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叔父的講演(1 / 2)

要弄明白我叔父為什麼會想起這兩位著名的法國學者,就必須知道在我們出發前不久,古生物科學界曾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863年3月28日,在布歇·德·佩爾特(1)先生的指揮下,一群挖土工人在法國索姆省靠近阿貝城的莫林·基農采石場進行挖掘,在地麵下四十英尺深的地方挖出了一塊人類的頜骨。人類是第一次發現這種類型的化石。在它附近還有一些石斧和被削成薄片的火石,它們因年代久遠而蒙上了一種均勻的古綠色。

這次發現不僅轟動了法國,也大大轟動了英國和德國。法蘭西學院的一些學者,其中包括米爾恩·愛德華先生和卡特勒法熱先生,都很關注這件事,並指出這塊頜骨殘骸具有無可辯駁的真實性,按照英國人的說法,他們成了“頜骨案件”最熱心的辯護人。

大英帝國有許多地質學家都相信這次發現的頜骨確實是人的頜骨,比如福爾考納、布斯克、卡彭特等人;德國有些學者也持這種觀點。在這些學者中間,處於最前列、最激動、最熱心的,就是我的叔父利登布洛克。

因而,這塊第四紀的人類化石的真實性看來無可爭議地被論證、被接受了。

然而,這一觀點遭到埃利·博蒙(2)先生的強烈反對。這位權威學者確信莫林·基農的地層不屬於“洪積世”,而屬於一種不那麼古老的地層,居維葉先生也同意他的看法,因此,他認為人類不會和第四紀動物共同存在。我的叔父利登布洛克和大多數地質學家站在一起,堅持這一觀點,與博蒙先生不住地討論、爭執,最後幾乎沒有人支持博蒙先生了。

這一事件的所有細節我們都是了解的,但是我們不知道自我們出發後,這一事件又有了新的進展。在法國、瑞士和比利時等國一些洞穴疏鬆的灰土下,人們又挖掘出一些頜骨,雖然這些頜骨屬於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人,但形狀大小是相同的;同時挖掘出來的,還有武器、器具、工具以及小孩、成人和老人的枯骨。因此,在第四紀就存在著人類的說法,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事情還不僅如此。人們還從第三紀上新世時期的地層中挖掘出一些新的殘骸,這些新的出土文物使得一些更為膽大的學者確認,人類存在的時期還要早些。當然,這些殘骸並不是人類本身的骨骼,而是人類的手工作品——這些動物的脛骨和股骨的化石,上麵有著很規則的條紋,像是雕刻出來的,是人類加工的印記。

這樣一來,人類的存在一下子就躍到好幾個世紀之前,人類在乳齒象之前就已誕生,該是與“象科巨獸”同期出現的。人類已有十幾萬年的生存曆史了,這是由在上新世地層形成方麵最有權威的一些地質學家確定的時期!

這就是當時古生物科學方麵的近況,我們所知道的情況足以說明我們在利登布洛克海邊的枯骨麵前所抱的態度。現在就能理解我叔父為什麼既驚奇又歡喜了,尤其是當他再往前走了二十多步後,他發現自己正麵對著一具第四紀人的完整標本的時候。

完全可以看出,這是一具保存得很好的人的整具屍骨。是不是像法國波爾多城的聖米迦勒墓地那樣,特殊性質的土壤將這具屍體完好地保存了幾個世紀?我說不出來。但是,這具屍體的皮膚繃得緊緊的,滿是皺紋;四肢還是柔軟的——至少看上去如此;牙齒完整,頭發濃密;手指甲和腳指甲都長得嚇人。他就像他活著時那樣展現在我們麵前。

我在這個另一個時代的人麵前啞口無言;我叔父一向滔滔不絕,喜歡高談闊論,這時也緘默無語了。我們把這具屍體抬起來,靠在岩壁上。他那深陷下去的眼睛瞅著我們。我們用手敲敲他的胸膛,發出響亮的聲音。

沉默了一段時間後,我叔父故態複萌,忘記了我們旅行的環境,忘記了我們正置身在一個巨大的洞穴裏,又擺出了奧多·利登布洛克教授的架勢來了。毋庸置疑,他以為自己是在約翰學院正給學生們講課,因為他正一本正經地在對假想的聽眾宣講:

完全可以看出,這是一具保存得很好的人的整具屍骨。

“諸位,”他說,“我榮幸地將一個第四紀的人介紹給你們。有一些偉大的學者否定他的存在,另一些同樣偉大的學者卻肯定他的存在。如果古生物學領域中的聖多馬(3)們在這裏,用手親自摸摸他,一定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當然,我完全明白,對於這一類發現,科學理應持謹慎的態度。我知道巴爾努(4)們和其他同樣貨色的江湖騙子曾經用人類化石牟取暴利。我也知道,關於埃阿斯的髕骨、斯巴達人找到的所謂奧列斯特(5)的屍體,以及波薩尼阿斯(6)所說的有五米長的希臘學者阿斯戴裏烏斯的屍體等等的傳聞都是不可靠的。14世紀在特拉巴尼(7)發現的據說是包利費姆(8)骨骼的報告,16世紀在意大利巴勒莫城附近挖掘出巨人的報告,我全都讀過。1577年在瑞士的盧塞恩附近也挖出了一些巨型骨骼,經過分析,著名的醫生費利克斯·勃拉特(9)宣稱是高十九尺的巨人骨骼。關於這件事的詳細情況,諸位比我知道得更清楚!據說,1613年在法國多菲內地區的沙地裏,曾挖掘出高盧的征服者、山勃爾蠻族之王騰多勃修斯的骨骼。關於這具骨骼的論文集以及與其有關的回憶錄、小冊子、講演稿和論文等,我都毫無遺漏地讀過!如果我生長在18世紀,我一定會反駁比埃爾·康貝關於亞當以前就存在人類的說法!我手頭有一本書,它叫《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