅談到北京東嶽廟裏的鬼,說著津津有味的時候,艾一情先生說:“天晚了,走吧!”我們遂出了正殿,我臨走的時候,向窗下一望,已披了一層煙雲的幕,把湖山風景遮了起來。一路瑟瑟樹聲,哀婉鳥語;深黑的林內,蘊蓄著無窮的神秘和陰森。台城的左右,都是革命誌士的墳墓,白楊蕭森,英魂赫耀,一腔未灑完的熱血,將永埋在黃土的深處!

二明陵

六月二號的清晨,我們由華洋旅館出發,坐著馬車去遊明陵。一路亂石滿道,破垣頹壁,傾斜路旁;燼餘碑瓦,堆成小屋,土人聊避風雨;一種淒涼荒蕪景象,令人不覺發生一種說不出的悲哀!行了有三裏路,就到了朱洪武的故宮,現在改為古物陳列室。裏邊的東西很多,但沒有什麼很珍貴的;有宋本業寺嘉定經幢,冶山陰八卦石的說明:

“朝天宮宋為天慶觀之玄妙觀,又改永壽宮;明洪武十七年,賜令百額朝賀習儀於此,自楊溥以來即為官觀。此石傳有四世。又傳冶山之清殿下,為明太祖真葬處。石為青石所刻,在美正學堂在東北角治操場,握得此石。”

(還有)方氏荔青軒石刻殘石,鳳凰台詩碣殘石,六朝官內的禁石礎。《鳳凰台碑記》節錄如下:——“金陵風凰台在聚寶門內花石岡,南朝宋元嘉中有神爵至,乃置風凰裏,起台於山中……台極壯麗,憑臨大江,明初江流徙去,鳳去台空,此碑始出土”。此外尚有多種,不暇細看:有明隆慶井床,舊在聚寶門內五貴橋上;雞鳴寺甘露井石,銅殿遺跡,係粵軍毀殿時所餘,重十八斤,佛十七座;明報思寺塔磚(第八層),高一尺四寸,寬一尺,為蘇泥製,上鐫佛像多尊。一大明通行寶鈔銅版;六朝法雲寺銅觀音像;清瑞雲寺古藤獅像,此像神奇如活現;上坐佛極壯麗活潑,刻工非常精細,高約四尺餘。此外有宋朝刀劍數種,梁光宅寺鑄名臣銅像。最令人注意的就是中間所立的方孝儒血跡碑,據雲天陰時血跡鮮赤晶瑩;有左宗棠書明靖難忠臣血跡碑記。在此逗留僅二十分鍾,故所得甚少。上述皆當時連看連寫,惜未能多留。此團體旅行之不便處。我出了陳列所的門,她們已都上車,薌蘅仍在車旁等著我。一路青草遍徑,田畦皆碧;快到明陵的時候,已看見石人石馬,倒傾在荒草間,綠樹中已能隱約地望著紅牆。我們下車走了進去,青石鋪地,蒼苔滿徑,兩傍蒼鬆古柏,奇特萬狀;有治隆唐宋大碑,尚有美、英、日、俄、法、意六國保存明陵碑。中國古跡而讓外人保存,亦曆史怪事。正殿內有明太祖高皇帝像,下顎突出,兩耳垂肩,貌極奇怪,或即所謂帝王像應如此。入深洞,青石已剝消粉碎;洞盡處,一片傾斜山坡,遍植柏槐;登其上,風聲瑟瑟,草蟲唧唧,小鳥依然在碧茫中為數百年的英魂,作哀悼之歌!

三紫霞洞

循著孝陵的紅圍牆下,繞至紫金山前,我一個人離了他們,隨著個引路的牧童走去,在崎嶇的山石裏,濃綠的樹蔭下,我常發生一種最神妙幽美的感覺。在那草徑裏時有黃白蝴蝶翩翩其中,我在野草的葉上捉了一個,放在我的筆記本裏夾著。我正走著,山石崎嶇,厭煩極了,覺著非常幹燥,忽然淙淙的水聲,由山澗中衝出,彙為小溪,清可鑒底,映著五色的小石,異常美麗。我遂在一塊石頭上洗我的手絹,包了一手絹的小石頭。我正要往前走,肖岩在後邊說:“等等我。”她來了,我們倆遂隨著牧童去。路經石榴院,遍植榴花,其紅如染,落英滿地,為此山特別裝點,美麗無比。

牧童說:“看!快到了!”隻見一片青翠山峰,岩如玉屏,晶瑩可愛!遇石橋,拾級而上,至半山已可望見寺院,犬聞足音,狂吠不已,牧童叱之,遂默然去。至紫霞道院,逢一瘋道人,是由四川峨嵋山遊方至此。其言語有令人憧的,有令人百思不解的;其瘋與否不能辨,但據牧童說是:“不可理,說起來莫有完”。紫霞道院中有紫霞洞,其深邃陰涼,令人神清,有瀑布倒掛,宛然白練,纖塵不染,其清華朗潤,沁人心脾!忽有鍾聲,敲破山中的寂寞,搏動著遊子的心弦。飄渺的白雲,也停在青巒。高山流水,興盡於此。尋舊徑,披草萊,回首一望,隻見霞光萬道隨著暮雲慢慢地沉下去了。

四莫愁湖

進了花岩庵已現著一種清雅風姿,遊人甚多,且富雅士。樓閣雖平列無奇,但英雄事業,美人香草,在湖中圖畫,蓮池風景內,常映著此種秀媚雄偉,令人感慨靡已!登勝棋樓,有徐中山王的像;兩旁的對聯好的很多:

英雄有將相才,浩氣鍾兩朝,可泣可歌,此身合畫淩雲閣;

美人無脂粉態,湖光鑒千頃,繪聲繪影,斯樓不減鬱金香。

風景宛當年,淮月同流商女恨;

英雄淘不盡,湖雲常為美人留。

六代鶯華,並作王侯清淨地;

一湖煙水,蕩開兒女古今愁。

同惠和又進到西院,四圍樓閣,中鑿蓮池,但已非瓊樓綺閣,狀極荒涼!有亭額曰“荷花生日”,兩旁的對聯是:

時局類殘棋,羨他草昧英雄,大地山河贏一著;

佳名傳軼乘,對此荷花秋水,美人心跡更雙清。

對麵有樓不高而敞,額曰“月到風來”,惜隔蓮池,對聯未能看清楚。再上為曾公閣,橫額為“江天小閣坐人寰”,中懸曾文正公遺像一幅,對聯為:

玳梁燕空,玉座苔移,千古尚留憑吊處;

天際遙青,城頭濃翠,一樽來坐畫圖間。

憑窗一望,鏡水平鋪,荷花映日,遠山含翠,陰木如森,真的古往今來,英雄美人能有幾何?而更能香跡遺千古,事業安天下,則英雄美人今雖泥滅軀殼,但苟有足令人回憶的,仍然可以在宇宙中永存。餘友紉秋常羨英雄美人!但未知英雄常困草昧,美人罕遇知音,同為天涯憾事!質之紉秋,以為如何?

壁間有聯,如:

紅藕花開,打槳人猶誇粉黛;

朱門草沒,登樓我自吊英雄。

憾江上石頭,抵不住濁流塵夢,柳枝何處,桃葉無蹤,轉羨他名將美人,燕息能留千古;

問湖邊月色,照過了多少年華,玉樹歌餘,金蓮舞後,收拾這殘山剩水,鶯花猶是六朝春。

江山再劫,收拾殘局,好憑湖影花光,淨洗餘氛見休壑;樓閣周遮,低回靈跡,中有美人名將,平分片席到煙波。莫愁小像,懸徐中王像後憑湖的樓上,輕盈妙年,儼然國色,盾黛間隱有餘恨!旁有聯為:

湖水縱無秋,狂客未妨澆竹葉;

美人不知處,化身猶自現蓮花。

因尚有雨花台未遊,故未能細觀湖光花影,殊為長恨。莫愁俗人,或以為樓闊平淡,荷地無奇,湖光山色,亦不能獨擅勝概。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胸有懷抱的人登臨,則大可作畢生逗留!湖光花影,血淚染江山半片,瓊樓繡閣,又何莫非曇花空夢!據古證今,則此雪泥鴻爪,草草遊蹤,安知不為後人所憑吊雲。

未遊秦淮河,未登清涼山,雨花台草廳數間,沙土小石,堆集成丘。除帶回幾粒晶潔美顏的石子外,其餘金田戰績,本同胞相殘,無甚可敘,省著點筆墨,去奉敬我渴望如醉的西湖罷!

(九)浙江的教育

一浙江第一師範及其附小

六月四號的下午由滬杭車抵滬,博物係的同學住在教育會。但教育會沒有這許多床搭鋪,一定要睡地板;我們都覺著不便,遂住在湖山新旅社。一間房內有兩張床,可以住四個人,我就和薌蘅、金環、竹雅住了一間。晚間無事把《流螢的火焰》錄出。五號早八時遂到一師——即大毒案發現地——參觀,一進門即覺陰氣森森,自是心理上的作用;至接待室,同該校招待詢談此案真相,現尚未結束雲。我們心理都抱著一種特別感觸,略略把大概參觀一下。

這學校是清光緒三十四年設立,名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民國二年始改為今名。每年經費三萬八千八百二十二元,學生共三百七十六,班次共八班,預科有兩班,一年級師範有兩班,二年級有兩班,三、四年級各一班。博物標本室尚完全,多為學生自己所采集;博物陳列室,即成績室,有生物、植物、動物模型,同畫圖、竹工、編工等成績。圖書館未進去參觀,僅知下午一時開,九時閉而已。作工室,手工器械室,手工標本室,中以鐵器為多。

博物實驗室中之設備甚精巧。畫圖教室,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大半皆西湖風景。有西洋畫研究會,每月展覽一次。理化教室設備甚完全。現化學用器,都置櫥內鎖閉甚嚴;因前次毒案中之毒質,係由此取出故。學生精神活潑,唯麵黃肌瘦,因曾服毒新愈的緣故;據雲現尚有五六人仍在醫院中。

此校校舍宏壯,而設備異常完全,井然不紊;學生自動力,特別發達。雖幾十分鍾內一瞥的成績,但江浙教育素來聞名;觀南京同此地,知其教育實有可觀。

附小在校內,共十二班,高初各六級,學生三百八十人,經費五千六百八十。教授為教生實習,我們去參觀的時候,正是下課;學生精神活潑,天真爛漫,令人可愛。我本想參觀教授,後來湖山新旅社有人打電話說,有人找我,所以我隻可回去。

二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及其附小

學校建築情形甚古老,為資本家的舊居,每月租金三百元。招待室兩旁壁上,有許多獎狀同褒狀,鵠候了有幾分鍾,遂入招待室。成績室繡工最佳!尤有特色的就是曾在萬國博覽會得第一的《巴拿瑪運河》,尚有《雷峰夕照》,景致儼然與雷峰真景無差分毫。其他木工、編花、圖畫、書法,皆極有可觀。此校學生共三百二十人。經費,小學在內約三萬餘;師範六班,中學二班。本二年級分東西兩級,皆上國文;本三上幾何;壁上有橫額題為:“人淡如菊”。左為禮堂,兼音樂教室,我們參觀的時候,正上“音樂通論”;教師講得很清楚。院中鑿石為洞,幽深清涼,遍植修竹;有四五女同學,坐其下觀書,濃陰籠罩,儼然畫圖中。中學一年級上文法,一(疑為“二”,編者注)年級上作文,三年級上代數,為女教員教授,沿途中參觀學校,女教員上課,此為第一次遇見。理化用品陳列室,女學校設備比較皆多不完備,但此校設備已大有可觀,理化教室桌凳亦比較合適;三四年級分組實習,另有公共用品。

中學學生,皆年幼而比較活潑,在教室中亦自動力發達,發問很多;女學校我以為以此為最佳。

附小下課,唯見學生在院中玩繩環,及滑下台,旁有女教員數人,在此保護指導。蒙養園尚未下課,遂去蒙養園參觀。分五個桌子教授,每一桌有六人;有認數碼的,有穿珠的,都是四五歲的小孩。低著頭默默地作她們的工作。有一極美而極活潑之小孩,眉黛如畫,桃腮欲滴,我愛極,俯吻其墨染的短發!孝顏笑著報我一下,拉著我的手到一個畫圖的桌上(看)小孩隨意畫,有畫狗的,有畫兔的;畫下的居多是怪樣。我們笑,小孩也笑。我們出來,無他處可參觀,遂乘車返旅館。浙江為了西湖的緣故,隻參觀了這兩個學校。

我出了校門上了車的時候,第一組參觀團的許先生跑來遞給我一封信,原來是由北京紉秋寄來的。以下就是我的西湖生活,也就是我參觀的目的;我將要把一切拋去,靜著心去領略西湖的妙處。

(十)西湖的風景

(另有詩獨詠西湖,題為《煙水餘影》,登《詩學》刊十一期)

西湖風景,我懷慕渴望已非一日;在學校我的朋友多是浙江人,往往月下花前,談西湖名勝,輒令我神遊夢寐;在那時“西湖”已深深地鐫印在我的心裏,種著很深的苗。所以當時我能把心神都化在那裏,在細紋的湖水裏,反映出我的影子;我才知道不是夢境的虛幻。但我在西湖逗留了五六天,所得的印影,都如電光一瞬;現在想起來,依然是夢境,所餘的僅僅一點模糊回憶。我現在幽居在山城裏,窗外雨聲淅瀝,惱人愁懷;欹斜花影,反映紙上;我披卷握管,預備把我的回憶和當時情形,寫在紙上;但這是最令我膽怯的。我的心異常的懦弱,竟使我寫不下去。這時候我接到君宇的一封信,他這信是和我談風景的,中有一段和我現在濡毫難下的情形相同:

“本來人與宇宙,感著的不見得說得出,說出的不見得寫得出;口頭與筆端所表示的,絕不是興感的整個。就像我自己,跑遍了半個地球,國內東部各省都走過了。山水之美雖都曆曆猶在目中,但是要以口或筆來形容它們,我總是做不出。有時我也找得最好的詩句,恨筆不在手底不能寫出來,然而就是當時筆在手邊又何嚐寫得出呢?好的詩句,是念不出的,更是寫不出的;好的風景是畫不出的,更是描不出。越是詩人,越多興感,越覺得描寫技短,又何怪你覺你遊過的景物不可寫出呢?然而我總願世人應得把他的才能誌願,將宇宙一切圖畫了出來。你不笑這是個永不能達的妄想嗎?”

這信內說的非常透徹,但我準不能為西湖而擱筆,隻好盡我的能力做去。

六月五號的下午,我們去遊西湖。一望湖水瀲灩,一片空明,千峰紫翠;冠山為寺,架木作亭,樓台煙雨,綺麗清幽;昔日觀畫圖恐西湖不如畫,今乃知畫何足以盡西湖?我們坐著小艇慢慢劃著;微風過處,金鱗湧,烈日反映,幻作異彩。隻見碧波茫茫,雲天蒼蒼,遠山含翠,若煙若霧;一支小艇飄蕩著如登仙境。我們同學都衣裳翩躚,意欲淩仙;惠和穿著極薄的絳紗,永叔服著一套綃裳,映在碧波中未嚐不與西子增色!慧文向劃船的要了槳,想自己撐,但不料反退了回去;我們都笑了起來!兩岸綠樹之影,映在湖中,碧嫩欲滴,我們一齊都唱起《杏花村》來,協著水中反應,聲如玉磬。柳揚水麵,映著陽光萬點,如絹上的雲霓寶鑽,撤手一幅彩光萬道(圖)。美哉!西子。

我們到了蘇堤東,有洲,洲旁有三塔影入洲中,就是“三潭印月。”船攏岸上陸,為“小瀛洲”;四圍碧樹陰豪,如遮綠幕,回亭水上,橫匾為“飲淥”,聯為“一橋虛待山光補,片席平分潭影清”。過假山有亭,橫匾為三亭字“亭亭亭”,聯為“至此地空邀明月,問誰家秋思,吹殘玉笛到三更?記故鄉亦有仙潭,看一樣湖光,添得石橋長九曲”。此處如:

波上平臨三塔影,

湖中倒映一輪秋。

四麵山光湖水,相映皆碧;中有三塔,內分三潭,青山映潭,潭水印月,宇宙之美,即非中秋來此,俯仰之間都是良辰佳景。幾排疏柳中,可以望見斷橋殘雪;幾扇翠屏裏,可以看著“雷峰夕照”。仰視青天白雲,潭水映影,頓現我像;惜無明月對我,斟酒當歌!蓮荷搖曳其上,遊魚遊蕩於下,小艇一隻,撐破荷葉,緩緩渡來,人耶?仙耶?,東坡詠西湖有句: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誠然!不到其處,不知古人寫景之妙。我來恰在六月(但非陰曆),雖荷花未映日,而蓮葉接天,一望皆碧。返故道上船,有月門額曰“竹徑通幽。”我拉了金環進去一望,隻見青竹撐天,曲折九回,從籬中能望見湖水,其明如鏡。尚有明孝賢祠,臥薪說無奇,故犧牲不去看。上船又至白雲庵,清高宗題為漪園。淨慈寺裏有運木古井,濟顛當日曾在此運木,留在井中的。老和尚給我們把燭係在繩端放下去看,真是一塊木頭在裏邊。

“南屏晚鍾”,南屏在淨慈寺之後,正對著蘇堤,寺鍾一動,山穀皆應。據說是濟公的顯聖處,因為他曾在淨慈寺做過書記。雷峰塔在淨慈寺前,現已傾塌中空,我同孝顏,披蒙茸,拂蒼苔,拾級登雷峰,亂石堆集,懸石欲墜。“俗傳這裏的磚作爐灶可集福,所以現在的磚都被人拿去”,這是慧文告我說的。我隻覺四麵風來,搖搖欲倒;吹我衣襟,翩然欲飛,陰沉之氣撲入欲咽。俯望西湖,銀光燦爛。塔為絳色,矗立於碧綠裏,反映在湖水中,而其美麗更在夕照時。昔有姓雷的築庵於此,後吳越王妃黃氏,就此處建塔,遂名雷峰塔。俗傳青白兩蛇,鎮壓塔下,此塔現已傾頹,苟白蛇有能,想早已騰空選去?

“花港觀魚”,在“映波”和“鎖瀾”二橋的中間,池中有大金魚,以餅作餌,魚始現出。茅亭上遍植藤蘿,景致幽雅,臥薪在這裏請我們吃茶;清涼草香,令人心醉。竹籬外隱約能看見遊人的衣杉飄動。上船後到紅櫟山在,俗稱高莊,兩旁竹高丈餘,風過處瑟瑟作聲,有一種特別的韻調。我們在高莊的後門等船,隻見一支白帆的小艇,慢慢地由斷橋下撐來;我眼睛隻望著這小船;忽然臥薪在後邊叫我去看她買的香珠。從這裏上船到水竹居,俗叫劉莊,在秀隱橋西,是香山劉學詢所建。它的風景佳處,可以在聯語中看出:

山色湖光,倒影渾成天上下;

花明柳暗,聞香不辨路西東。

泉石亦經綸,攬全湖多少樓台,試大開綺戶,偏倚雕欄,對西子新裝,如此文章真美麗;

琴尊容嘯做,遊佳日聯翩裙屐,有萬樹琪花,四圍嵐翠,話天台軼事,本來家世即神仙。

其亭台樓閣花草之美,為湖上莊墅的第一;有藏書處叫望山樓,登其上覺一灣碧水,萬疊青山,看煙雲變態,共風月清淡,並可以領略萬壑中的濤聲,六橋間的煙景。“湖心亭”是明朝知府孫孟建的,初名“振鷺亭”,清聖祖題“靜觀萬類”樓。如明月一輪鐫入碧青,如微雲一朵,點上河漢;翼然水麵,恰在湖心。有“靜觀萬類,天然圖畫”八字,為清聖祖禦書。有聯為:

春水綠浮珠一顆,

夕陽紅濕地三弓。

遊畢“湖心亭”,遂棹歸槳;雲山模糊,幕煙朦朧;像撤了滿天的紅霞,被罩著西子,愈增其豔,真是濃妝。(忽有)一種激昂的歌聲入耳,陡覺心胸辛酸;半天西湖攬勝憑吊,感慨甚多!迨暮靄迷漫,驀地一片的時候,我的心又沉在深深地悲哀之淵裏。湖水深,恨無窮!幸萬燈輝煌,已抵第一碼頭,攏船上岸,無精打采地回了我們住的旅社。這是第一天遊的西湖,在此暫且收束吧。

六月六號上午參觀女師,下午仍遊西湖。仍由第一碼頭上船,過臥龍橋。兩岸楊樹絲絲,蘆草瑟瑟,野花一陣陣的香味,送拂襟頭;平湖似鏡,時聞小鳥啁啾婉轉;儼然置身碧玉池內,映影皆綠。舍舟上陸,有船夫給我們引路,一直向靈隱去。兩旁鬆柏杉楊,茂然萌森,如張綠幕。蒼苔草徑中時有貞節牌坊,和某府某堂之墓道;由黃土小道,蜿蜒而上,則累累皆荒塚。幽深的環境裏常有小鳥婉轉唱歌,似安慰千古的孤魂,聲極淒涼。慢步同薌蘅、惠和聯袂相偕。青石鋪道,綠陰林下,時有瀑布如掛練,激在小石間,發出極自然的韻調,其聲淙淙,清涼芬香,日影映地,僅見花紋零亂。惠和談她們家鄉惠山的風景與我聽。走了約有五六裏,已到靈隱寺的山門。隻見兩旁古樹參天,青碧一片;奇峰特峙,流水環周。旁有理公塔,上為理公岩;晉時西僧慧理至杭,登山見怪石森立,千態各出,曾雲:“此中天竺國,靈鷲峰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後遂名飛來峰,亦呼靈鷲峰。山石不雜土壤,山勢若浮若懸;小隙中時(見)生瘦藤古木,都是抱石合皮;雲霞橫生,孔穴貫達。山壁間滿鐫佛像,盈千累萬不計其數,大小粗細,其工不一。洞在山腹,橋當洞口;度橋進洞裏,隻見岩崖空幻,石骨玲瓏,乳泉滴瀝,韻音清心,名“玉乳洞”,又叫“一線天”;香煙縈繞,供銅佛一尊,和尚以長杆,指岩頂裂縫,可見一線天色,故叫“一線天”。靜同、永叔在洞外攝一影留念。我們又向前行,清溪邊,山岩下,石形奇秀,卓立林間;此地風景殊佳,遂同金環、薌蘅在此攝一影,我斜蹲在山峰上,腳下有清泉一股,白石磷磷突然而起。山側有放生池,池下為冷泉亭,即八景中的“冷泉猿嘯”。亭旁聯語甚多,有左文襄公一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