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1章 見宋教仁(1 / 2)

“袁公子,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時候大家都身不由己,所以也毋須有過多的牽掛。唉,實不相瞞,這大半年來整日閑賦在此,倒是有了許多充裕的時間來思考一些問題。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政治隻是一種手段,而我們就應該利用這種手段來推行個人理想中的政策。然而……唉……”說到這裏,宋教仁意味深遠的歎了一口氣,眼神迷迷糊糊的看向不遠處的花園院牆。

袁肅等了一會兒,隨後才小心翼翼的問道:“宋先生,莫非您是頓悟了一些其他的道理嗎?還請宋先生明示在下。”

“嗬嗬,我所頓悟終歸還是一人之見。不過我願意告訴你,但是我不希望你因此而失去自己的主見。其實我們都錯了,並非是政治是一種手段,而是所有手段都是在服務政治。隻有政治才操作手段,而絕非是政治本身是一種手段。”宋教仁緩緩的說道。

袁肅沉思了許久,腦筋怎麼都無從轉過轉個彎,他對一些政治哲學或者人生感悟並不是那麼敏感,而且像宋教仁剛才所說的那句話,很明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比重要更多一些,一旦用語言來描述,就會顯得很矛盾也很難理解。

“袁公子,你毋須過分糾結於我剛才所說的話。在政治角逐場上,連我都僅僅隻是一個初探門徑的人,要想真正弄清楚政治的涵義,我們都還需要更加努力才是。”看著袁肅苦悶不解的樣子,宋教仁微微笑了笑,隨即開釋的說道。

“讓宋先生見笑了,在下一介武夫,實在不懂這些深奧的道理。唉,但是不管怎麼說,在下一直認為倘若叔父能與宋先生攜手合作,中央政府勢必能迅速立威一統,繼而促成南北和平統一。我中華振興之大業指日可待。然而,竟然發生這樣讓人扼腕歎息之事,當真是讓親者痛仇者快。我中華何日才能複興,何日才能與列強並列?”袁肅慷慨激昂的說道。

“其實,這件事也不能全怪大總統。誠實的說,之前在總統府的那段時間裏,我與大總統相談甚歡,對於很多政治上的改革和推進甚至不謀而合。在動身北上之前,我也深刻的認識到以中華之現狀,盲目的推行民主政治是不理智的,很多時候民主反而成為被利用的口實。而根本很少明白什麼才是民主。”宋教仁深沉的說道。

“這一點在下也是有所耳聞,之前您寫給上海的信函,林仁卿是告訴過我的。”袁肅一邊點著頭,一邊附和著說道。

“早先在上海時,都是與你說過的,民主建設是需要一個過程,中間很多環節是不可能直接跨躍過去的。大總統是很讚同這一點,而我的主張是先在中央普及政黨政治的思路,以政黨團結在大總統左右,為大總統提供足夠的憲法支持。等中國真正意義上完成統一之後,再由政黨政治的基礎開始實現責任內閣製的體裁,隨後由上而下的開始推廣法製和民主建設。”宋教仁把自己的思路簡單的說了一遍。

“這很好啊,眼下就應該如此才是。”袁肅讚同的說道。

“隻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好事,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這是民主國家進程所必須經曆的階段。唉!”宋教仁意味深遠的說完,沉重的歎了一口氣。

“那宋先生,您接下來可有什麼打算?”停頓了片刻之後,袁肅轉而問道。

“如今我還能怎麼辦?說實在的,在這裏已經這麼久了,對外界的很多事情已然脫節,當真是感到很無奈也很疲憊。不過,就算現在讓我走出去,隻怕我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回到以前的狀態。因為我自知我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也做不了合格政客的那些事情。”宋教仁緩緩的籲出一口氣,語氣沒有任何情緒的說道。

袁肅陷入了一陣沉默,他聽得出來宋教仁似乎是打算永久就這樣置身事外,這倒是與自己所了解的宋教仁有很大的差別,既然是堅定不移的革命主義者,早先為了推翻滿清政府而遭受過那麼多次的失敗,偏偏在這次失敗之後選擇了放棄。當真是讓人始料未及。

不過他同樣也可以理解宋教仁的心情,並不能說經曆過許多失敗所以才不會畏懼失敗,正所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之前的失敗並不是沒有造成影響,這種影響是一絲一毫的積累起來,最終到了臨界點便會徹底崩盤。

他同時也很讚同宋教仁自稱自己是“不合格的政客”,可以說宋教仁跟孫中山一樣,他們兩個人都不是政客。宋教仁的主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符合中國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社會需求,民主和共和原本就是對立的兩個概念,要麼是民主、要麼是共和。至於政黨政治這個概念確實可行,但也不代表能對中國當時政治有所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