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6章 三旅番號(1 / 2)

沒過多久,中央軍番號的消息便傳遍開去。北洋上上下下有點遠見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信號,不過所有人並沒有關注袁肅手裏握著的三個中央陸軍旅的番號。早在這項命令傳到到淮安之前,北京已經開始了中央軍的整編,南苑、北院兩個警備師首先被改編為中央第一師、第二師。駐紮在山西、熱河一帶的第四鎮,則被更改為中央第三師和第四師。四師師長依次分別為田文烈、雷震春、唐天喜、何宗蓮。

不僅如此,總統府也公布了直隸都督最新委任,暫由國務總理趙秉鈞代理。

趙秉鈞並不前往保定上任,而還是在北京直接遙領。同時在保定設置中央軍第五師籌備處,由朱泮藻為籌備總長,負責整頓直隸省零散軍務,並以直隸陳光遠部、天津蔡成勳部為基礎編練中央陸軍第五師。

同時指派蔡成勳前往山東,與王懷慶部就地擴招為中央陸軍第六師,駐防濟南。第六師師長為蔡成勳,副師長為王懷慶。

在察哈爾、熱河分別又以地方部隊為基礎,進行整頓和擴編,分別設置中央陸軍第七師和中央陸軍第八師。第七師師長為張永成,第八師師長為李長泰。

又調遣嫡係心腹陳宦統率本部人馬南下四川,再以陳宦本部陸軍第十一旅、伍祥禎陸軍第二十四旅為基礎,擴編為中央陸軍第九師,駐防重慶、瀘州和嶽陽三地。

中央陸軍前九個師都是有根基的部隊,而且縱觀九個師的整編,大部分都是袁世凱執掌多年的嫡係部隊,又或者是刻意的兼並段祺瑞、馮國璋麾下的部隊。而九個師師長的任命更是昭然若揭,其中五個師長是當年在朝鮮追隨過袁世凱的老部下,另外四個也都是小站練兵時便嶄露頭角的人物預計九個師的整編用不了兩個月的時間。然而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總統府在發出九個中央陸軍師的消息之後,緊接著又做出公示,將會在兩年之內餘全國各省都建立一支中央師,共計要到達三十個師的編製。

而立刻開始籌備的,便是河南中央陸軍第十師、第十一師,籌備總長分別為張錫元、何豐林;陝西第十二師,第十三師,籌備總長為陳樹藩和閻相文。第十到第十三四個師預計在明年開春之際便能完成建製,至於剩下十六個師則得視情況而決定。

麵對此次中央政府大刀闊斧的整改,外界認為這是袁世凱再重新打造全新的“北洋新軍”。當初清政府時期所預計的全國新式陸軍番號是三十六個,而如今雖然減少了六個,可在編製上去大大超過了之前的“鎮”。

更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袁世凱此次籌備中央軍係故意撇開了許多昔日的得力幹將,其中的深意實在是不言而喻。

北洋內部對於此次整改一直是默然不語,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袁世凱的用意,隻是知道歸知道,萬萬是不能說出來。如今的北洋完全就倚靠著這層窗戶紙連接在一起,一旦有誰捅破了這層窗戶紙,整個北洋集團必然會四分五裂。

民國才剛剛建立,北洋各路人馬也才剛剛站穩腳跟,甚至不少人還沒有站穩腳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豈能引發內亂發生?

許多擁護袁世凱的北洋中央係政客們倒是對此十分支持,他們都能感覺到北洋從始至終的鬆散,所以期盼能夠通過這次建立中央軍來強化團結。當然,往個人利益上來說,他們這些沒有兵權的政客最怕的就是受軍閥威脅,像段祺瑞、馮國璋這樣大權在握的人麵前,顯然要捉襟見肘。簡單的來說,也是因為個人政治利益所在。

在“三十個中央陸軍師”的氣勢之下,袁肅手裏掌握的三個中央旅番號顯然沒有可以炫耀的光澤。當然這對袁肅來說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省的成為槍打出頭鳥的目標。

過完七月上旬,淮安和淮北的情況已然穩定下來。

正當袁肅開始安排啟程返回灤州的行程計劃時,北京再次發來電文。此次電文包含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中央軍的詳細建製,包括各級部隊的規範,軍紀軍規,軍餉和糧草的開支方案,軍服和武器裝備的製式化等等;另外一部分則是中央政府特別批下三十萬軍事經費,用作三個中央旅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