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的風波會一直持續。
也會讓讀書人分成兩派。
一種是守舊的,他們固執的繼續讀之乎者也,將人讀傻掉。
另外一派,則是對新鮮事物還有好奇心,不管是想去揭穿反駁,還是去擁抱。
總之,這些先進的知識,他們學習了之後,就會發現其中的魅力。
主動接受也好,被動接受也好。
先進的知識,至少讓人更聰明。
黃三從楚東離這裏拿到了主意之後就回去了。
兵馬調動,可不是什麼小事。
需要準備很多的東西。
黃三先下旨,調一萬兵馬去了抬彎,去那也不是駐守防禦的名義,而是以獲取橡膠的名義。
就算如此,也有許多大臣反對。
他們反對的理由就是勞民傷財,駐守一個不毛之地。
是的,抬彎的戰略位置,他們根本就不懂。
在這幫大臣看來,這地方,就是古代流放的地方。
這地方,又不能給他們貢獻什麼稅收。
他們還是陸地戰略,對海洋半點了解都沒有。
還認為閉關鎖國是最好的。
乾隆大怒,但又不能因為這些將這些官員給罷免了。
乾隆隻能在小本本上多記錄一些名字。
這些名字,以後有機會就先換掉。
現在乾隆也積極的去發現下麵的人才,有人才就提拔起來。
一萬大軍還是在乾隆的聖旨之下調動了。
大軍調動,此時就體現出每一好的路,沒有好的工具,調動大軍並不容易。
乾隆已經在讓兵部調整軍隊了,隻是短時間內效果並不會太好。
首先,鎧甲就不打造新的,這鎧甲現在看來,還真沒什麼用。
同時,刀槍還是打造的,畢竟現在煉鋼那麼簡單,也好消化一些庫存。
兵部自然十分的反對。
這可是大肥肉啊。
打造鎧甲,裏麵的利潤不知道有多少。
而乾隆將這一部分的肥肉給切掉了。
是的,從兵部到下麵的將領,不知道吃這些肥肉吃了多少,現在這一塊直接沒了。
而且,打造武器的利潤也少了。
以前,從礦石到煉鐵,再打造武器,全部的流程都是他們來做。
現在,交通運輸部直接提供鋼材,他們能貪汙的地方就少了。
不過,乾隆的威信在那,他下了聖旨,下麵也不敢反對。
但,執行效果如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乾隆處理這些複雜政務的時候,民間的讀書人逐漸分成了兩派。
自然是涇渭分明的守舊派跟激進派。
這激進派也內部也分成兩種。
一種是為了反對而學習,一種是為了進步而學習新知識。
激進派學習熱情非常高,之前朝廷刊印過新教材,他們就買來自己學習。
不懂的,也有很多讀書人可以問。
而守舊派組織了一個聯盟。
他們每天都誦讀四書五經等經典。
並且互相鼓勵,要考好科舉。
這暗中得到了許多朝中大臣的支持。
很簡單,這才符合他們的利益。
這些大臣,他們最不想改變。
這交通運輸部出來,不知道分出他們多少利益。
如果讓所謂“新學”又起來,這又要分走他們大部分的利益。
所以,一些大臣就支持這些守舊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