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王任用蘇秦的同學張儀為客卿,想通過他遊說諸侯分別和秦國結盟,以瓦解六國“合縱”的盟約。
這時,秦軍征伐魏國,奪取了蒲陽之地。張儀乘機向秦惠王獻計,把蒲陽還給魏國;然後自己來到魏都大梁,對魏襄王說:“秦王很厚待大王,攻下了蒲陽,又還給魏國;那末,大王您也應以禮報答秦王。”
魏襄王問:“應該怎麼報答呢?請先生教我。”
張儀答道:“秦國所需要的是土地。大王您如果割讓一些土地給秦國作為報答,秦王一定更加厚待大王。假使秦魏兩國聯合起來進攻其他國家,那末,大王您從別國所取得的土地,必將大大超過您獻給秦王的土地。”
魏襄王聽了張儀的話,就把少梁之地割讓給秦國。
秦王十分高興,立即任命張儀為相國。
但是,後來秦國又進攻魏國,所以秦、魏兩國沒有結盟。
過了幾年,齊國和燕國發生了矛盾。齊港王出兵打敗燕國,殺了燕王噲和相國子之,一時威震天下。這樣,在“合縱”國之間就產生了縫隙。
幸虧齊國和楚國的關係很密切,而楚懷王又是“縱約長”,因此,齊楚兩個強國成了“合縱”盟約的中堅。所以,秦惠王想方設法離間齊、楚之間的關係。
一天,秦惠王把張儀召來,問他有什麼良策。張儀答道:“我願意到楚國去,憑三寸不爛之舌,一定能夠說服楚王疏遠齊國而親近秦國。”秦惠王大悅,便說:“好,全仗先生的大才,祝你馬到成功。”
張儀立刻辭去秦國丞相的職務,整頓車馬行裝,南遊楚國。張儀在出使楚國之前就知道,楚懷王有一個得寵大臣,名叫靳尚。楚王對他言無不聽,計無不從。於是,張儀用重禮賄賂了靳尚,作為敲門磚,然後通過靳尚求見楚懷王。
見麵之後,楚懷王問張儀:“先生屈駕光臨敝國,有何見教?”
張儀回答說:“我這次是為了加強秦、楚兩國之間的友好交往而來的!”
楚懷王說:“我難道不願意和秦國保持友好的交往嗎?但是,秦國不斷侵伐別國,使人不敢和它親近。”
張儀不以為然地搖搖頭說:“如今天下七個國家中,強大的隻有楚國和齊國,加上秦國共有三國。如果秦國向東和齊國相結合。那末齊國的份量就加重;如果秦國向南和楚國相結合,那末楚國的力量就加重。然而,按照秦君的意思,很看重的是楚國而不是齊國。為什麼呢?原來,秦和齊本為聯姻之國,而齊國卻辜負秦國,經常和秦國鬧磨擦。因此,秦王寧願事奉大王,就是我張儀亦願意為大王效勞。但是,現在大王卻與齊國聯合,這就犯了秦王的大忌。如果大王能與齊國斷絕來往,秦王願意把從前商君所奪取的楚國商於之地六百裏,還給貴國,並派遣秦女來楚國,侍候大王。這樣,秦楚兩國世世代代結為婚煙兄弟,共同抵禦諸侯的侵犯。願大王采納!”
張儀的這番說詞,把楚懷王說得滿心歡喜,竟連連點頭說:“秦國肯還我楚國的故地,那我又何必去愛齊國呢?”
於是,楚王左右的群臣都以楚國將收複失地而向楚王道賀。
這時,忽然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對楚王說:“不可,不可!依我看來,這件事應該哀吊而不宜慶賀!”
楚懷王一看,這個人乃是客卿陳軫,就很不高興地說:“我不費一兵一卒而收複六百裏失地,左右群巨都祝賀,唯獨你要哀吊,這是什麼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