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肅就知道張舉人不是一個認死理的人,這一點從初次見麵時就能看出來。當即他直接了當的說道:“在下此次前來,正是希望能請動張大人出麵主持灤州軍民聯防事業。如今灤州不僅僅麵臨嚴重的匪患,放眼國內局勢愈發動蕩不安,各地早已是一片亂世之景,就隻怕到時候灤州會招來更嚴重的禍事。為了能夠保證灤州長治久安,同時也能增加額外的治安資源,便於加大力度追捕在逃賊人,盡快為張大人討回公道,隻有軍民協作、共同聯防才是保境安民最佳之法。”
張舉人看了袁肅一眼,疑惑的說道:“軍民聯防?你打算如何行事?”
袁肅簡單的向張舉人介紹了大概內容,張舉人聽完之後確實感覺到這個計劃與以往大有不同。既然是培訓灤州本地青壯參與保衛家園,那比起單純的給官軍出錢捐物要可靠的多,畢竟官軍大部分時候拿了錢物不辦實事,但經過訓練的本地青壯終歸是會為自己家園盡心盡力。而且這個計劃一旦成功執行,當真可以為灤州紮下牢實的聯防根基,從而實現長治久安。
他剛剛經曆一場殘酷的搶劫事故,妻兒命喪歹徒之手痛苦縈繞在心頭不能忘卻,自己身為安山鎮鄉紳,自然是有理由也有責任為境內治安進獻一份力。一念及此,他沒有再站在後花園跟袁肅談這件事,而是請袁肅到自己的書房,兩人坐下來仔細商談細節。
來到張舉人書房後,袁肅先將之前自己拜訪城中大戶人家的情況說了一下,不過他並沒有明確的說明城中大戶人家不配合,僅僅是將這些人的話複述了一遍。本來城中的大戶人家大部分都是模棱兩可的態度,因此這些話表麵上聽來也沒有直接的意思。
之後,他又取出了自己昨天晚上連夜準備的“軍民聯防計劃書”,交到張舉人手中過目,並且還在一旁進行一些添油加醋的解說。
張舉人花了一段時間看完了袁肅的計劃書,對整個計劃有了十分深刻的認識,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帶著幾分讚許說道:“袁大人果然是切實為灤州治安維穩費盡苦心,正如袁大人在計劃中所提到的那樣,此事並非一時心血來潮,相反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已經很少有官員願意將自己的分內事經營成如此利國利民的事業了,不得不說,袁大人確實氣魄非凡。”
袁肅謙遜的笑了笑,推說道:“張大人謬讚了,其實在下之前隻是軍校派駐二十鎮的見習官,正是由於七十九標發生****,標部急缺人手,所以才被臨時提拔為參謀官。在下新官上任又年輕氣盛,因此一直渴望能夠盡快做出一番成績。”
張舉人恍然問道:“原來袁大人之前一直是見習官?”
袁肅點頭應道:“正是。”
聽到這裏,張舉人心中對袁肅的態度立刻有了幾分改觀,既然對方之前是見習官,那麼上次來自己府上征收“保境軍資”顯然隻是聽命行事。換言之,這段時間發生的種種事故也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袁肅頭上。再者對方年輕氣盛想著盡快幹一番成績,也算是有積極向上之心,這可是難能可貴的事情。
想到這裏,他欣然的歎道:“袁大人有這等務實的心思,老夫甚為欣賞。此次軍民聯防的事情老夫義不容辭,一定全力支持。”
袁肅心中安穩了許多,他立刻謝道:“有張大人出麵號召,軍民聯防之事必能告成,灤州未來也必能高枕無憂。”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張舉人臉色再次暗淡下來,眼神中流露出悲傷之情,他說道:“隻是這段時間老夫要為妻兒發喪,軍民聯防的事情恐怕要等到喪禮結束之後方才可行。”
袁肅心頭頓時有幾分落空,他今日冒著如此磅礴的大雪趕到安山鎮,目的就是希望能盡快把軍民聯防的事情處理好。他知道這些大戶人家辦喪禮前前後後肯定會花費不少時間,少則半月一月,多則數月不止,自己怎麼可能等上這麼久?
然而張舉人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他一時間也沒辦法繼續勸說,隻是微微歎了一口氣,緩緩點頭的說道:“此乃人之常情,在下能夠理解,張大人確實不必急於一時。”
張舉人從袁肅的神態上還是捕捉到了一絲內情,他問道:“莫不是袁大人希望老夫立刻能夠參與此次軍民聯防的計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