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4章 募工募役(1 / 2)

自從灤州發到山海關的第一批賑濟糧食送到之後,聚集在關口的難民們得到了極大的安撫,而隨後展開的一係列疏導難民的作為,也很快展現出成效。整個山海關的局勢正趨向於緩和,無論是城中老百姓還是城外難民,都滿懷信心等待這次風頭徹底過去,好漸漸恢複像往常那樣的生活。

何其鞏接到袁肅發回的電報後,暫停在天津和北京繼續收購糧食的行動,不過卻依然派人前去打探具體糧價,以便第一批賑濟糧食用完之後隨時可以補充。

所有人都很清楚,安撫難民靠的就是糧食,而一旦第一批賑濟糧用完之後,到時候的情況是什麼樣誰也不敢保證。臨榆縣大大小小的官員一個個都翹首盼著袁肅能盡快做出大動作來,要說唯一不著急的人也隻有吳承祿,反正在他的上麵還有賑災總司令,再鬧出什麼事也不會輪到自己頭上。

表麵上來看,袁肅自從與吳立可單獨會談過後,在賑災之事上顯出一副很不著急的樣子,除了在八月十日這一天將前陣子招募來的八百名難民用火車送回灤州之外,再也沒有其他針對難民問題的實質行動,關於主持投資兩大項目工程的事情幾乎毫無進展。

然而這終歸隻是一個表麵的假象,他相信臨榆縣無論是政府官吏還是軍中將校,都很清楚一旦賑災失利,最終背負黑鍋的絕不是自己這個賑災總司令。一個“大總統侄子”的身份,隨隨便便再從本地一些官員當中找出一個替罪羊,這件事足以向上麵交代。

所以他越是不著急,下麵的這些官員則越是著急。再加上最近漸漸流傳開來的小道消息,臨榆縣的一眾官員每日愈發的坐立不安。

不管小道消息是否屬實,背黑鍋的隻能是臨榆縣和山海關的這一群人。而如果小道消息是真的,一旦賑災總司令把責任推到山海關鎮守使身上,山海關鎮守使吳承祿顯然會再推諉到下麵的人身上,到時候要背負的那可是雙重性質的罪責。

事實上,袁肅之所以裝出一副不著急的樣子,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讓山海關防區內的所有官員感到緊張。人一旦緊張就會慌不擇路,心理的底線也會自然而然的下滑,到那個時候自然而然就能容易說服或者擊破。

至於另外一個目的,是他故意在這種假象的掩護之下,背地裏展開緊鑼密鼓的布置。

早在八月五日這一天,袁肅已經與雷諾森派到臨榆縣的一名隨員見麵,由這名隨員詳細介紹了北戴河洋教區的情況。在這次會談上,他還間接的進行了一番暗示,如果英國方麵能協助自己執掌山海關的地盤,之前與英國駐濟南領事館簽訂的合作協議可以另外進行補充。

他沒有透露所謂的“另外進行補充”究竟是什麼補充什麼,但是隻要稍微結合一下實際情況也能想明白這一層意思,那就是自己會優先保證英國人在北戴河的利益。

雷諾森的隨員在返回灤州做了詳細彙報,於四天之後再次發來電報,確切的表示這件事大有商量的餘地。對於雷諾森而言,北戴河雖然僅僅隻是一個僑民聚集地,但是這裏已經成型或者即將成型的港口設施,是貫通北洋的最要海上交通樞紐站。

再者京奉線鐵路通車還沒有幾個月,英國要想將勢力延伸到中國關外,山海關從商業戰略和交通戰略上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

雷諾森的這份電報對袁肅而言就是開始推行個人計劃的第一步,於是從八月十日之後,他不僅開始頻繁接見北戴河的外國名流,同時還積極的開始搜集吳承祿及其黨羽的汙點證據。前者是循環漸進的工作,利用雷諾森和英國駐濟南領事館的協助,一步一步先在英國僑民之間搭通好關係。而後者也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常言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何況吳承祿一身前清時期迂腐的作派,要找汙點那是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