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集〕(1 / 3)

《命運交響曲》reference_book_ids\":[720614281375331431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北京皇宮隆裕太後官邸 內 日

隆裕太後惶恐不安地坐在所謂龍椅上。

一個中年太監站在門口大聲叫道:“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等晉見啊!”

袁世凱率趙秉鈞、胡惟德、梁士治走進官邸,納頭便拜,齊聲喊道:“參見皇太後!”

隆裕太後:“請起!賜座。”

袁世凱等四人相繼站起,分坐兩邊。

隆裕太後:“諸位大臣,有何重要國是麵奏啊?”

袁世凱:“北洋軍全體將領,由直隸提督、淮軍老將薑桂題領銜通電稱:現值軍情緊急,請求皇帝命令王公大臣捐獻私財,毀家纖難,共濟時艱。”

隆裕太後為難地:“這些北洋將領所言極是,但是要這些王公大臣捐獻私財,毀家纖難嘛……很難!”

趙秉鈞:“難道他們天生就應該享皇上賜福之命,而沒有替國家纖難之責嗎?”

隆裕太後歎了口氣:“一言難盡啊!胡惟德,你是主管外務部的,各國駐華使節是如何看待我們國家的?”

胡惟德:“回察太後,以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為代表的駐華使節認為,大清王朝結束帝製,走向共和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時間拖得越久,對皇室越不利。”

隆裕太後再次長歎一聲:“趙秉鈞,你是民政大臣,對外麵亂黨的活動應該是知情的吧?”

趙秉鈞:“知情!北方革命黨不滿袁大人力主君憲,堅決反對良弼等人成立宗社黨。據說他們已經派人鑽進北京城裏,布下天羅地網,一旦發生暴動,主戰派也休想活命!”

隆裕太後:“有這樣嚴重嗎?”

梁士治:“比趙大人說的還要嚴重!”

隆裕太後一驚:“真的?”

梁士治:“真的!一句話:大清王朝是到了退位的時候了。否則,皇上和隆裕太後連優惠的條件都沒有了!”

隆裕太後取出手帕輕輕地擦拭一下盈眶的淚水。

袁世凱:“從古至今,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身受殺戮之慘,斑斑可考。今天大清皇帝退位,仍能保持其尊號,並可享受歲費,這是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創舉。我們在談判中大費唇舌,好不容易才爭得這個優待條件,總算盡了做臣子的一片苦心。”

隆裕太後沉吟良久:“明天召開禦前會議,再做定奪。”

東華門外大街外 日

街道兩旁站著荷槍實彈的官兵,警惕地看著來往行人。

有頃,皇家衛隊威風凜凜地自東華門走出。

衛隊的後麵是一輛金漆朱輪雙馬車,發出馬蹄、車輪以及悅耳的銅鈴響聲。

一位中年車把式坐在前麵的車轅上,不時甩幾下響鞭,得意地叫聲“駕!”

特寫:袁世凱盤腿坐在朱輪雙馬車中,誌得意滿地吸著雪茄,微笑地看著車前的陣仗。

金漆朱輪雙馬車後邊簇擁著衛隊,浩蕩前行。

丁家街三義茶館門前外 日

一座茶館門首飄著蟠飾,上書“三義茶館”。

三義茶館共有二層,樓上的窗子全部關閉。

三義茶館一層的門前靜無一人,隻有兩個便衣盯著茶館內外的況。

有頃,袁世凱的馬車和衛隊走過三義茶館。

突然,茶館二層樓上傳來“吮當”一聲,窗子被推開,一顆圓形的炸彈從窗口中飛出。

“吮”的一聲,炸彈在金漆朱輪馬車後邊爆炸,升起一團濃煙。

中年車把式連抽幾鞭,大喊幾聲“駕!駕……”

金漆朱輪雙馬車飛也似的向前跑去。

袁世凱坐在馬拉轎車中鎮定地命令:“不要慌,捉刺客!捉刺客……”

祥宜坊酒樓外 日

祥宜坊酒樓一片混亂,來往的行人東躲西藏。

隻見袁世凱的車隊飛快地衝了過來。

突然,一顆烈性炸彈從酒樓中飛出,落在了馬拉轎車前麵的衛隊中。

“吮”的一聲,炸彈在衛隊中爆炸,又升起一團濃煙。

轎車前麵的兩匹駿馬驚得“恢唆”大叫。

車把式嚇得不知所措,呆呆地坐在車轅上。

袁世凱望車前一看:有五六具屍體躺在血泊中。

袁世凱從轎車中探出頭,大聲命令:“不要慌!要包圍酒樓,抓刺客!”

袁世凱再一看車把式的樣子,奪過鞭子,喊了一聲“駕!”趕著馬車向前跑去。

祥宜坊酒樓響起了激戰的槍聲。

錫拉胡同 袁世凱宅邸 內 夜

袁世凱身著便裝,在室內若無其事地走來踱去。他不時把雪茄放在嘴裏深深地吸上一口,遂又輕輕地吐了出來。

袁克定引陸建章走進:“父親,營務處總理陸建章求見。”

陸建章雙膝跪在地上,惶恐不安地:“參見袁大人,今天讓您受驚了!”

袁世凱淡然一笑:“起來吧!如果連一枚小小的炸彈都怕,那怎麼統領三軍呢!”

陸建章:“是!”陸建章站起。

袁世凱:“再說,不就是幾個小小的刺客嘛,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陸建章:“是!”

袁世凱:“有結果了嗎?”

陸建章:“報告袁大人,有了!當場逮捕疑犯計十人,被法國記者保釋七人,剩下的張先培、黃芝萌、楊禹昌三人身懷凶器,證據確鑿,供認不諱。”

袁世凱:“立即處決!”

陸建章:“是!”轉身退下。

有頃,趙秉鈞走進:“袁大人受驚了!”

袁世凱:“小事一樁!對此,隆裕太後有何反應?”

趙秉鈞:“隆裕太後說,袁大人是大清朝的忠臣,下詔封袁大人一等侯爵,並派我前來慰問。”

袁世凱淡然一笑:“秉鈞啊,你不覺得這個封侯爵的詔書下晚了些嗎?”

趙秉鈞:“是!”

袁世凱:“你認為下一步棋該怎麼走呢?”

趙秉鈞奸詐一笑:“天賜良機,袁大人可借此演出一幕逼隆裕太後交權的好戲!”

袁世凱微笑點頭:“真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

袁克定走進:“父親,楊度自上海發來密電:陶成章在醫院中被人暗殺。”

袁世凱愕然一怔:“真是無獨有偶啊!克定,哲子知道凶手是誰嗎?”

袁克定:“哲子說,都說是與陶成章爭奪浙江省都督的陳其美,可誰也沒有證據。”

袁世凱沉吟片時:“電告唐紹儀、楊度等人,我們要借此逼孫中山早日交權。”

南京總統府官邸 內 日

孫中山坐在桌前,提筆批示有關的文件。

胡漢民引張繼走進:“大總統,你看誰到了?”

孫中山抬頭一看,驚喜地:“溥泉!我正在給你寫信,請你來南京任職呢!”他說罷拿起方才書寫的文稿。

張繼接過文稿看罷感動地:“有一句俗語,叫宰相肚裏能撐船。叫我說啊,孫先生―不!大總統的心胸能跑火車。”

胡漢民:“說這樣的話,可不像是溥泉兄的性格啊!”

張繼歎了口氣:“當年,我曾經激烈地反對孫先生,並致信要他辭職。可現在呢,他不僅不計前嫌,還請我到總統府任職;當年,我與劉師培、陶成章等信仰無政府主義,事事和孫先生過不去。時下,劉師培不僅叛變了革命,而且還跟著端方去四川殺革命黨……”

胡漢民:“他的命大,沒有跟著遭刺殺的端方上西天。”

孫中山:“這些事就不要再說了,況且你在歐洲也全都對我講過了嘛!再說,我孫中山性格太急,不善於處理人事關係,有時把簡單的事搞複雜了!”

黃興引章太炎走進:“大總統,你請的客人到了!”

孫中山急忙站起,一邊說“歡迎你的到來!”一邊向章太炎伸出右手。

章太炎擺了擺手,話中帶刺地說:“時下,你是臨時大總統,我是反對你當總統的一庶民,這握手禮嘛就免了!”

孫中山有些尷尬地:“好!恭敬不如從命,請坐下談。”

章太炎:“我還是要站著說:請告訴我,是不是你們讓陳其美派刺客把陶成章殺的?”

孫中山碎然嚴肅起來:“絕無此事!”

章太炎:“那一定是權欲熏心的陳其美指使刺客幹的!”

孫中山:“如果你有證據證明陳其美殺了陶成章,我一定按律嚴懲!”

黃興:“我剛剛收到日本朋友的一份密電:刺殺陶成章的凶手是一位姓蔣,名中正,字介石,學名叫誌清的浙江籍青年人。”

章太炎一怔:“是他……”

黃興:“對!他已經逃到東京,對刺殺陶成章一事供認不諱,並聲稱與陳其美無關。”

章太炎沉吟片時,遂淡然一笑:“那你請我來南京是安慰我的,是嗎?”

孫中山:“不是!”他轉身走到桌前,拿起一張任命書,“你看吧,我是請你出任樞密院顧問的。”

章太炎接過任命書看了看,不解地:“你為什麼還要任命我當顧問呢?”

孫中山:“一,你對革命是有重大貢獻的,必須給予肯定;二,想想看,我和你,還有克強、漢民、溥泉、被害的陶成章……我們都是生死與共的戰友啊!”

黃興:“你知道嗎?大總統在組閣的時候,親自提名你當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隻是其他代表不同意,才改為蔡元培先生的啊!”

章太炎:“真的?”

孫中山微微地點了點頭,遂伸出雙手緊緊抱住了章太炎,含淚說道:“不要忘了,你是我的盟弟,我這個盟兄當這個總統很難很難,需要你的幫助啊!”

章太炎推開孫中山,十分冷靜地說:“我謝謝你這個盟兄如此重情重義,可我還是不能讚成你當這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沒關係,我願聽你的批評。”

宋靄齡走進:“大總統,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有事請見。”

孫中山:“對不起了,我要去看這位聖人。”

秦淮河畔一家酒樓 內夜

酒樓的包間緊臨秦淮河,對麵的樓上傳來亡國之聲。

孫中山、蔡元培、黃興、胡漢民等圍坐在一張餐桌上,一邊吃飯一邊交談。

孫中山感慨地:“我為什麼請蔡總長到這裏吃飯呢?有兩句詩我始終忘不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岸猶唱後庭花。蔡總長,我們這些革命黨人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社風呢?”

蔡元培:“要提倡美育教育,讓中華民族能夠多產生幾位貝多芬式的作曲家。我們隻要有了自己的《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我們的國家就會強大了!”

孫中山:“如果我們這些革命黨人―甚至以後打著革命旗號的當政者,也變成不知亡國恨的商女呢?”

蔡元培:“我相信中國的老百姓也會推翻他!”

孫中山:“我們的蔡總長是個樂觀主義者。”

蔡元培:“我們還應該都是心胸寬大的包容者。”

黃興:“大總統,蔡總長這番話是有所指的噢!”

孫中山:“蔡總長,請講!”

蔡元培:“我聽說你親自為章太炎安排了顧問,我還希望你也能為康有為安排一個位置。”

孫中山:“我不讚成!”

蔡元培:“為什麼呢?”

孫中山:“康有為在曆史上是有大功的,僅公車上書一事,他就可名垂青史。可是,自從他當了保皇黨的通天教主以後,就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反麵。蔡先生或許不知道,他前不久還與張勳秘密聯係,堅決反對共和。”

黃興:“更為嚴重的是,他還抬出孔夫子做大旗,作為他擁護帝製的招牌。”

孫中山:“章太炎先生和他不一樣,雖然與我們有政見之爭,但他反對帝製卻和我們是一致的。”

馬湘走進:“大總統,胡秘書長讓我轉告:您的兄長孫眉先生到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