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凡爾納科幻故事精選(上)》(3)(3 / 3)

“懦弱的炮彈,就50碼。”船長在各種報刊上發表宣告,“要不25碼也行!而且我會站在鋼板後麵。”

事已至此,巴比康不能再沉默了,他回答說:“即使你尼切爾船長站在鋼板前麵,我也不會發射炮彈。”

聽到這個回答,尼切爾再也抑製不住自己的怒火了。於是,他開始攻擊巴比康的人格,說他是怯懦的膽小鬼,並說拒絕開炮的人已默認失敗了。

對於如此的謾罵和侮辱,巴比康一笑了之。他根本沒有時間理會這些,當時他正在籌劃自己的驚人壯舉呢。

當“巴比康計劃”公諸於世時,尼切爾的怒火升到了極限,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但是,在他那無比的憤怒與強烈的嫉妒之中,還摻雜著一種無能為力的痛苦。事實也確實令人擔憂,究竟什麼樣的鋼板才能經受得住重2萬磅的炮彈的擊打呢?

有一段時期,船長被碩大無比的“哥倫比亞炮”打倒、打昏了,可是他又站了起來,決心用事實粉碎這個計劃。

因此,他無休止地猛烈攻擊巴比康計劃。他發表了許多封公開信,想以此攻擊大炮俱樂部。他指責巴比康對彈道學的基本原理絲毫不懂,並堅持認為任何物體都不可能達到每秒12000碼的初速度。他一手拿著物理書,振振有詞地說:“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可以達到這個速度,那麼想讓如此重的炮彈脫離地球,何異於做夢!如果再退一萬步,炮彈可以達到每秒12000碼的初速度,那麼它也抵抗不住40萬磅火棉燃燒時釋放出來的氣體的壓力!假設它能夠抵抗如此大的壓力,它又怎能經受住如此高的溫度呢?當它一離開炮膛就會馬上熔化成沸騰的鋁水,並會像大雨一樣傾盆而下,但願能澆醒那些善良而又愚昧無知的公眾!”

主席對此詰責,連眉毛都沒皺一下,仍在埋頭工作。

船長見從數據方麵無法得逞,於是又從其他方麵橫加指責。對於他來說,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這個計劃都是一無是處。他認為,無論是對於出於好奇而來觀看這個實驗的閑人,還是對於那些處於這尊可悲的大炮周圍的鄉鎮來說,這個實驗是極端不負責任的。他還認為,這顆顯而易見不會到達目的地的炮彈,它最後的歸宿必將是地球的某一角落。如此龐大的東西從很高的天空作自由落體運動落到地麵上,給地球造成的創傷,與星球相撞的損害相比也不相上下。與此同時,他呼籲美國政府,應該出麵幹涉這種毫無裨益的試驗,決不能因為某個人的興趣愛好而讓公眾的生命受到威脅。

雖說尼切爾船長誇張的程度令人驚心,但仍有2500萬人支持巴比康,隻有他獨自站在那兒聲嘶力竭地叫喊。因此,巴比康主席根本不必費力氣去辯解什麼。

走投無路的尼切爾,決定用金錢作公關,來瓦解巴比康的陣營。於是,他三番五次地在《裏希蒙調查者》上公開邀賭啟事,賭注極大。邀賭啟事如下:1.大炮俱樂部將無法籌足所需要的資金,否則願付1000美元。

2.巴比康計劃決不可能實現,更不可能成功,否則願付2000美元。

3.哥倫比亞炮無法將炮彈裝入,與此同時,僅僅在炮彈的壓力下,火棉就會自燃,否則願付3000美元。

4.哥倫比亞炮在第一次開炮時就爆炸,否則願付4000美元。

5.炮彈將落在6英裏以內的地方,並且在脫離炮筒後就落下來,否則願付5000美元。

可以看得出來,船長那無法克服的固執已經令他甘冒如此大的風險,他為了粉碎這項計劃,已下了不成仁則成鬼的誓言了。

盡管這筆賭注不是一個小數目——總計不下15000美元,但他在10月19日還是收到一封火漆封口的信,信的內容簡潔明了:接受。

巴比康

10月18日於巴爾的摩

10.選位風波

然而,仍存在一個有待明確的問題,那就是盡快選擇一個有利於實驗的地方。從劍橋天文台的建議可知,位置必須選在位於南北緯0~28度之間的地帶。否則,試驗將注定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因此,必須精確地在0~28度之間選擇一處鑄造哥倫比亞炮。

10月20日,大炮俱樂部召開全體大會。在會議室的大廳前麵,懸掛著一張漂亮而又嶄新的新世界的美國地圖。

“各位勇士們,”巴比康以他特有的語氣,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們的試驗隻能也隻應該在美國的領土上進行,通過壯烈的南北聖戰,美國的國境線已經延伸至北緯28度以外了。如果大家細心一點兒的話,你們還會發現,得克薩斯和佛羅裏達的整個南部已完全由我們支配了。”

於是,經過激烈的爭辯,執委會主席最終決定在得克薩斯或佛羅裏達境內鑄造這尊哥倫比亞炮。然而,這個決定卻在兩個州之間引起了頗具鬧劇色彩的競選。

北緯28度線在美洲,橫穿佛羅裏達半島,將它平分成兩半,接著這條線又沒入墨西哥灣,變成了繞阿拉巴馬、密西西比和路易斯安那三州的拋物線。此外,這條緯線又靠近得克薩斯,並將其切下一個三角,伸入墨西哥,越過索諾拉河,跨過舊加利福尼亞,最後淹沒在太平洋中了。因為隻有得克薩斯和佛羅裏達的一部分符合劍橋天文台所指出的緯度條件,所以兩個州所給予的重視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佛羅裏達的南部並沒有什麼重要的城市,那裏到處矗立著一座座堡壘,是為了防禦印第安遊牧部落的騷擾。在這片土地上,隻有一個叫坦姆帕的小鎮適宜發射炮彈。

相反,在得克薩斯,符合條件的城市就多得多,而且相對地重要多了。

因此,兩個州聞知這個決定,便都派代表以最短的時間抵達巴爾的摩。從那一刻開始,執委會的委員們便遭到代表們的圍追堵截。為了爭奪荷馬誕生地的榮耀,希臘曾有七個城市進行了唇槍舌戰。但相對於這兩個州為了爭奪實驗基地來說,它們可遜色太多了,這裏已經付諸於武力了。

可以想象,這些配帶著武器的惡狠狠的對手,幾乎每次相遇都可能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幸虧巴比康主席有先見之明,使自己免受威脅。全國的報紙也成了兩州進行敵對的陣地,有的報刊為得克薩斯呐喊助威,而有的報刊則給佛羅裏達加油。那時,執委會的委員們確實不知自己該投誰一票才正確。

得克薩斯像列陣一樣,將26個城鎮都驕傲地擺了出來;而佛羅裏達卻反駁說,自己的12座城鎮完全可以和它的26個城鎮相媲美。

得克薩斯不無得意地宣稱自己有330000人口;而佛羅裏達說,雖然自己目前隻有56000人,但本州的麵積也十分小,人口的密度遠遠地高於得克薩斯。

《紐約先驅報》——得克薩斯的喉舌宣稱:“對於一個出產全國最好的棉,能為造船業提供最好的綠橡樹,並蘊藏著豐富的原油和鐵礦的州,委員們應當給予極大的支持。”

對此,《美國論壇》反駁道:“佛羅裏達的土壤沒有那麼肥沃,但卻是鑄造哥倫比亞炮的最佳地帶,因為該州到處都是製模用的沙子和陶土。”

“佛羅裏達的製模材料確實好,”得克薩斯州代表說,“不過,無論在哪鑄造大炮,都必須要往那裏運材料,可佛羅裏達的交通是多麼糟糕呀!再看看得克薩斯那寬闊的加爾維斯頓海灣吧,停泊全世界的船隻也不顯得擁擠。”

“真是個異想天開的家夥!”佛羅裏達州代表說,“難道你們不知加爾維斯頓灣在南緯28度以外嗎?竟連最基本的條件都搞不清,真是個‘妙不可言’的州呀!但本州的聖埃斯皮裏圖灣,卻正好位於南緯28度線上,而且船隻可以直接到達坦姆帕。”

“聖埃斯皮裏圖海灣確實很好,但卻被沙石淤塞了一半以上了。”得克薩斯人毫不猶豫地回敬道。

在接連幾天裏,像這樣的口誅筆伐在不停地上演著。但是,有一天早上,佛羅裏達人竟把對手引誘到了另一個戰場。《時報》拐彎抹角地說:“這項‘地地道道’的美國人的事業,也隻能在‘地地道道’的美國的領土上進行。”

針對此點支持得克薩斯的《論壇報》報道:“美國人的事業!難道得克薩斯不是美國的嗎?得克薩斯和佛羅裏達不是都在1845年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的嗎?”

“當然,”《時報》仍攻擊道,“但佛羅裏達在1820年就已屬於合眾國了。”

“這一點毫無疑問,”《論壇報》針鋒相對,“但必須明確一點,你們是被人以500萬美元的價錢賣給美國的!在此之前,不是做了200年西班牙或者英國人的奴隸嗎?”

“這有什麼!”佛羅裏達州代表說道,“我們實在沒有必要為這件事臉紅。在1803年,路易斯安那不是以1600萬美元的代價從拿破侖手中買回來的嗎?”

“真是無恥!”得克薩斯的人都吼了起來,“區區一個佛羅裏達,怎麼能和得克薩斯相比呢?得克薩斯可沒有出賣自己的自尊,並且還積極地爭取獨立。事實上,在1836年5月2日,它趕走了墨西哥人,在聖雅芹多河畔,撒繆耳·胡斯頓打敗了聖塔安那,並宣布成立聯邦共和國!本州可是出於自願才加入合眾國的!”

“因為它害怕墨西哥人!”佛羅裏達州代表回答說。

害怕!多麼懦弱的字眼呀!於是,局勢逆轉直下,簡直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了。在那時,假如雙方在巴爾的摩的大街上相遇,肯定會撲上去掐住對方的脖子。因此,巴爾的摩的長官嚴禁兩州的代表出行,並派警察監視代表們的所作所為。

巴比康呢?他也不怎麼好過。便條、標語、信件等像雨點一樣飛到了他的家中。他該選擇哪個州呢?從材料運輸、土地等方麵考慮,這兩個州不相上下;從政治而言,誰也沒占優勢。

於是,就這樣猶豫不定地拖了很久。有一天,主席最終決定打破僵局。他召集了全體會員,並提出了一個非常明智的解決辦法。

“考慮到最近兩州之間的衝突逐漸升級,”巴比康說,“顯然,同樣的衝突還會在被選中的州中的各個城市發生。如此一來,類似的事件讓人煩惱不堪。而得克薩斯擁有11個符合標準的城市,佛羅裏達卻隻有1個,為了減少麻煩和憂慮,因此,我提議選佛羅裏達的坦姆帕。”

最終的決定一公布,得克薩斯的代表們被氣昏了,繼而又被激怒,他們火冒三丈,指名道姓地破口大罵並威脅大炮俱樂部的會員,尤其是主席巴比康。巴爾的摩的長官卻有先見之明,為落選者準備了一列特別專車,無論是心甘情願,還是被逼無奈,他們被警察護送著上了火車。於是,萬般無奈的得克薩斯人,隻得以每小時30英裏的速度離開了這座城市。

雖說火車開得很快,但是,他們還是有時間對他們的敵人進行最後一句挖苦。

他們影射佛羅裏達那個夾在兩個海洋之間的狹長半島,說它絕對抵擋不了大炮的震動,開炮之際,也是它飛天之時。

“好!就讓它飛好了!”佛羅裏達人這句簡潔的回答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美的箴言相媲美。

11.募捐巨款

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天文學、機械學、地形等方麵的一係列難題,資金問題開始提上議事日程。任何一個人,甚至任何一個州,都拿不出這筆龐大的資金。

盡管是純美國人的事業,但是,巴比康主席還是決定把募捐作為一項全球性的工作,希望世界上每個國家都給予足夠的支援,並說實現與月球的聯係是整個地球上的居民們的權利和義務。為了這項壯舉,募捐活動從巴爾的摩如火如荼地向世界各地延伸。

大家應該可以從詞的嚴格意義上知道,募捐和貸款有著本質的區別,募捐是一項純粹無利可圖的贈予。但此次募捐卻出乎意料地順利。

事實上,“巴比康計劃”不僅僅在美國本土造成了巨大的轟動,而且它還穿過大西洋、太平洋,影響了亞洲、非洲、歐洲和大洋洲。同時,美利堅合眾國的各個天文台立刻與國外的天文台進行聯絡。有的天文台向大炮俱樂部發來賀信,表達了他們良好的祝願;有的天文台卻保持謹慎關注態度。與眾不同的,就屬格林威治天文台了,在英國女皇的22個天文機構的支持下,果斷地否認實驗成功的可能性,並聲稱讚成尼切爾船長的理論。顯然,別無他因,完全是由於英國人的嫉妒心在作祟。

遠在10月8日,巴比康主席曾發表了一篇名為《地球衛星的明天》的報告,在該份報告中,他向“地球上所有善良的人”發出呼籲,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來關注這件事。調查證明,這份報告非常成功,各國的科學雜誌競相刊登。

贈予活動在美國的各大城市進行,捐款全部集中到巴爾的摩街9號的巴爾的摩銀行。與此同時,各大洲的人民也在進行捐款。

在《地球衛星的明天》發表後三天,在巴爾的摩銀行的大炮俱樂部的賬號上悄然出現了400萬美元。有這樣一筆資金,計劃的實施工作就可以開始了。此外,有消息說國外的募捐活動也進行得轟轟烈烈。有的國家表現得非常大方;而有的國家雖然手頭很拮據,但它給予的數目也是驚人的,因為這裏包含著民族氣節的問題,否則麵子上不是太過不去了嗎?顯然,英國不在此之列。

最富有戲劇性的要屬法國了。起初,他們引用了成千的陳舊文字遊戲和成百支諷刺性的民歌,其中庸俗和無知各顯其能。然而,就像法國紳士聽歌就給小費一樣,他們在笑過之後,也沒忘記他們的風度,捐了1253900法郎。也許他們想以此為代價,再樂一下。

麵對英國的一毛不拔、法國的慷慨,執委會的委員隻是聳了聳肩,然後繼續埋頭工作。

以下是大炮俱樂部募捐的總賬:美國捐款………………4000000美元;國外捐款………………1446675美元;合計………………5446675美元。

這筆龐大的巨額資金,並沒引起任何人的驚奇。鑄造大炮,運輸材料,購買材料,工人的工資以及額外的花費,所有這些,這筆資金也許差不多正好。在內戰期間,每發炮彈的造價已達1000美元,何況,巴比康主席這顆製炮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無雙炮彈呢,怎麼也要比普通的炮彈貴5000倍。

高爾茲普林工廠位於紐約附近,南北戰爭期間,該廠曾供給巴羅特最好的鑄鐵炮。鑒於此,在10月20日,大炮俱樂部與高爾茲普林工廠簽訂了一份合同。合同中明確規定:高爾茲普林工廠必須將鑄炮所需的物資運往佛羅裏達南部的坦姆帕,鑄出質量合格的大炮,而且全部工程最遲應在明年10月15日完成,否則,自該日起,每天向大炮俱樂部交納100美元違約金,直至月球再次處於同樣條件下的那天為止,換句話說,就是共18年零11天。

這份一式二份、毫無歧義的合同,由大炮俱樂部主席巴比康與高爾茲普林工廠廠長T.莫奇生雙方簽字後,即時生效。

12.亂石崗

自從執行委員會委員們全然不顧得克薩斯人的感情,而選擇了佛羅裏達的坦姆帕之後,在人人都認字的美國,公眾把研究佛羅裏達的地理當成了自己的義務。所有有關佛羅裏達的書都特別暢銷,以至於有些書不得不接二連三地再版。而佛羅裏達的地圖更搶手,每冊高達15美元。美國人的熱情就可想而知了。

巴比康主席的工作可要比研究地圖重要,他想去親眼看看坦姆帕,並親自勘察鑄炮的地點。於是,他立刻把建造望遠鏡所需的資金撥給劍橋天文台,然後又同阿爾巴尼的布裏杜威爾公司簽訂製鋁彈合同。就這樣,他一刻鍾也沒浪費,在梅斯頓、艾爾費斯頓和T.莫奇生的陪同下,馬不停蹄地離開了巴爾的摩。

翌日,四個人就到了新奧爾良。他們沒有停留,馬上登上了聯邦海軍部的一艘名叫“唐比科號”的軍艦。這是美聯邦政府專供他們使用的。沒有多久,路易斯安那的海岸線就在他們眼前消失了。

從新奧爾良到佛羅裏達之間的旅途並不遙遠,在“唐比科號”強大的馬力下,兩天以後,佛羅裏達的海岸線出現在他們的視野裏。穿過一連串的小海灣之後,“唐比科號”進入了埃斯皮裏圖灣。

10月21日晚7點,“唐比科號”在希爾斯巴勒河口所形成的天然小港灣裏拋了錨,主席及其三位同伴在這裏下了船。

“先生們,”巴比康說,“我們沒有時間浪費了,明天,我們就騎馬去勘察位置。”

主席一踏上岸邊,坦姆帕的3000居民就從鎮裏跑出來歡迎他,這是對主席英明選擇的最高敬意。

但是,巴比康主席完全不適合做名人工作,因為他獨自躲在富蘭克林旅館的房間裏,不見任何人。

10月23日早晨,充滿活力的西班牙駿馬站在富蘭克林旅館的門口,是4匹?不,是50匹,而且還有幾十名全副武裝的牛仔。當巴比康及其同伴看到這支馬隊時,驚詫萬分。

巴比康他們從旅館中走出來,一個年輕的牛仔走向前說:“早上好!可敬的先生們。為了不讓賽米諾爾人打擾你們,我們特來幫助你們。”

“賽米諾爾人?”

“是草原上的野蠻人。為了各位的安全,有必要如此做。”

“哼!”梅斯頓冷哼一聲,跨上他的馬鞍。

“總之,”年輕的牛仔說,“這樣會保險些。”

“十分感謝,勇敢的小夥子們,”巴比康感謝道,“現在就出發吧!”

此時,才是淩晨5點鍾。巴比康一行人離開了坦姆帕小鎮,沿海岸向著南邊的阿裏菲亞小河走去。它在坦姆帕上方12英裏處彙入希爾斯巴勒海灣,巴比康等人沿著小河的右岸朝東走去,高低起伏的土崗很快擋住了小海灣的波浪。放眼四望,呈現在眼前的是佛羅裏達的原野。

佛羅裏達,原名為“複活的佛羅裏達”,因為它是胡安·彭賽·德·萊昂於1512年聖枝主日發現的。在貧瘠而幹枯的海岸地區,實在有點為這個美麗的名稱惋惜。可是,在離開海岸線幾英裏之後,土地開始變得肥沃。也許,當初那個美麗的名稱是為了稱呼這裏。

地勢越來越高,巴比康特別興奮,他高興地對梅斯頓說:“我親密的戰友,高地是我們鑄造哥倫比亞炮的最佳場所。”

“是為了減少地月之間的距離嗎?”梅斯頓吼道。

“什麼?”巴比康吃驚地望著他的同事,繼而笑著說,“難道你就不會注意到,在高地上我們的工作相對容易很多嗎?工人不必和水作鬥爭,而且不必花大把的錢去買排水管,基於這些原因,在高地上鑄炮是最佳選擇。”

“對,博學的主席先生,”莫奇生廠長說,“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們很快就可以找到合適的位置。”

“我真希望我們立刻挖第一下!”主席說。

“我真希望我們立刻挖最後一下!”梅斯頓說。

大約在上午10點鍾,一行人已走出12英裏遠了。穿過肥沃的田野,越過茂密的森林,那裏展現著赤道地帶所特有的風情。散發著濃鬱芳香的樹木,爭奇鬥妍的奇花異草,色彩斑斕的鳥類世界,無一不令人心曠神怡。

J.T.梅斯頓和艾爾費斯頓少校完全沉浸在這無與倫比的、瑰麗的大自然之中了。可是,巴比康卻急匆匆地一個勁往前趕,如此的美景,也不能使他留戀。事實上,他如此無動於衷,完全是因為這片肥沃的土地。

於是,大家也隻好緊緊地跟著他匆忙趕路。在前進中,他們涉過幾片危險的沼澤地,因為沼澤裏住著些野蠻居民——鱷魚。梅斯頓勇敢地揮舞著鐵鉤子,想以此威脅它們。但是結果卻引起岸上的善良居民——熱帶鳥的恐慌,高大的紅嘴鶴也注視著這個莫名其妙的家夥。再繼續前進,潮濕地也消失了。稀疏的樹林裏,樹木越來越小。在無邊的田野上,偶爾跑過受驚的野鹿。

“終於找到合適的地帶了!”巴比康從馬蹬上站起來叫道。

“但也許有人會不同意呢?”少校回答道。

的確,幾個賽米諾爾人出現在地平線上。他們焦躁不安地騎著馬跑來跑去,有的揮舞著長矛,有的端著槍射擊,不時傳來一陣陣沉悶的槍響。但是,他們僅僅表示了敵意,並沒有付諸於行動。因此,巴比康一行人也沒有退縮。

這時,巴比康一行人已來到了一個山石林立的高崗中央,這裏地帶開闊,地勢較高,灼熱的太陽照耀著大地。這裏無疑是鑄造哥倫比亞大炮的最佳地帶。

“停下來!”主席命令道,“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

“亂石崗。”一個年輕牛仔回答道。

巴比康沒再說什麼,跳下馬,取出儀器,開始測量此處的緯度。其餘的人都圍在四周,默默無語地看著他。

此刻,太陽剛好穿過子午線。不久,巴比康就公布了他的測量結果:“此處位於北緯27度7分,西經5度7分,海拔1800英尺,此處滿足我們鑄造哥倫比亞炮的一切條件。因此,我們將在此修建倉庫、工場、熔爐、工棚等。而且,也是從這裏,”他用腳跺了跺亂石崗的最高處,接著說,“舉世無雙的鋁炮彈將要飛向地球的衛星。”

13.挖掘工作

當天晚上,巴比康和他的同事仍住在坦姆帕,而莫奇生廠長卻乘坐“唐比科號”連夜返回了新奧爾良。他得回去招募一大批工人,並把大批物資運到坦姆帕。巴比康及其兩位同事則在坦姆帕等待,並在當地政府的援助下,開始一些初期工作。

8天之後,在“唐比科號”的帶領下,一隊船隻相繼抵達埃斯皮裏圖海灣。此次莫奇生招募了3000名工匠。在美國這塊自由的土地上,招工人是輕而易舉的事。何況,在高額工資和不菲的獎金誘惑下,經過嚴格的篩選,他組建了這支最出色的工人大軍。大部分的工人還帶著自己的家眷。可以說,他們這次遷移完全是一次大規模的移民。

10月31日上午9點,工人大軍踏上了坦姆帕的土地。這個小鎮在瞬時之間,人口激增一倍,那情況是可想而知的。

抵達的頭幾天,一部分工人忙於卸船隊運來的機械設備、食品以及由鐵皮製成的“活動房”。而另一部分工人,在巴比康的指揮下,修建連接亂石崗和坦姆帕之間的鐵路,此段鐵路全長15公裏。

11月1日早晨,巴比康帶著一些工人去了亂石崗。次日,許多鐵皮房屋出現在亂石崗的山腳下。他們在亂石崗四周圍上了柵欄。從此時的規模、活力來看,它很快就會成為美利堅的一個大都市了。

這兒的一切都規劃得井井有條,工作開展得也很順利。經過多次的土質勘探,巴比康決定在11月4日開始挖掘。

在那一天的上午6點半,巴比康召集了所有的負責人,對他們說:“親愛的同胞們,你們應該明白我把你們召集到佛羅裏達的目的。我們將在此創造一個奇跡,鑄造一門內徑9英尺、壁厚6英尺的‘哥倫比亞炮’;在大炮的外圍還要修建一個厚達19.5英尺的護壁。因此,需要你們挖一口直徑為60英尺、深度為900英尺的井,而且必須在8個月內完成。也就是說,你們必須在255天之內挖土2543400立方英尺,湊個整數,也就是每天必須挖土1萬立方英尺。如果1000個工人自由操作,當然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在比較有限的空間裏幹活,就有點難了。不過,既然工作需要,我們就一定能做到,我相信勇敢的美國人會做好這一切的。”

8點整,丁字鎬在亂石崗最高點刨下了第一鎬,自這一刻起,這件了不起的工具在工人們的手中不停地揮舞著。工人們每小時輪休一次,挖掘工作在夜以繼日地進行著。

11月4日,100個工人在亂石崗的最高處,掘出了一個直徑為60英尺的圓洞。首先,丁字鎬碰到的是層半英尺的黑土,這是很容易挖掘的;接下去是2英尺厚的細沙,細沙都被存起來了,以供將來做砂模用。緊貼沙層下麵的一層是4英尺厚的白色黏土。過了白黏土層,就是堅硬的底層土,它是由一種非常結實的貝殼化石形成的岩石層,挖掘起來可就困難多了。此時,圓洞已深達6.5英尺。於是,開始砌井壁。

在洞底,工人造了個橡木大圓盤,然後用螺絲牢牢地固定起來。在圓盤的中央留著一個直徑為15英尺的圓洞。護壁的石壁就建在這個圓盤上,水泥把一塊塊石頭牢牢地粘在一起。泥水匠從外圍向中心砌石頭,最終形成一個口徑為21英尺的井。井壁砌好以後,挖掘工又重新拿起鶴嘴鋤和丁字鎬,開始挖掘橡木圓盤下麵的岩石,並隨時用十分堅固的支架支起來。每挖掘完2英尺,他們就依次去除支架。然後,讓大圓盤與其上麵的圓形泥石洞一起慢慢降下來。而泥水匠則不停地在輪子上麵砌牆,並預留“氣洞”,以便鑄炮時排放熱氣。

此項工作要求工人技術必須嫻熟,而且時刻都要聚精會神。雖說工人們一刻也沒放鬆警惕,不幸的事故還是發生了好幾次。但是,緊張的工作一刻也沒停下來。白天,工人們頂著太陽,汗流浹背;晚上,仍在挑燈夜戰。丁字鎬與岩石撞擊的噪音,火藥的爆炸聲,機器的轟鳴聲和滾滾的濃煙,形成一個極其恐怖的地帶。不論是成群的野獸,還是野蠻的賽米諾爾人,始終不敢越雷池半步。

所有的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進行著,基本上沒有什麼出乎意料的障礙。有可預見的困難,但都被有備而來的工人們巧妙地克服了。

11月底,井深112英尺;12月底,井的深度達到224英尺;到了次年的1月底,井的深度達336英尺。

工作進展很快,到了第二年的2月間,地殼開始往外滲水,工人們隻好與地下水展開鬥爭,用高效抽水機和空氣壓縮泵抽幹地下水,再用混凝土將泉眼死死地堵住。勇敢的工人們在這場鬥爭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不幸的是,橡木圓盤損壞了一部分,護壁也坍下來一角。可以想象,幾個在下麵的工人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自此以後,妨礙工程進度的意外再也沒發生過。6月10日,即在巴比康規定的期限的前20天,挖掘工作順利完成——井深達900英尺,井壁全部砌好。井壁下的地基厚30英尺,而井口正好與地麵齊平。對於莫奇生工程師以無與倫比的速度完成這項龐大的工程,巴比康本人及其大炮俱樂部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和最誠摯的感謝。

從11月份到次年的6月份,巴比康始終沒有離開過亂石崗。他一麵密切關注挖掘工作,一麵安排照顧工人的福利和健康,從而避免了此處由於人口過度集中而引起傳染病。

事實上,在這項危險的工作中,很多工人由於粗心大意付出了生命。不過,這種令人惋惜的不幸是在所難免的;而且,美國人也不大在乎個人的小事。與此相比,他們更關心整個美國的榮譽。

但是,巴比康的所行卻與此相反,而且隻要有機會,他就會宣揚並實踐自己的觀點。因此,由於他的有效幹預和驚人的遠見,才使得工傷事故發生率沒有超過歐洲那些被認為特別注重采取預防措施的國家。就拿英國說吧,大約每5萬鎊的工程就會死亡一人。

14.澆鑄大炮

掘井的同時,鑄炮的前期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如果一個外地人到了亂石崗,必會被那熱火朝天的幹勁嚇呆的。

在離井中央600碼的四周,環繞著1200座熔煉爐。每個爐子的直徑為6英尺,爐與爐之間相距1英尺。這1200座熔煉爐圍起來的圓周長達2英裏。所有的爐子都一模一樣,因為是用一個模子造的;而且在每個爐子頂部都有一個四方形的高大的煙囪。這一建築布局簡直美極了。大家一定還記得,在大炮構造會議上,一致決定用鑄鐵來鑄造哥倫比亞炮。其實,委員們如此厚愛鑄鐵,是有很大原因的。此種金屬更堅韌,更具可塑性,更具延展性,經過炭處理後,更是鑄造大炮、氣缸、液壓機等耐壓力的機械的最好材料。

但是,如果隻將鑄鐵熔化一次,很難純淨,必須熔化兩次,才能成為純鑄鐵。於是,人們將鐵礦石運到高爾茲普林工廠,經過高溫熔化,並使其在高溫下同碳和矽反應,變成鑄鐵,然後將鑄鐵運送到坦姆帕的亂石崗。

可是,這100003600磅的鑄鐵,假如用火車來運的話,運費將是鑄鐵本身價值的二倍。用船運就比較合算了,但這至少需要68條1000噸的船,這可是一支名副其實的船隊。11月3日,船隊從紐約港啟程,進入大西洋,沿著美國的海岸線南下,越過巴哈馬海峽,繞過佛羅裏達海角。經過七天的行駛之後,駛入了埃斯皮裏圖灣,然後停泊在坦姆帕港口,卸下了未遭受任何損失的貨物。之後,貨物被裝上開往亂石崗的火車,運往目的地。直到第二年1月份中旬,這批龐大的物資才被運完。

其實,要同時熔煉6萬噸的鑄鐵,用1200座熔煉爐並不感到大驚小怪。每座熔煉爐大約可以容納114000磅金屬。這些爐子都是按照鑄造羅德曼炮的熔鐵爐的樣式造的,梯形正麵,橢圓形拱頂。爐膛和煙囪在熔煉爐的兩邊,因此爐內的溫度可以達到恒溫。爐子是用耐火磚砌的,隻有一個放鐵錠的架子,架子傾斜成25度角,以便金屬熔化後能夠直接流入容納槽內。

在挖掘工作完成後的第二天,工人們在巴比康的指揮下開始建造砂模。現在,他想在那口深井中央建起一個直徑為9英尺、高900英尺的圓柱體,砂模和井壁中間的空隙將會填滿金屬溶液,鑄成6英尺厚的炮筒。並且用鐵皮將砂模包起來,防止砂模坍塌。每隔一段距離還要用鐵梁支撐住。鑄完炮後,橫梁並不會給它帶來任何影響。

7月8日,砂模也製造完了。於是,第二天開始澆鑄大炮。

“應該舉行一個盛大的慶祝大典。”梅斯頓對主席說。

“當然可以,”主席說,“但不能對外開放。”

“什麼?你禁止來賓參觀嗎?”

“難道你不知道鑄炮是一項極為精細的工作嗎?其中的危險就更不必提了。粗心的先生,為此,我寧願別人誤解我,也不想造成任何損失或事故。但在澆鑄結束後,我們可以狂歡三天。”

顯而易見,主席的話極有道理,鑄炮時也許會出現一些出乎意料的危險。如果開放的話,參觀的人一定不在少數,那麼出現危險時,在擁擠的有限的空間裏脫險是很難的。基於此點,除了接待大炮俱樂部的參觀團,其他的一律不許進入圍柵。

參觀團的成員有精神矍爍的比爾斯貝、湯姆·亨特、布魯姆斯伯裏上校、摩根將軍等俱樂部成員,還有合眾國的政府官員。J.T.梅斯頓成了一行人的解說員,帶領他們參觀了每一個工場,唯恐有什麼地方看不到。當參觀到第1200座熔爐時,他們實在有點支持不住了,但每個人都很興奮。

正午時分,準時開始鑄炮。在頭一天,工人已在每座熔爐裏裝了114000磅鐵錠,鐵錠交叉疊放,從而使熱空氣自由散發。從清早起,1200個煙囪便開始吐出長長的火舌,連初升的太陽都為之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