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痛下利。(方論見下利條。)身體痛,吐利,為霍亂。(方論見吐利條。)身體痛,手足寒,若脈沉,但欲寐者,附子湯。(方論見但欲寐。)若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自利惡寒者,四逆湯。
(方論見下利。)若夏月中暑,脈虛而渴者,白虎加人參湯。(方論見中暑。)身痛如被杖,麵目青,咽痛者,為陰毒,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方論見陰毒。)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痹。濕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活人》“脈沉細”作“沉緩”。)濕家之為病,身盡痛,發熱而煩,身黃如熏,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慎不可以大劑攻之。
麻黃加術湯方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 甘草(一兩,炙) 杏仁(十個,去皮尖) 白術(四兩)上 咀,先以水煮麻黃,去沫,入諸藥煎,溫服,覆取微汗。
濕家病身上疼痛,發熱,麵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納藥鼻中則愈。(納鼻藥方見發熱。)濕家其人但欲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早則噦,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飲,則口煩躁也。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上濕痹,《活人書》為中濕,脈沉細為沉緩,小便自利者,術附湯。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湯、五苓散,而不及麻黃加術湯,並納鼻藥。蓋麻黃、納鼻,皆是表藥,而非脈沉緩之劑故也。
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
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 白術(各一兩) 桂枝(二兩) 附子(一枚,炮)上 咀,水煎溫服,作四劑。(《活人》雲∶身腫者加防風一兩,悸氣小便不利者加白茯苓一兩半。)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疼體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主之。
桂枝附子湯方桂枝(一兩二錢) 附子(一枚,炮) 甘草(六錢,炙) 大棗(四枚) 生薑(切,一兩)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白術附子湯方白術(三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薑(兩半) 大棗(六枚)上 咀,水三升,煮一升,分三服,溫服。一服覺身癢,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術附並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耳。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而劇者,多風濕。此病傷於汗後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湯。
麻黃杏仁薏苡湯方薏苡仁 麻黃(各半兩。去節,湯泡) 甘草(一兩,炙) 杏仁(十枚,去皮尖)上 咀,每服四錢,水煎溫服。有微汗者避風。
風濕身重,脈浮汗出惡風者,防己黃 湯。(方見身重。)問曰∶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雲此可發汗,汗之病仍不愈者,何也。
答曰∶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自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
太陽病
體痛續法
〔垣〕風濕相搏,一身盡痛者,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升麻、 本、蒼術治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諸風藥損人元氣而益其病故也。
〔海〕神術湯,治風濕惡寒,脈緊無汗。白術湯,治風濕惡風,脈緩有汗。(俱見續傷寒發熱條。)上二術湯,治風濕,又當隨症加減。其詳並見 條,及白術、神術二湯後。
〔《活》〕杏仁湯 療風濕身體疼痛,惡風微腫。
桂枝(二兩) 麻黃(去節,湯泡,幹) 芍藥 天門冬(去心。各一兩) 生薑(兩半) 杏仁(二十五枚,去皮尖,炒)上 咀,每服五錢,水煎溫服。
〔垣〕麻黃複煎湯 治陰室中汗出懶語,四肢困倦乏力,走疰疼痛。乃下焦伏火不得伸,浮而躁熱,汗出,一身疼痛,蓋風濕相搏也。以麻黃發汗,漸漸發之。在經者,亦宜發汗。況值季春之月,脈緩而遲,尤宜發之,令風濕去而陽氣升,困倦乃退,血氣俱得生旺也。
麻黃(去節,用水五盞,先煎令沸去沫渣,再煎至三盞,方入下藥) 黃 (各二錢) 白術 人參柴胡根 防風 生地(各五分) 甘草(三分) 羌活 黃柏(各一錢) 杏仁(三個,去皮尖)上 咀,作一服,入麻黃湯,煎至一盞,臨臥服,勿飽服。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身體疼痛。(方見諸痹門一身盡痛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