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石第三十一
丞相曰:吾聞諸鄭長者曰:“君子正顏色,則遠暴嫚;出辭氣,則遠鄙倍矣。”故言可述,行可則。此有司夙昔所願睹也。若夫劍客論、博奕辯,盛色而相蘇,立權以不相假,若有司不能取賢良之議,而賢良、文學被不遜之名,竊為諸生不取也。公孫龍有言曰:“論之為道辯,故不可以不屬意。
屬意相寬,相寬其歸爭。爭而不讓,則入於鄙。”今有司以不仁,又蒙素餐,無以更責雪恥矣。縣官所招舉賢良文學,而及親民偉壯,亦未見其能用箴石而醫百姓之疾也。
賢良曰:賈生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故曰:“談何容易。”談且不易,而況行之乎?此胡建所以不得其死,而吳得幾不免於患也。語曰:“五盜執一良人,枉木惡直繩。”今欲下箴石,通關鬲,則恐有盛、胡之累,懷箴橐艾,則被不工之名。“狼跋其胡,載踕其尾。”
君子之路,行止之道固狹耳。此子石所以歎息也。
除狹第三十二
大夫曰:賢者處大林,遭風雷而不迷。愚者雖處平敞大路,猶暗惑焉。
今守、相親剖符讚拜,蒞一郡之眾,古方伯之位也。受命專製,宰割千裏,不禦於內;善惡在於己,己不能故耳,道何狹之有哉?
賢良曰:古之進士也,鄉擇而裏選,論其才能,然後官之,勝職任然後爵而祿之。故士修之鄉曲,升諸朝廷,行之幽隱,明足顯著。疏遠無失士,小大無遺功。是以賢者進用,不肖者簡黜。今吏道雜而不選,富者以財賈官,勇者以死射功。戲車鼎躍,鹹出補吏,累功積日,或至卿相。垂青繩,擐銀龜,擅殺生之柄,專萬民之命。弱者,猶使羊將狼也,其亂必矣。強者,則是予狂夫利劍也,必妄殺生也。是以往者郡國黎民相乘而不能理,或至鋸頸殺不辜而不能正。執綱紀非其道,蓋博亂愈甚。古者封賢祿能,不過百裏;百裏之中而為都,疆垂不過五十,猶以為一人之身,明不能照,聰不得達,故立卿、大夫、士以佐之,而政治乃備。今守、相或無古諸侯之賢,而蒞千裏之政,主一郡之眾,施聖主之德,擅生殺之法,至重也。非仁人不能任,非其人不能行。一人之身,治亂在己,千裏與之轉化,不可不熟擇也。故人主有私人以財,不私人以官,懸賞以待功,序爵以俟賢,舉善若不足,黜惡若仇讎,固為其非功而殘百姓也。夫輔主德,開臣途,在於選賢而器使之,擇練守、相然後任之。
疾貪第三十三
大夫曰:“然。為醫以拙矣,又求多謝。為吏既多不良矣,又侵漁百姓。
長吏厲諸小吏,小吏厲諸百姓。故不患擇之不熟,而患求之與得異也;不患其不足也,患其貪而無厭也。
賢良曰:古之製爵祿也,卿大夫足以潤賢厚士,士足以優身及黨;庶人為官者,足以代其耕而食其祿。今小吏祿薄,郡國徭役,遠至三輔,粟米貴,不足相贍。常居則匱於衣食,有故則賣畜粥業。非徒是也,徭使相遣,官庭攝追,小計權吏,行施乞貸,長使侵漁,上府下求之縣,縣求之鄉,鄉安取之哉?語曰:“貨賂下流,猶水之赴下,不竭不止。”今大川江河飲巨海,巨海受之、而欲溪穀之讓流潦,百官之廉,不可得也。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故貪鄙在率不在下,教訓在政不在民也。
大夫曰:賢不肖有質,而貪鄙有性,君子內潔己而不能純教於彼。故周公非不正管、蔡之邪,子產非不正鄧皙之偽也。夫內不從父兄之教,外不畏刑法之罪,周公、子產不能化,必也。今一一則責之有司,有司豈能縛其手足而使之無為非哉?
賢良曰:駟馬不馴,禦者之過也。百姓不治,有司之罪也。《春秋》刺譏不及庶人,責其率也。故古者大夫將臨刑,聲色不禦,刑以當矣,猶三巡而嗟歎之。其恥不能以化而傷其不全也。政教暗而不著,百姓顛蹶而不扶,猶赤子臨井焉,聽其入也。若此,則何以為民父母?故君子急於教,緩於刑。
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是以周公誅管、蔡,而子產誅鄧皙也。刑誅一施,民遵禮義矣。夫上之化下,若風之靡草,無不從教。何一一而縛之也?
後刑第三十四
大夫曰:古之君子,善善而惡惡。人君不畜惡民,農夫不畜無用之苗。
無用之苗,苗之害也;無用之民,民之賊也。鉏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雖周公、孔子不能釋刑而用惡。家之有姐子,器皿不居,況姐民乎!民者敖於愛而聽刑。故刑所以正民,鉏所以別苗也。
賢良曰:古者,篤教以導民,明辟以正刑。刑之於治,猶策之於禦也。
良工不能無策而禦,有策而勿用。聖人假法以成教,教成而刑不施。故威厲而不殺,刑設而不犯。今廢其紀綱而不能張,壞其禮義而不能防。民陷於網,從而獵之以刑,是猶開其闌牢,發以毒矢也,不盡不止。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即哀矜而勿喜。”夫不傷民之不治,而伐己之能得奸,猶弋者睹鳥獸掛罻羅而喜也。今天下之被誅者,不必有管、蔡之邪、鄧皙之偽,恐苗盡而不別,民欺而不治也。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故民亂反之政,政亂反之身,身正而天下定。是以君子嘉善而矜不能,恩及刑人,德潤窮夫,施惠悅爾,行刑不樂也。
授時第三十五
大夫曰:共其地,居是世也,非有災害疾疫,獨以貧窮,非惰則奢也;無奇業旁人,而猶以富給,非儉則力也。今曰施惠悅爾,行刑不樂,則是閔無行之人,而養惰奢之民也。故妄予不為惠,惠惡者不為仁。
賢良曰:三代之盛無亂萌,教也。夏、商之季世無順民,俗也。是以王者設庠序,明教化,以防道其民,及政教之洽,性仁而喻善。故禮義立,則耕者讓於野;禮義壞,則君子爭於朝。人爭則亂,亂則天下不均,故或貧或富。富則仁生,贍則爭止。昏暮叩人門戶,求水火,貪夫不吝,何則?所饒也。夫為政而使菽粟如水火,民安有不仁者乎?
大夫曰:博戲馳逐之徒,皆富人子弟,非不足者也。故民饒則僭侈,富則驕奢,坐而委蛇,起而為非,未見其仁也。夫居事不力,用財不節,雖有財如水火,窮乏可立而待也。有民不畜,有司雖助之耕織,其能足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