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內障升麻湯 治內障,得之脾胃,元氣衰弱,心火與三焦俱盛,為此疾。劉舜卿因南征,飲食失節,形體勞役,心不得休息,眼疾複作。今擬此方,服之效。
柴胡根(七錢) 羌活根(一兩半) 防風根(半兩) 白術 甘草(炙) 歸根(酒洗) 升麻根(各一兩) 白芍(六錢) 幹薑(一錢) 五味子(二錢) 人參 葛根 黃 (各一兩) 白茯苓(三錢)上 咀,每服五六錢,水三大盞,煎至二盞,入黃芩黃連湯二錢,同煎數沸,去渣,煎至一盞,食後,熱服。
黃芩黃連湯(一方有升麻五錢,柴胡一兩。)黃芩(酒洗,炒,一兩) 黃連(去須,酒洗,炒,七錢) 草龍膽(一兩,酒洗,炒四次) 生地(一兩,酒洗)上 咀,每服二錢,入水二盞,煎數沸去渣,再煎至一盞,熱服,午後晚間俱不可服,唯午飯時服之方效。
複明散 治內障。
黃 (一錢半) 川芎(五分) 柴胡 連翹 甘草(炙。各一錢) 歸身(二錢) 蒼術(五分) 生地(一錢) 陳皮(五分) 黃柏(三分)上銼,如麻豆大。每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後。忌酒濕麵辛熱大料之物。
上四方,治目不明,皆氣虛而未脫,故可與參、 中微加連、柏。若氣即脫,則黃柏等涼劑不可施。經雲∶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之類,是其證也。
內障瞳子散大論並方。(腎主骨之精為瞳子,散大者因腎水虛骨枯而心包絡之火得以乘之也。)凡心包絡之脈,出於心中,代心君行事也,與少陽為表裏。瞳子散大者,少陰心之脈挾目係,厥陰肝之脈連目係,心主火,肝主木,此木火之勢盛也。
其味則宜苦宜酸宜涼,大忌辛辣熱物,是瀉木火之邪也,飲食中常知此理可也。以諸辛主散,熱則助火,故不可食。諸酸主收心氣,瀉木火也。諸苦瀉火熱,則益水也。尤忌食冷水大寒之物,此物能損胃氣,胃氣不行,則元氣不生,元氣不生,緣胃氣下陷,胸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於肺上,入胸灼髓。火主散溢瞳子之散大者,以此大熱之物,直助火邪,尤為不可食也。藥中去茺蔚子,以味辛及主益肝,是助火也,故去之。加黃芩半兩,黃連三錢,黃連瀉中焦之火,黃芩瀉上焦肺火,以酒洗之,乃寒因熱用也。亦不可用青葙子,為助陽火也。更加五味子三錢,以收瞳人之散大也。且火之與氣,勢不兩立。故經曰∶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少火生氣,壯火散氣。諸酸物能助元氣,孫真人雲∶五月常服五味子,助五髒氣,以補西方肺金。又經雲∶以酸補之,以辛瀉之。則辛瀉氣明矣。或曰∶藥中有當歸,其味亦辛甘而不去,何也?此一味辛甘者,以其和血之聖藥也。況有甘味,又欲以為鄉導,為諸藥之使,故不去也。
熟地黃丸 治血弱氣虛,不能養心,致火旺於陰分,瞳子散大。少陰為火,君主無為,不行其令,相火代之,與心包絡之脈出心係,分為三道。少陽相火之體無形,其用在其中矣。火盛則能令母實,乙木肝旺是也。其心之脈挾目係,肝之脈連目係,況手足少陽之脈同出耳中,至耳上角,斜起終於目外小 。風熱之盛,亦從此道來,上攻頭目,致偏頭腫悶,瞳子散大,視物昏花,血虛陰弱故也。法當養血涼血益血,收火散火,而除風熱,則愈矣。
熟地(一兩) 歸身(酒洗,五錢) 柴胡(去苗,八錢) 天門冬(去心,焙,三錢) 人參(去蘆,二錢) 甘草(炙,二錢) 地骨皮(三錢) 黃芩(半兩) 枳殼(炒,二錢) 五味子(三錢)生地黃(七錢半,酒浸焙) 黃連(三錢)上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茶湯送下,食後,日二服,製之緩也。大忌辛辣物而助火邪,及食寒冷物損其胃氣,藥不上行也。又一論雲∶瞳子黑眼法於陰,由食辛熱之物,助火乘於胸中,其睛故散,散則視物亦大也。
益陰腎氣丸 此壯水之主,以鎮陽光也。
山茱萸(取皮,一兩) 茯神(去皮心,二錢半) 五味(五錢) 熟地(二兩) 幹山藥(五錢)澤瀉(二錢半) 牡丹皮(五錢) 生地(酒洗,焙幹,一兩) 歸梢(酒洗,五錢)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七十丸,淡鹽湯送下。
滋陰地黃丸 治內障,右眼小 青白翳,大 亦微顯白翳,腦痛,瞳子散大,上熱惡熱,大便澀後痞難,小便如常,遇熱暖處頭疼暗脹,能食,日沒後天陰暗則昏。此症可服熟地黃丸。翳在大 ,加葛根、升麻。翳在小,加柴胡、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