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淨腋湯治皮膚癢,腋下瘡,背上瘡,耳聾耳鳴。
麻黃(一錢) 桂枝(二錢) 草蔻(一錢) 當歸梢(七分) 紅花(少許) 羌活(二錢) 防風(一錢) 柴胡(一錢) 升麻(半分) 連翹 桔梗(五分) 甘草(五分) 生地(五分) 黃芩(酒,一錢) 蒼術(一錢)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尹老家素貧寒,形誌皆苦,於手陽明經分出癰,第四日忽腫,幼有 疝,其臂外皆腫痛,先腫在陽明,左右寸皆短,中得之俱弦,按之洪緩有力。此癰得自八風之變,以脈斷之,邪氣在表。
然其症大小便如故,飲食如常,腹中和,口知味,知不在裏也。不惡風寒,止熱躁,脈不浮,知不在表也。表裏既和,知邪止在經脈之中,凝滯為癰,出身半以上,風從生受之也。故與卻寒邪,和經脈中氣血,使無凝滯也。白芷升麻湯。
白芷(七分) 升麻 桔梗(各五分) 甘草(炙) 黃芩(生) 歸梢 生地(各一錢)酒黃芩 黃 連翹(各二錢) 中桂(少) 紅花(少)上水酒各一盞,同煎至一盞,臨臥熱服,一服愈。
此症雖曰經脈之中,然得之自八風之變,其藥製度,皆發表之意。此方黃芩重用,未免過之,宜酌量。
婦人兩乳間出黑頭瘡,瘡頂陷下作黑眼子,其脈弦洪,按之細小。
升麻 連翹 葛根(各一錢半) 肉桂(三分) 黃 歸身 甘草(炙。各一錢) 黍粘子(五分)黃柏(二錢)上作一服,水一盞,酒半盞,煎至一盞,二服愈。
〔羅〕汗之則瘡已丁巳年,委予從軍,回住曹州,有趙同知舅經曆,病頭麵赤腫,耳前後尤甚,疼痛不可忍,發熱惡寒,牙關緊急,涕唾稠粘,飲食難下,不得安臥。一瘍醫腫上砭刺四五百餘針,腫赤不減,其痛益甚,不知所由然。予往診,視其脈浮緊,按之洪緩,此寒覆皮毛,鬱遏經絡,熱不得升,聚而赤腫。經雲∶天寒地凍則水冰。人氣在中,皮膚致,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內堅澀。當是之時,善行水者,不能注冰;善穿地者,不能鑿凍;善用針者,亦不能取四厥。
必待天溫冰釋凍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人脈亦猶是也。又曰∶冬月閉藏,水冰地坼,故用藥多而少針石也。宜以苦溫之劑,溫經散寒則已。所謂寒致腠理,以苦發之,以辛散之也,宜以托裏溫經湯。麻黃苦溫發之者也,防風辛溫散之者也。升麻苦平,葛根甘平,解肌出汗,專治陽明經中之邪,故以為臣。血流而不行者則痛,以香白芷、歸身辛溫,以破血散滯。濕熱則腫,蒼術苦甘溫,體輕浮,力雄壯,能泄皮膚腠間濕熱。人參、甘草甘溫,白芍藥酸微寒,調中益氣,使托其裏也,故以為佐。各銼如麻豆大,同秤,水煮餌之。以薄衣覆其手,以濃被覆其身,且臥於暖處,則經血溫,腠理開,寒乃散,陽氣伸,大汗出,腫減八九。再服,去麻黃、防風,加連翹、黍粘子,痛腫悉去。經言汗出則瘡已,信哉。
托裏溫經湯治寒覆皮毛,鬱遏經絡,不得伸越,熱伏榮中,聚而赤腫,痛不可忍,惡寒發熱,或相引肢體疼痛。
麻黃(去根節) 白芷 當歸(各二錢) 防風(去蘆) 葛根(各三錢) 升麻(四錢)甘草(炙) 白芍藥(各一錢半) 人參 蒼術(各一錢)上銼,如麻豆大,每服秤一兩,水二盞,先煮麻黃,令沸熟,去沫,再下餘藥,同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訖,臥於暖處,即以綿衣覆之,得汗而散。
〔垣〕蒲津王世祥,年七十,感寒濕地氣,二月間,得附骨癰於左腿外側,足少陽之分,少侵足陽明分,闊六七寸,長一小尺,堅硬漫 ,不辨肉色皮澤,深以指按至骨大痛,又行步作痛,與藥下咽,疼痛立止,二日後,柔軟而腫消矣。
柴胡 黍粘子(各錢半) 連翹 肉桂(各一錢) 黃 當歸梢(各二錢) 黃柏 甘草(炙。
各五分) 升麻(七分)作一帖,好酒一盞半,煎至一盞,大溫,空心食消盡服之,少時,以早膳壓之,使不令大熱上攻,犯上中二焦也。
賈德茂,男十歲,四月天氣大熱,於左足大腿近膝股內,足厥陰肝之經,少侵足太陰脾之經分出附骨疽,不辨肉色漫腫,皮澤木硬,痛勢甚大,其脈在三部細弦,按之洪緩,略有力。
黃 (二錢) 柴胡梢(一錢) 羌活(五分) 連翹(一錢二分) 肉桂(三分) 土瓜根(三分)生地(一錢) 黃柏(酒洗,二分) 當歸尾(七錢半)上作一服,酒一盞,水三盞,煎至一盞,空心熱服,一服愈。
〔垣〕內托榮衛湯治風濕熱鬱其手足少陽,致血脈凝逆,使榮衛周身元氣消弱。其風熱滯於下,其麵色必赫赤而腫,微黯色。風木之性上衝,顏必忿色,其人多怒,其瘡之色亦赫赤腫硬微帶黯色,其瘡之情勢亦奮然高起,結硬而作痛,其脈洪緩而弦,宜發其汗而通其榮衛,則邪氣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