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村(2 / 2)

當然這條路,也沒有名字。但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這條無名路卻有了個有意思的綽號,讓何雲淼和村裏的小夥伴們記住了。

第二章“迪斯科”路

那年夏天,村裏的年齡最長的姚嬤嬤八十大壽,她的子孫們張羅著給她辦一場風光熱鬧的壽宴,也請來了姚嬤嬤的娘家人。

姚嬤嬤姓潘,父親是清末的一個秀才,二十多歲考取秀才,還未等到他熬到官位,中華大地就改旗易幟,變成民國了。幸好他文筆不錯,在民國政府謀到了一份文書的工作,跟著一位縣長來到了方至縣。

春夏時分,仙塢山上百花齊放,山泉潺潺,景色非常怡人,山上還有幾處巧奪天工的天然美景,這讓仙塢山成為避暑賞景的“聖地”。

一年夏天,潘秀才帶著夫人和女兒來到了高福村,想好好欣賞仙塢山上的美景。高福村的大地主姚靖遠連忙上前獻殷勤,讓人在山上打了野雞野兔,搬出了地窖裏珍藏多年的好酒招待潘秀才一家人。

晚上吃飯的時候,姚靖遠看著潘秀才家的閨女十幾歲,長得相當標致,跟自己家的二小子年齡也相仿,心裏暗暗一動,就和潘秀才說能不能讓讓兩家結成親家。

潘秀才一聽,看著姚靖遠家大業大,女兒也到了出嫁的年紀了,心裏也是一動,就偷偷和夫人商量一下。兩人覺得姚靖遠家的二小子長的一表人才、文質彬彬,和女兒也比較般配,也都覺得比較合適。

兩家老人都同意了,兩個年輕人的親事很快就定下來了。三個月後,姚家和潘家就結成了親家,潘家的閨女也就成了姚家的兒媳了,留在了高福村。

後來,縣長調任了,潘秀才夫妻倆也跟著離開了方至縣。

再後來,十幾歲的潘家丫頭也漸漸長大,成了高福村最年長的姚嬤嬤了。

姚姓是高福村大姓,姚嬤嬤為人和善,人緣好,子孫又多,她老人家大壽,家裏擺起了流水席,從早吃到晚。

姚嬤嬤的娘家侄子,帶著孫子一起來過來給姚嬤嬤拜壽。姚嬤嬤娘家侄子已經六十多歲了,村裏的人見到他都喊“老潘”。和老潘一起來的是他的孫子——小小潘。小小潘十七八歲,頭發梳的鋥亮鋥亮的,上身穿著鮮豔花襯衫,下麵穿著喇叭褲,腳上蹬著一雙大頭皮鞋。

高福村年長的村民,對這種油頭粉麵的年輕人,都稱呼為痞子。當然,淳樸的村民大多沒有什麼惡意,隻是一種善意的稱呼。所以,身著奇裝異服的小小潘一到村子裏,就有了一個“痞子潘“的綽號。

老潘是姚嬤嬤的娘家人,又是從外地趕過來,按照高福村傳統,是最尊貴的客人。大家把他安排在客廳裏主桌上,讓村裏幾位德高望重的村民陪著。他們一邊喝著酒,一邊聊著身體、聊著家庭、聊著子孫,不時發出歡笑聲、吆喝聲,還有劃拳聲和祝福聲,還有酒杯忽輕忽重的碰撞聲。

痞子潘在城裏待慣了,來到山區裏的高福村,感覺非常新奇,村裏的年輕人對痞子潘也很羨慕。一幫年輕人,就在院子裏嬉鬧,痞子潘站人群中間,吹噓著城市的繁華,讓從未走出山村的高福村年輕小夥子們,聽得是心醉神迷。

說著說著,痞子潘突然就說到了自己最近才學的舞蹈——迪斯科,大家紛紛問迪斯科是什麼,痞子潘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就讓大夥讓出一塊空地,在中間跳起來了。

其實痞子潘也就是平時看到別人扭,自己跟著學的,雖然跳的沒那麼瀟灑,但對村裏的年輕人來說,這已經很讓他們羨慕了,大家拚命地鼓掌、喝彩。

突然,也不知是誰喊了一嗓子,說:“他跳的像不像我們出門時候,坐在拖拉機上,顛來顛去的樣子?屁股左扭一下,右扭以下,腰左擺一下,右擺一下。”

大家一聽,還真是那麼回事。從此,高福村通向村外的這條無名路,就有了個形象的綽號——“迪斯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