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0章 打探消息(1 / 2)

洋神父遭到綁架的消息最先在北戴河一帶傳開,隨後又迅雷不及掩耳的傳遍整個臨榆縣。一個為了賑濟難民的神父遭到歹徒綁架,這對許多自詡上流社會的士紳名流們來說,是非常惡劣且不齒的一樁案子。許多有身份有名聲的中國人,甚至表現的比洋人還要激動。

吳承祿是聽吳立可彙報了這件事,他同樣也覺得這件事非同小可,雖然洋人是找到袁肅來負責這個案子,可袁肅畢竟不是本地人,其處理不好這個案子尚且有理可說,但最終的罪責肯定還是會落到自己的肩頭上。

再加上吳立可在一旁哎聲歎息的添油加醋,甚至還扯到幾十年前發生的幾起洋教案,以至於吳承祿心神頗有不寧。

當天晚上,吳承祿便找來麾下的幾名心腹部將,交代他們趕緊去打聽消息,看看究竟是哪一夥人幹出這樣既傷天害理又不合時宜的勾當。若是與他熟絡的人所為,讓這些人趕緊放人,這件事也就這麼了結罷,就怕不是跟自己熟絡的人所為,那追查下來肯定要下費苦力。

但不管怎麼說,事到如今即便再勞神費力也要盡快處理好這件案子。

正是因為有了吳承祿不遺餘力的幫助,吳立可很快托人聯絡上之前來往最為密切的一路人馬,對方在獲悉情況之後,就在次日下午便派人進城與吳立可和巡防營的將官們見了麵。

吳立可等人與城外派來的這人先單獨碰了麵,打聽了一下消息,等巡防營的將官離去之後,他才又帶著此人前往賑災總司令行營去見袁肅。

一番通報之後,袁肅、陳文年和剛剛從城關調回來的趙山河在會客廳接見了吳立可一行人。吳立可帶來的馬賊聯絡人是一個三十來歲的精壯漢子,穿著典型的關東大馬褂,幾乎不用介紹也能一眼察覺到身上那骨子匪氣。

吳立可介紹此人姓陳,外號“環刀子”,以前是專門幫當家人執行家法,是當家人第一號親信。此次派遣“陳環刀”前來,足以彰顯當家人的重視。

見到袁肅等人,陳環刀像模像樣的拱手行禮,大著嗓門說道:“見過袁爺、陳爺、趙爺。”

袁肅微微頷首回禮,說道:“先坐吧,有勞你這麼快就能趕進城來。”

陳環刀也不客氣,大大咧咧的就在對麵坐了下來。

吳立可先簡單說了一下情況,提到這是因為吳鎮守的出麵才能這麼快聯絡上馬賊。並且這些馬賊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消息,那就是他們早在七、八天前就聽所有人要綁架洋人,但是這檔子事絕不是盤踞在山海關附近的幾路人所為。

“七八天之前就聽說了?這怎麼可能?”陳文年擰著眉頭驚詫的說道。

“此事千真萬確,俺們也是聽附近那些難民說的,這是大買賣,俺們這幾路人都是知道規矩的,洋人碰不得。再說這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俺們沒敢急著來通知兩位吳大人。”陳環刀說話底氣十足,看不出有任何可疑的地方。

“這案子一定另有隱情。”陳文年斬金截鐵的說道。

“那你們可知道究竟是什麼人所為?據說這些人都是有槍、有馬的,顯然不是一般人。此事現在鬧沸沸揚揚,如果出了任何閃失,隻怕終歸是要找一批人來背這個黑鍋。”袁肅麵無表情的說道,言語之中帶著很明顯的暗示。

“俺們大當家的就是怕這件事鬧出誤會,所以立刻派小的進城來見幾位大人。實不相瞞,消息是有的,但俺們是不敢碰這一塊兒,所以沒有太仔細的打探。”陳環刀似乎早就料到袁肅會這麼說,他不慌不忙的補充說道。

“先說來聽聽。”袁肅說道。

“這次關外發生災情的地方多是奉省和熱河省交界之處,那個地方早年就活躍著很多江湖上響當當的人物。聽說以前這些人幹的都是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活計,不過後來發達了,不少人也就漸漸轉行從良,有的買地買宅,有的往來經商。然而就是這次鬧災荒,迫於無奈,之前那些從良的行家們又重操舊業了。”陳環刀煞有其事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