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劄記》reference_book_ids\":[702550016104857907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劉榮躍
人生是需要思考的。每個人無不對人生作這樣那樣的的思考。因為隻有這樣你才會變得更加成熟,生活才有可能日趨完美。而社會也是在人們不斷的思考與探索中進步著,完善著。沒有思考的生活一定是蒼白無趣的。人是富有理智、充滿靈性的高級動物,怎麼會沒有思考呢?所不同的,隻是各自的思考方式、程度與結果等有別而已。我們每個人對於人生必然都有自己的認知與解讀。不過,看看別人是如何思考的,尤其看看那些在這方麵給世人留下優秀之作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的確不無益處。
《四季隨筆》正是一部思考人生的書。我們從中不難讀到許多頗有價值的東西,發現很多亮點——這也是我在翻譯過程中所切身感受到的。自己翻譯過的書也算不少了,能把這部作品譯介給讀者是我的莫大榮幸。這既由於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價值,又因為筆者相信拙譯存在的價值(後麵對此將有所提及)。我的翻譯是有選擇性的,不是隻要能出版的書都翻譯。人生短暫,應該把寶貴的精力和時間用到刀刃上,用到自己喜愛的作品上。而本書,便是我所喜愛的作品之一,也是我的翻譯體係和計劃中的一個環節吧。
如前所說,這是一部思考人生的書。但作者的思考很特別,與很多人的都不同。而這也形成了本書的一個重要特色。像我們許多人一樣,作者在他的人生途中艱難地工作過,拚搏過,掙紮過。他吃過無數的苦頭,遇到過太多的挫折,經曆過許多的世麵。到了中年以後,他的經濟條件忽然得到改善,使他得以過上悠然自在的日子,不用再為生計奔波、發愁。在這個時候他脫身於社會之外,獨居一處,於一年的春、夏、秋、冬裏,對人生作方方麵麵的思考。他仿佛置身於世外桃園,用旁觀者的眼光來觀察社會,觀察自己所走過的一生。所以他觀察、思考的角度是頗為特別的,不受生計、環境等因素影響。他因此非常超脫,非常灑脫。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寫出了這本“隻為了滿足自我”的書。由於隻為了滿足自我,讓自己高興,而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趣味——比如像作者以前寫的小說那樣――所以他便能無所顧忌地說出真心之話,發出肺腑之言了。此書的可貴正是在於它講出了作者心中的真話,而不在於講出了多少合理合情的事,盡管其中包含不少真知灼見。
我們都知道說真話不易,生活在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在說話表達意見時往往會顧忌這顧忌那。所以真話就顯示出了它的珍貴。本作品正是一部講真話的書。書中的某些觀點看法不一定正確——其實世上任何人的觀點看法都不可能完全正確——但全都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坦然而真切。作者寫下這些話時,毫無顧忌,因為他隻是為了滿足自我。本書原名為《亨利·賴克羅夫特日記》,既然是日記,就很帶有私人性。“純真”恐怕是此書的最大特點,我們從中可以更加深入、真切、全麵地看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多地了解到他所處的那個社會,以及社會中的人們的精神狀態。
作者在回憶往事時,基調是灰暗的,悲愁的。這是因為作者不僅親眼看到,自己也深深體驗到,人們為了解決生存問題必須付出多麼巨大的艱辛!此種情況這位十九世紀的作家寫得極為深刻,他再一次道出了一個確定無疑的真理。既然是真理,必然就具有永恒性——在讀著這本書的同時,用我們今天的眼光看看今天的社會,不同樣如此嗎?為了生存,每個人都必須有很大的付出,麵臨著巨大的壓力。“生活難啊!”人們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歎。這真是一個可悲的、殘酷的現實。人生一輩子,應該過得輕鬆快樂才是,但如果你的物質條件沒有達到一定水準,你永遠也輕鬆快樂不起來。要想真正過上幸福美滿、瀟灑自由的生活,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作者在他年輕時沒有做到,整天不得不為生計奔波,吃盡了苦頭。他對此充滿感慨,在終於跳出了那個為生存而操勞的大漩渦後,還對那樣的生活心有餘悸,耿耿於懷。生存,生存,人為什麼僅僅為了生存都如此艱難呢?這是本書留給我們的思考,或者說是筆者從中不斷得到的思考。其實這個我們每個人都麵臨著或麵臨過的生存問題,絕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我麵前,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普遍、太重大了,誰也逃避不了它,誰都要麵對它,誰都要過這一關。隻有在你覺得不為生存發愁的時候,沒有生存壓力的時候,你才會真正過得輕鬆自在,從而也才會真正享受到這“美好的人生”!我們不無遺憾和同情地看到,世上有不少人一輩子都“不得不”為生存辛苦地操勞,否則生活就會出現問題。我們多麼希望天底下的人都能過得輕鬆快樂啊!於是我理解了作者的悲觀情緒,理解了他的愁悶與哀傷。無論如何,他的種種情緒與憂愁都是非常真實的,它們毫無掩飾地呈現在我們麵前,使我們從中更多地看到一些積極的、有益的東西。作者不是要讓我們看到生活令人可悲的一麵,他隻是在毫無掩飾地袒露自己的心扉,真切地表露自己的心跡,痛痛快快地把想說的真話向自己傾訴。他主觀上並沒有想到要告訴人們什麼,隻是我們可以從他這本內心的獨白中,更多地看到人生,了解人生——這必然是有好處的。其實無論什麼事,別人怎麼說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態度。自己有怎樣的態度決定著自己有怎樣的人生,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