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北京複電(1 / 2)

袁世凱微微有些疑惑,他從沒見過張一鏖有這樣的習慣,於是下意識看了一眼文件封套,卻是電文專用的牛皮紙封套,隨即問道:“這是哪裏送來的電文?”

張一鏖回答道:“冬月二日直隸灤州發生起義事件,駐唐山二十鎮總鎮隨事件彙報一同發來的另一份電文,當時在下沒有立刻呈遞上來,是因為這份電文是私人信件,因此沒有混在公文中一同送來。”

袁世凱更加疑惑了起來,一邊打開封套一邊喃喃自語似的說道:“私人信件?灤州那邊還會有誰發來私人信件?”

當他看到電文首行稱謂時,不禁連眉頭都皺聚在一起。隻見電文首行稱謂使用的是信函格式,寫著“叔父大人膝下敬稟者”“叔父”自然是對他的稱呼,“膝下”則是代意晚輩向長輩行跪拜禮的意思。隻是他怎麼也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還有一個在灤州的晚輩親戚!

他沒有去看電文的內容,而是抬眼盯著張一鏖,按理說張一鏖是一個經驗老道的幕僚,對於那些莫名其妙之人發來電文妄圖攀附權貴,對方應該是能一眼看破的才是。

“公紱,這是怎麼回事?”

“大人請挪目往下看,落款處自有分曉。”張一鏖不慌不忙的說道。

袁世凱隨即跳過電文正文,仔細看了一眼落款的地方,若不是看的仔細,還真把這落款當作是正文的一部分了,哪裏會有人發電報時用這麼複雜的落款?他耐著性子一字一字的看完落款,“高祖袁諱耀東之玄孫曾祖袁諱重三之曾孫父祖袁諱保恪之孫父袁諱世勳之子袁克禮季名肅謹稟”,這簡直就是一個家係傳承的名譜!

不過,從高祖到曾祖再到祖父這三代人,名字都是有據可依的,直至於父親袁世勳時才覺得很是眼生,更別提什麼袁克禮又名袁肅,根本是聞所未聞。唯一覺得可信之處,那就是每代人的字牌絲毫無差。

“你既能給我過目,必然是有其中道理。我袁氏一族人丁旺盛,同族同宗之人不在少數,但觀此子之出生,理應不是偏遠的親戚,可我一點也沒有印象。像這種電文何必還要拿給我來過目,由你代去一封回執打發了就算了。”袁世凱沉聲說道,隨即就將電文丟在桌案一旁。

“大人,一開始在下也認為這封電文隻是宵小之徒的裝蒜,不過在下仔細思索了一陣,覺得這件事頗有蹊蹺,應當小心一些處理才是。電文是隨二十鎮總鎮的彙報文件一同發來,據二十鎮潘統製的介紹,這位袁克禮是陸軍預備大學堂派駐二十鎮的見習軍官,灤州起義之前其還曾遭到革命黨的暗殺,不僅如此,就連通永鎮總兵王懷慶還特意提及他在亂兵之中救下宮保大人的侄子。”張一鏖加重語氣說道。

“竟有此事?”袁世凱不是愚蠢之人,他當然立刻聽明白張一鏖所說的蹊蹺之處。

“大人試想,若僅僅隻是一個街頭行騙的宵小,豈能使得革命黨勞師動眾要去刺殺?又豈能讓潘統製、王總兵如此將這件事記掛在心上?當然,假若這袁克禮當真隻是奸佞欺詐之徒,那這件事的影響也會十分嚴重,不僅有辱宮保大人的尊譽,也使得潘統製、王總兵以及灤州大小官員蒙羞。”張一鏖鄭重其事的說道。

“你可有調查過此人背景?確切是何出身?”袁世凱如今正處在風頭浪尖之上他,最擔心的莫過於有人在這個不恰當的時候做出不恰當的事情來,聽完張一鏖的話之後,他的臉色瞬間嚴厲起來。

盡管看上去隻是區區一件小事,但他能夠熬到今時今日,全靠的是步步為營、小心翼翼,深知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道理。

“正是,在下昨天特意去了一封電報到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讓學堂那邊把袁克禮的學籍檔案調出來徹查了一番,還找到與其熟絡的同窗、教員詢問。此人祖籍河南淮陽,父親確實名叫袁世勳,原本家上還有幾分田產,不過八年前袁世勳因病逝世,家道由此中落,沒過幾個月,其母也因積勞成疾而撒手人寰。”張一鏖立刻說道。

“淮陽?與項城並不遠,我少年時還曾多次去過那裏。”袁世凱若有所思的說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