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身矮才高思敏捷晏子舌戰楚君——隨機應變,以對方之言攻時方(1 / 2)

春寒料峭,在齊楚之間的馳道上,一輛馬車匆匆地向西南方向馳去。車中坐著一位瘦小官員,身上穿著補丁的皮袍,頭上戴的帽子也顯得陳舊,但他目光朝前方凝視,炯炯有神,精神抖擻,一張瘦削的臉上泛著堅毅自信的神情。

這位官員姓晏名嬰,後人尊稱其為晏子,是齊國的賢臣,曆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相國。他不僅為官清廉,寬刑愛民,而且生活上非常簡樸,受到朝野的愛戴。

這次,他就是受齊景公之命,到楚國去行聘修好。馬車一路奔馳,越接近江漢平原,田野裏的綠色越濃。快到楚國的都城,晏嬰在車中微閉雙目,默默地思索等會覲見楚國如何陳辭,以完成齊候交給的與楚國修好的使命。

而在楚國的這一邊也正在準備如何迎接,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楚王聽說晏嬰是齊國的名臣,因此想通過羞辱晏嬰來貶低齊國。楚王命人在都城的東門旁邊的城牆上按照晏嬰的身材鑿了一個矮洞。晏嬰乘著馬車剛到城門,隻見城門緊閉,便命令駕車的去叫城門,守門的楚將不屑一顧的走到晏嬰前麵,向他指了指門旁的一個矮洞,你從這裏進去綽綽有餘,就不用麻煩打開城門了。

晏嬰機智地回答說:“這不是人出入的地方,這好像是狗洞,倘若是出使狗國,那麼我就從這矮洞進去,倘若我出使的是人國,那我隻能從城門進去。”守將馬上向楚王稟報,楚王沒有辦法,隻好命令打開城門,請晏嬰乘車進城。

正當晏嬰驅車來到楚王宮門外,便見十幾位楚國官員正在那等著,便下車和他們一一行禮。這時,有個楚將對晏嬰說,“我有件事想向晏大夫請教:齊國原是薑太公的封地,兵甲眾多,足以和秦楚抗衡,但齊桓公後,齊國內部連連發生篡奪君位之事,外部受到宋國和晉國的先後征伐。但現在,朝秦暮楚,一會向晉國朝拜,一會向楚國朝拜。你們君臣不停的穿梭在大國之間,幾乎沒有安寧的日子。按理說,你不比管仲的才學差,齊景公也誌向也不遜於齊桓公,隻要你們同心協力,大展宏圖,振興桓公的霸業,也不是沒有可能,但你們卻寧可臣服於其他大國?這是我不明白的事。”

晏嬰頓了頓,高聲的說:“自古及今,凡實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自周朝衰微以來,各國順應了時勢和機遇,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但就如晉文公如此英雄,在他喪事期間,晉國就遭到了進攻;楚莊王的後代也常常受到晉國和吳國的欺辱;秦穆公如此強盛,然而在他死後,其子孫逐漸衰弱;難道隻有齊國像您說的那樣嗎?這就是時運如此,我國國君現在正是懂得時勢變化和機運盛衰,所以現在正養兵練將,以待時機。今日,我到楚國來行聘修好,這是鄰國之間相互往來的禮節,但怎能說“做大國的臣仆”呢?”

晏嬰那一席話,將楚臣說得滿麵通紅,慚愧而退。緊接著,楚國上大夫子瑕又向晏嬰進攻:“晏大夫,你說你識時務,通機變,可是你的國君被殺,遭受國難的時候,許多人為了效忠而自殺保節,而你作為齊國的世臣,但一不聲討殺君的逆賊,二又不效忠死節。”

晏嬰知道子瑕所說齊君被殺指的是齊莊公因和大臣崔杼妻子通奸而被殺死。便緩緩答道,“守大節的人,不拘於小義;有遠見的人,不囿於近謀。倘若國君為社稷而死,我毫無疑義奔赴去死,但其卻是為了自己貪念一時而被人殺了。我雖無能,但也不能加入那些用死沽名釣譽的隊伍。當時國家正處於危難之時,有能力的應該盡量想法克服國難,隻有那些沒有能力的才辭職而去。況且,哪個國家沒有國君的變故呢?難道您認為楚國當朝的諸位大夫,個個都是效忠死節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