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清貧是一劑最好的良藥。
——題記
我什麼也沒有,隻是,我在上大學。
“孩子,你幸福呀,大學多好!”每每聽到長輩們這樣的話語,心中總是無限感慨……他們說最讓人懷戀的就是大學時代,記得白衣素裙,笑顏純真,了無牽掛。似水流年,時間碾過了幾十載光陰,但在回首時,他們依然能看見那翩然流轉的美。我未涉世,規規矩矩地做著學生,聞得長者感歎世道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便覺得好奇。現在校園中也似乎充斥著我們的長籲短歎、鬱悶無聊。偶爾的輕生自殺也不再是掀起波瀾的新聞,是時代的精神病毒在校園傳染嗎?於是我常想長輩們的大學時代,似乎是純真時代,他們流汗不流淚,信仰健全,清澈簡單。這也許是清貧贈與他們的財富。我想,清貧對於學生益處多多,就像清苦的食物大多有益健康一樣。
記得《論語》中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時,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時,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突然發現,在大學,在人生最“火”的時候,真正要戒的是那份虛榮的心,去守住一份清貧。
進大學的時候,為了學習的方便,爸爸提出說給我買一個筆記本電腦,我卻拒絕了,身邊的同學大為困惑不解,電腦上五色炫目的各類時尚電影、新鮮刺激的種種遊戲、甜蜜的聊天,任何一項都令人欣喜、癡迷不已。但是我明白查資料、學英語、做實驗等利用學校電腦資源已是綽綽有餘,買回宿舍的電腦對於自己十有八九是踐踏青春時光的鐵蹄,於是便欣喜驕傲地麵對自己的選擇,麵對自己選擇的清貧味道。
消受不起熬夜上網和聯網遊戲的瘋狂,心裏是淡淡學生味的清貧,靜靜地在圖書館看書,一橫一豎地爬格子寫文章,深入地沉思,那是一種幸福的投入,心神的熨帖。我常向往古典的靜美,更願意保持這做學生的清貧味道。
在初春的早晨,在明亮寬敞的自習室裏,隻能聽到知識的心跳。這裏,隻有寥寥幾個人,身在其中,和他們一樣伴著寂靜的陽光,靜靜翻書,默默寫字,而窗外春日的天空是那麼清遠,那麼湛藍,微風是皮膚感覺舒適的溫度。這融化在自然世界的感覺讓我沉醉不知歸路。清貧的日子簡單,讓我們富有時間去貼近自己的心靈,而不是在炫目的五光十色的吸引中棄心靈於不顧。
在校園,沒有時尚的衣著,沒有高檔的化妝品,我就一個淡淡的女兒裝,清茶淡飯後投入所愛的事情,終於發現充實的感覺其實是健康品性的營養品。和那些繁華熟透的感覺不同,清貧是回味深長,耐人咀嚼的。
也相信身後的路會有透徹心扉的繁華,會有色彩繽紛的景色,但現在這一程路,我願多留幾分清貧淡然,讓日後的記憶不會有蒼白的色彩,讓回憶時還可感受到學生生活的質感。
走在清貧的人生旅途裏,也許前途很遠,但是我不怕。因為,不怕心的人麵前肯定有路。
在大學裏,也許什麼也沒有,但是,有清貧在,心就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