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巒清潭畔的石床(1 / 3)

翠巒清潭畔的石床

黃昏時候汽車停到萬壽山,揆已雇好驢在那裏等著。梅隱許久不騎驢了,很迅速的跨上鞍去,一揚鞭驢子的四蹄已飛跑起來,幾乎把她翻下來,我的驢腿上有點傷不能跑,連走快都不能,幸而好是遊山不是趕路,走快走慢莫關係。

這條路的景致非常好,在平坦的馬路上,兩傍的垂柳常係拂著我的鬢角,迎麵吹著五月的和風,夾著野花的清香。翠綠的遠山望去像幾個青螺,淙淙的水音在橋下流過,似琴弦在月下彈出的淒音,碧清的池塘,水底平鋪著翠色的水藻,波上被風吹起一弧一弧的皺紋,裏邊倒影著玉泉山的塔影;最好看是垂楊蔭裏,黃牆碧瓦的官房,點綴著這一條芳草萋萋的古道。

經過頤和園圍牆時,靜悄悄除了風濤聲外,便是那啼盡興亡恨事的暮鴉,在蒼鬆古柏的枝頭悲啼著。

他們的驢兒都走的很快,轉過了粉牆,看見梅隱和揆並騎賽跑;一轉彎掩映在一帶鬆林裏,連鈴聲衣影都聽不見看不見了。我在後邊慢慢讓驢兒一拐一拐的走著,我想這電光石火的一刹那能在塵沙飛落之間,錯錯落落遺留下這幾點蹄痕,已是煙水因緣,又哪可讓他迅速的輕易度過,而不仔細咀嚼呢!人間的駐停,隻是一凝眸,無論如何繁縟綺麗的事境,隻是曇花片刻,一卷一卷的像他們轉入鬆林一樣渺茫,一樣虛無。

在一片鬆林裏,我看見兩頭驢兒在地上吃草,驢夫靠在一顆樹上蹲著吸潮煙,梅隱和揆坐在草地上吃葡萄幹;見我來了他們跑過來替我寵住驢,讓我下來。這是一個墓地,中間芳草離離,放著一個大石桌幾個小石凳,被風雨腐蝕已經是久曆風塵的樣子。墳頭共有三個,青草長了有一尺多高;四圍遍植鬆柏,前邊有一個石碑牌坊,字跡已模糊不辨,不知是否獎勵節孝的?如今我見了墳墓,常起一種非喜非哀的感覺;愈見的墳墓多,我煩滯的心境愈開曠;雖然我和他們無一麵之緣,但我遠遠望見這黑色的最後一幕時,我總默默替死者祝福!

梅隱見我立在這不相識的墓頭發呆,她輕輕拍著我肩說:“回來!”揆立在我麵前微笑了。那時驢夫已將驢鞍理好,我回頭望了望這不相識的墓,騎上驢走了。他們大概也疲倦了,不是他們疲倦是驢們疲倦了,因之我這拐驢有和他們並駕齊馳的機會。這時暮色已很蒼茫,四麵迷蒙的山嵐,不知前有多少路?後有多少路;那煙霧中輕籠的不知是山峰還是樹林?涼風吹去我積年的沙塵,尤其是吹去我近來的愁恨,使我投入這大自然的母懷中沉醉。

惟自然可美化一切,可淨化一切,這時驢背上的我,心裏充滿了靜妙神微的顫動;一鞭斜陽,得得蹄聲中,我是個無憂無慮的驕兒。

大概是七點多鍾,我們的驢兒停在臥佛寺門前,兩行古柏蕭森一道石坡欹斜,莊嚴黃紅色的穹門,恰恰籠罩在那素錦千林,紅霞一幕之中。我踱過一道蜂腰橋,底下有碧綠的水,潛遊著龍眼紅魚,像燕掠般在水藻間穿插。過了一個小門,望見一大塊岩石,猙獰像一個臥著的獅子,岩石旁有一個小亭,小亭四周,遍環著白楊,暮雲裏蟬聲風聲噪成一片。

走過幾個院落,依稀還經過一個方形的水池,就到了我們住的地方,我們住的地方是龍王堂。龍王堂前邊是一眼望不透的森林,森林中漏著一個小圓洞,白天射著太陽,晚上照著月亮;後邊是山,是不能測量的高山,那山上可以望見景山和北京城。

剛洗完臉,辛院的諸友都來看我,帶來的糖果,便成了招待他們的茶點;在這裏逢到,特別感著樸實的滋味,似乎我們都有幾分鄉村真誠的遺風。吃完飯,我回來時,許多人伏在石欄上拿麵包喂魚,這個魚池比門前那個澄清,魚兒也長的美麗。看了一回魚,我們許多人出了臥佛寺,由小路抄到寺後上山去,揆叫了一個賣汽水點心的跟著,想尋著一個風景好的地方時,在月亮底下開野餐會。這時候瞑色蒼茫,遠樹濃蔭鬱蓊,夜風蕭蕭瑟瑟,梅隱和揆走著大路,我和雲便在亂岩上跳躥,苔深石滑,跌了不曉的有多少次。經過一個水澗,他們許多人懸崖上走,我和雲便走下了澗底,水不深,而碧清可愛,淙淙的水聲,在深澗中聽著依稀似嫠婦夜啼。幾次回首望月,她依然模糊,被輕雲遮著;但微微的清光由雲縫中泄漏,並不如星夜那麼漆黑不辨。前邊有一塊圓石,晶瑩如玉,石下又彙集著一池清水。我喜歡極了,剛想爬上去,不料一不小心,跌在水裏把鞋襪都濕了!他們在崖上,拍著手笑起來,我的臉大概是紅了,幸而在夜間他們不曾看見;雲由岩石上踏過來才將我拖出水池。

抬頭望懸崖削壁之上,鬱鬱陰森的樹林裏掩映著幾點燈光,夜神翅下的景致,愈覺的神妙深邃,冷靜淒淡;這時候無論什麼事我都能放得下超得過,將我的心輕輕底捧獻給這黑衣的夜神。我們的足步聲笑語聲,驚的眠在枝上的宿鳥也做不成好夢,抖顫著在黑暗中亂飛,似乎靜夜曠野爆發了地雷,震得山中林木,如喊殺一般的紛亂和顫噤!前邊大概是村莊人家罷,隱隱有犬吠的聲音,由那片深林中傳出。

爬到山巔時,涼風習習,將衣角和短發都(吹)起來。我立在一塊石床上,抬頭望青蒼削岩,乳泉一滴滴,由山縫岩隙中流下去,俯視飛瀑流湍,聽著像一個係著小鈴的白兔兒,在澗底奔跑一般,清冷冷忽遠忽近那樣好聽。我望望雲幕中的月兒,依然露著半麵窺探,不肯把團圓賜給人間這般癡望的人們。這時候,揆來請我去吃點心,我們的聚餐會遂在那個峰上開了。這個會開的並不快活,各人都懶鬆鬆不能十分作興,月兒呢模模糊糊似乎用淚眼望著我們。梅隱躺在草上唱著很淒涼的歌,真令人愁腸百結;揆將頭伏在膝上,不知他是聽她姐姐唱歌,還是膜首頂禮和默禱?這樣夜裏,不知什麼緊壓著我們的心,不能像往日那樣狂放浪吟,解懷痛飲?

陪著他們坐了有幾分鍾,我悄悄的逃席了。一個人坐在那邊石床上,聽水澗底的聲音,對麵陰濃蕭森的樹林裏,隱隱現出房頂;冷靜靜像死一般籠罩了宇宙。不幸在這非人間的,深碧而飄渺的清潭,映出我迷離恍惚的塵影;我臥在石床上,仰首望著模糊淚痕的月兒,靜聽著清脆激越的水聲,和遠處梅隱淒涼入雲的歌聲,這時候我心頭湧來的淒酸,真願在這般月夜深山裏盡興痛哭;隻恨我連這都不能,依然和在人間一樣要壓著淚倒流回去。蓬勃的悲痛,還讓它埋葬在心坎中去輾轉低吟!而這顆心恰和林梢月色,一樣的迷離慘淡,悲情蕩漾!

雲輕輕走到我身傍,淒(然)的望著我!我遂起來和雲跨過這個山峰,忽然眼前發現了一塊綠油油的草地。我們遂揀了一塊斜玻,坐在上邊。麵前有一顆鬆樹,月兒正在樹影中映出,下邊深澗萬丈,水流的聲音已聽不見;隻有草蟲和風聲,更現的靜寂中的振蕩是這般陰森可怕!我們坐在這裏,想不出什麼話配在這裏談,而隨便的話更不願在這裏談。這真是最神秘的夜嗬!我的心更較清冷,經這度潭水濤聲洗滌之後。

夜深了,遠處已隱隱聽見雞鳴,露冷夜寒,穿著單衣已有點顫栗,我怕雲凍病,正想離開這裏;揆和梅隱來尋我們,他們說在遠處望見你們,像墳前的兩個石像。這夜裏我和梅隱睡在龍王堂,而我的夢魂依然留在那翠巒清潭的石床上。

母親

再讀《蘭生弟的日記》

婧君

再讀《蘭生弟的日記》

八月底從山城到北京的第二日,在朋友案頭看見了沙漠中滿載歸來的駱駝,那夜和翌晨讀完了《蘭生弟的日記》。莫有什麼話可表示我那時的心境,似乎是在一種不寧靜的心情中,更添加了幾許人間共有的惆悵!

過了幾日在書攤上又看見那青衣白簽的單行本,在萬紫千紅各色都有的新書堆裏,它為什麼那樣清淡那樣孤獨呢!直覺的給與我一種悲緒後,買了一本歸來。白天我是勤苦的工作著,晚間夜靜,在燈下我咽著自己的悲哀,再讀《蘭生弟的日記》。

真不知道是怎樣過去的,如我們現在這種繁劇壓迫憤怒恐怖中的生活。我們的生命是沉下去,沉下去,沉到不可深測的澗底去了。在悲哀,頹喪,膚淺,懶情中悄悄走過去的,也許是我們這莫有力,莫有聲,莫有動的空洞的生命罷!

這年頭兒,我們都是咽著淚,流著血,按著創痛,鼓著餘勇,在槍炮場中,屍骨堆裏,找尋理想的綠洲的人群。假使成功勝利是建築在失敗絕望的基礎上,那麼我們是應該怎樣燃燒著內心的希望,向黑暗的,崎嶇的,荊棘叢生的道路中摸索著去更深更深的人生內尋求光明呢。《蘭生弟的日記》中告訴我們的,或者就是這些。廚川白村說藝術的天才,是將純真無雜的生命之火紅焰焰地燃燒著的自己,就照本來麵目投給世間。把橫在生命的躍進的路上的魔障相衝突的火花,捉住它呈獻於自己所愛的麵前,將真的自己赤裸的忠誠的整個的表現出。我讀完《蘭生弟的日記》後,使我認識了自己生命力量的無限。一直到現在,我都感謝作者所指示所給與的是那樣豐富而充實。我比擬它如一隻小小的慈航,在瀚海汪洋中,作我們多少青年的擺渡,使我們在波浪洶湧的海上,有了平靜的強毅的把舵的力量,和進行的方向。作者所表現的是我們這現在的世界內,他的人格和個性在環境中衝擊出的火花,他整個把內心經驗的總量供獻告訴給我們後,他又去更深更深的去處追求著,他是認識了生命,欲將生命安置在他理想的眠床上而努力的人。

誰也說文學家們的小說似乎不能堅認為誠實。所以最率真坦白能表現了自己的,還須在日記和尺牘中,比較能找到。這本《蘭生弟的日記》,是一種告白錄的體裁,是近代人所最流行的。內容很簡單,是主人翁羅蘭生寄給薰南姊告白戀愛的一封信。仿佛蘭生弟是一個多愁多病林黛玉式的青年,然而他卻又是世界上最有力量,最有勇氣,最能容忍,最能奮鬥,百戰中經爛熟的一位英雄。如:

“今天搬家了!五個月的生活沉溺到不可超渡。拍拍身子滿是鏽屑,朝上收拾行李時衷腸百結。臨別時我真欲哭,……脫去舊皮必定有血斑淋漓的苦痛的,我須耐得住這個苦痛!”“……我說人是戰勝一切而生存的。我對你說我和失戀戰,和失學戰,和貧困戰,和病苦戰,到處都是苦戰。……”“……天上的神!你為什麼如此苛酷?你一步一步逼到我如此!逼到我發狂,我忍住!我咬定牙齒忍住。我從死中求生,求光明,求愛!但是仍舊一步一步逼到我死,到黑暗,到絕望!”

“……我離死期不遠了,但是我自己還莫有決心自殺,我在那個時期體驗到失了一切光明,失了一切希望的人還不能對於現世否定生存欲的那種人類的確執性。我在那個時期意識到自己雖是力竭聲嘶還不肯放手,硬要和現實抓攫勝負。”

“……我匆匆告別回來,走進宿舍,何以說不出理由的流了很久很久的眼淚!島崎藤村在一部作品裏說主人公初入社會時往往淚流滿頰的。我那天的眼淚否則也無從說明理由起。”

這點滴著血淚的人生,蘭生弟是怎樣掙紮著去追求他的幻夢。似乎大海中的扁舟,一個大浪滾卷在雪花中了,浪落下時扁舟又顛覆在另一個大浪裏。如斯一浪接一浪,他的生命的光榮和富麗,都在這起落的雪花中飛舞著閃爍著!這是多麼值的讚美敬佩的精神!

我是信仰戀愛專一有永久性的,我是願意在一個杯裏沉醉或一個夢裏不醒的。假使我的希望作了灰,我便將這灰包裹了我這一生,假使我的希望陷落在深澗底,我願我的心化作了月亮,永久不離的照著這深澗的。最令我敬佩的,便是蘭生弟也是在這方麵努力的人。他的愛是和他的生命一樣,皈依在上帝的神座下永久祈禱著!

“八月二日那天醒來時覺得做著了你的夢,

日記上說:今朝醒來時還記著一個刻印心肝的夢!心肝心肝的夢嗬!我今生為此夢而終了!”

“我哪能忘你,我哪能忘你!沉默以終,他生記憶。我哪能忘你,我哪能忘你!”

“……於是大家一致認我是最有希望。我著力的否定道:‘我有眼中看不見的羈束’。”

這些鏤心刻骨的誓言,這真誠勇往的精神,是能令樂園的石門撞開的。我祝福多少青年們有這種精神的,假使就是失敗了,絕望了,也是勝利圓滿。

我常想隻有缺陷才能構成理想中圓滿的希望,隻有缺陷才能感到人生旅途中追求的興味。廚川白村在《缺陷之美》內曾這樣說:

“……看起各人的境遇來,也一定總有些什麼缺陷。有錢卻生病;身體很好然而窮。一麵賺著錢則一麵在賠本。剛以為這樣就好了,而還莫有好的事立刻跟著一件一件地出來。人類所做的事,無瑕的事是沒有的,譬如即使極其愉快的旅行,在長路中,一定要帶一兩件失策,數著什麼苦惱,不舒服的事。於是人類就假想了毫無這樣缺陷的圓滿具足之境,試造出天國或極樂世界來,但是這樣的東西,在這地上,是沒有的。

性格上,境遇上,社會上,都有各樣的缺陷。缺陷所在的處所,一定現出不相容的兩種力的糾葛和衝突來。將這糾葛,這衝突,從縱,從橫,從上,從下,觀看了,描寫出來的,就是戲曲,就是小說,倘使沒有這樣的缺陷,人生固然是太平無事了,但同時也就再沒有興味的,再沒有生活功效了罷。正因為有暗的影,明的光這才更加顯著的。”

蘭生弟或者正因為能愛琴子而不能去愛,不能愛薰南姊而必須去愛的緣故,才能有勇氣表示這四五年浸在戀愛史中的一顆沉潛迂回的心,才能有這本燃燒著生命火焰的日記告白給我們。我更祝賀作者能有這樣偉大的藝術天才,能有這樣真誠的敘述催眠讀者,或許是正因為羅蘭生的缺陷成全了他。矯情的再深一層說,我是崇拜悲劇的。我願大文學家大藝術家的成就,是源於他生命中有深的缺陷。慘痛苦惱中,描寫著過去,又追求著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