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儀說楚絕齊齊秦聯合伐楚——分析形勢,抓住重點(3 / 3)

張儀巧辯道:“是不是楚王聽錯了?秦國的土地都是經過浴血奮戰而獲得的,可謂來之不易,連一尺一寸都不肯輕易讓給別人,何況是六百裏呐!”

逢侯醜見張儀賴賬,隻好回到楚國,如實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聽後異常債怒,咬牙切齒地說:“想不到張儀果真是個反複小人,我如果抓到他,必定要生吃他的肉!”

於是,楚懷王發兵十萬,進攻秦國。秦王一麵發兵十萬抵抗,一麵派人到齊國,請齊王出兵。於是,齊、秦兩軍夾攻楚軍。楚軍大敗,一損失八萬將士,漢中六百裏肥沃土地,盡為秦國所得。

評議:

“連橫”“合縱”這兩大謀略是縱橫家最為傑出的作品,他們憑借於此在春秋戰國時期立於百家之一。山東六國用蘇秦之計“合縱”抗秦之後,秦王就千方百計想用“連橫”之策破壞“合縱”聯盟,以便將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分別擊破,逐個吞並。而連橫合縱的關鍵在於說,也就是說服,使各國君主都為你謀略征服。

張儀先到魏國,說服了魏襄王割地獻給秦國,在六國“合縱”聯盟中打開了一道裂縫。但是,後來秦國又進攻魏國,因此,這道裂縫又彌合了。

於是,張儀把遊說的目標轉向楚國。因為,山東六國中,楚國和齊國是可以和秦國相抗衡的大國,而齊、楚兩國此時關係密切,成為“合縱”盟約的中堅,井且楚王又是“縱約長”;所以,如果能說服楚王疏遠齊國而親近秦國,則“合縱”聯盟就會解體。

張儀遊說楚懷王時采取了以下幾個辦法:

一、開門見山,單刀直人,一把抓住對方感興趣的問題。當楚懷王問及張儀為何而來時,張儀回答:此行是為了“加強秦楚兩國之間的友好交往而來”,因為在此之前,秦國占領了楚國的土地,有負於楚。楚王雖然對此債然不平,但也無可奈何;現在聽說秦國使臣主動上門來恢複“友好交往”,心中怨恨已消除了大半,故而表示“願意和秦國保持友好的交往”,隻是希望秦王別再進行侵伐。這樣,張儀就取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

二、論大局、談形勢、擺利害、說得失。重點在於離間齊、楚兩國之間的關係,張儀先從宏觀角度分析七國形勢,指出秦、楚、齊三國在七國之中的重要地位,進而提出秦楚聯合對付齊國的計謀。

三、以甜言蜜語,進行利誘。張儀許諾秦國將歸還楚國的六百裏土地;並擬派遣秦女來侍奉楚王,以引誘楚國和齊國絕交。張儀自詡的“三寸不爛之舌”果然厲害,真真假假的一席話說得楚懷王滿心歡喜,連連點頭。即使客卿陳珍和大夫屈原聯合諫勸,也不能阻止楚王下令和齊國絕交。

他在騙得楚國與齊國絕交後,竟抵賴將“六百裏“土地歸還楚國的許諾,而詭稱自己說的是“六裏”。這種欺騙和抵賴的手法,即使在縱橫牌闔的戰國時代,也為人所不齒。這決不是遊說藝術,而是張儀遊說中的瑕疵和敗筆。在今天的國際、人際交往中,我們更不可以使用這種手法。由於張儀的這種欺騙行為,使楚懷王終於醒悟,故而發兵攻秦。這樣,張儀原來要使秦、楚結盟的打算落空了。但是,由於張儀以前的說辭已經導致楚王和齊國絕交,因而他要分裂齊、楚關係的計謀已成為事實。所以說,張儀對楚國的遊說也有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