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獲其消息(1 / 2)

保定直隸總督府收到灤州發來的電報,正是在袁肅發出電報後的一個小時。

雖說此時時間已晚,不過總督府通訊室還是將電報送到了張鎮芳手裏。這份電報的內容是經過袁肅特意斟酌之後擬定下來的,言辭和描述自然不會太嚴重。因此張鎮芳簡要的看過電文,卻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既然袁肅要留在灤州鞏固當地治安,這是好事,前陣子灤州剛出過事,確實應該加強防務了。

再說,以袁肅的身份背景來辦這件事,不管是真想做事實,或者隻是想渾水摸魚,又或者是三分鍾熱度,直隸總督府這邊都可以送一個順水熱情。

至於電文中提到明天會有專員送來陳情信和灤州地方的請願信,張鎮芳雖然隻當是走走形式、做做樣子,不過還是特別吩咐了下去,明日好好招待一下從灤州來的專員。

到了第二天早上,七十九標派來的專員找到總督府,將袁肅親筆寫的陳情書和一包請願信轉交到了張鎮芳手裏。張鎮芳倒是抽空見了一麵送信的專員,詢問了一下這件事的情況,專員自然沒有多嘴說漏什麼話,隻是像模像樣的說了一下灤州群眾熱情難卻,以及袁肅深得人心等等之類的話。

聽了這些話,張鎮芳隨意的誇獎了幾句,繼而又用長輩的語態讓專員帶話回去:“你等回去之後告訴梓鏡,讓他好好幹一番事業,身為表叔叔我自是對他頗有期望的,萬萬不要辜負一番心意。等灤州那邊都安頓好了,再讓他拍一封電報過來簡單說說是什麼情況,我必然會保他一個像樣的職銜。”

專員連連應諾道謝,心中暗喜不已,有了張鎮芳這句話何愁大事不成?今後好好跟著袁大人,飛黃騰達的日子不遠了。

雖然直隸總督這裏並沒有什麼大礙,相反還得到了張鎮芳的口頭支持,然而當二十鎮總鎮將灤州的情況上報到京城時,事情卻並不是那麼順利。

唐山發往北京的電報是在第二天早上整理出來,然而這份電報並沒有立刻送到袁世凱的辦公桌上。如今袁世凱身為中華民國大總統,每天要處理的公務多不勝數,像這種越級上報的電文如果不是什麼緊急的事情,甚至都有可能被忽略不計。

鐵獅子胡同外務府衙門通訊處的官員在讀這份電文時,隻覺得電文內容描寫的並不是什麼大事,不過既然牽扯到近畿的軍務,因而還是得遞到秘書處再過一道。秘書處檢閱過電文後同樣覺得不是什麼要緊事,所以一直押了好幾天才交到秘書主任張一鏖手裏。

張一鏖在看到電文裏涉及到的人是“袁肅”之後,總覺得這件事可大可小,當初是他慫恿袁大總統認了這個侄子,可是很顯然“這個侄子”實在太不安分。之前一直催其返回保定陸軍預備大學堂,然而對方卻一拖再拖,現如今又折騰出兵變的事來,當真是膽子越來越大。

要知道袁大總統剛剛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無論如何都要先做一個表率,更何況灤州是近畿之地,哪裏就這樣打著“袁大總統侄子”的旗號胡作非為?不僅讓大總統顏麵上過不去,而且也著實摸不透這年輕人的心思,誰知道今後會不會有更大的野心?

考慮到這裏,他立刻整理了一下今天要辦理的公文,將這份電文夾放在其中,然後快步趕到西院的書房與袁世凱見了麵。

早在三月十日的這天,袁世凱正式在外務府衙門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段時間他仍舊留在外務府衙門這邊署理辦公,又是與洋人商議貸款,又是跟南京方麵周全,甚至還要爭取把總統府安定在北京。

自打宣誓就職之後,直至今天他都沒有離開鐵獅子胡同半步,堆積在案頭上的文件永遠看不過,每天還要交代數不清楚的命令。不得不感慨,經曆一番改朝換代的大波瀾之後,權力可不是那麼好抓在手裏的。

張一鏖推門而入時,袁世凱正在接見馮國璋、陳宦和陸征祥三人。

馮國璋剛從武昌返回北京不久,最近一直忙著北洋軍各部的軍需工作,因此時不時要來請示袁世凱的指令。陸征祥也是才從荷蘭回國不久,受袁世凱之邀出任外務部總長,已經連續三天來見袁世凱商議外務部的組建之事。

張一鏖的出現並沒有打斷四人的談話,袁世凱向陸征祥叮囑了一些外務部最近一陣子需要注意的事項,至於人事安排則全權由陸征祥擬定為準。馮國璋、陳宦向張一鏖點頭示意了一下,袁世凱和陸征祥這才轉過注意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