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1 / 1)

寫這本書裏的每一篇小說,差不多都傾注了當時的某個幻覺,某種好奇,某些特定的境況與情緒,以及某種異想。其中的大部分篇什,幾乎集中在一年內寫完。因此,讀它們,可能不至於有太多突兀之處。——它們的跳躍、連貫與順遂,也是我認可的。

很多人提到短篇小說,說它們是現實生活的記錄,我不這麼看。我更多認為,好的小說,是寫現實喚起的某種東西。來自現實,卻又徘徊於現實之上,若即若離,是某種靈動飄逸的東西。我相信,一篇優秀的小說,在它的“頭頂”,一定有一種類似古代的五彩祥雲般的東西存在。

收錄在這部集子裏的作品,就其視野而言,跨度頗大。從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學生,乃至中年及暮年,幾乎涵蓋了整個人生。這些東西,寫得自由,代表了我寫作它們的那一年裏(以及後麵的日子裏),我的“東張西望”,“偶有所及”,“若有所思”。倘若讀完它們,不知道能否構成對一個已然逝去了的時代,以及正在經曆的年代某些富有情致的回望與遐想?

我出生在江西南昌。唐宋以來,那裏就是一個富庶繁榮的好地方。南昌境內,眾多天然潔淨的大大小小明珠似的湖泊,構成我童年世界裏最深最美的記憶。少時,我經常與小夥伴們結伴步行去到贛江之畔觀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絢爛景致。當然,在這部小說集中,我沒有寫到它們。但是,我得承認,那些隱藏在中國南方一座著名古城裏的汩汩水泊和一江勝景,影響了我的文學觀念。我喜歡的文字,與故鄉有關,更與湖及江河有關。

這部書中三篇稍長的小說,都是寫深圳的。來深圳近二十年,深圳已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最初的一部長篇小說《誰在黑夜敲打你的窗》,以及後來的長篇小說《出租之城》,寫的都是深圳,是這座毗鄰香港的現代之城。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可以有限地自由遷徙的時代,比之過去的禁錮,是大大地進步了。而自由的遷徙,對一個作家來說,乃是長途跋涉中的驛站,是生命過程所經曆的華彩轉換,是宛如水一般流動的生活之路。深圳這地方,因改革開放而建,是在國家文件指導下催生的一座城市。這裏,於極短的曆史,彙合了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城市規模不斷膨脹,擴大。又因其持續領銜全國的經濟影響力,而成為當代中國的重要一隅。用文學來表達對這座城市的關注,成為我的重要方向。我希望,讀者在我的作品中所讀到的深圳,是有別於報章雜誌之外的深圳,是被文學光束點亮的深圳,也是更接近曆史底色的深圳。

其實,小說不在乎寫哪裏,寫這座城,還是寫那座城。寫出生命的氣息,寫得有洞察力,有力量,才有價值,才重要。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眼睛。日常生活中,人們喜歡自己親自去觀察、觸摸、聞嗅、傾聽,品味和感知這個複雜的世界。而小說,盡管是虛構文體,卻相對獨立和完整地提供了來自他人的一個正式視角。我期待,我在這裏所提供的,能夠給您帶來新鮮和驚奇,帶來點別的什麼。

吳亞丁

2013年冬天於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