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團在程莊的戰鬥很是激烈,雖然民軍進攻的節奏顯得很亂,指揮上有著明顯的無法統一協調,但是依然可以看得出來,這一路民軍埋伏在這裏就是為了一鼓作氣吞吊一支政府軍。因而從中午到傍晚,雙方交戰的激烈程度呈現遞增趨勢,盡管五十八團前期失利,可退守到鎮外占據有利地形後,還是打出了一定的水準。
民軍終歸是沒有任何軍事基礎的武裝,哪怕這一路民軍是屬於白朗起義的本部人馬,可麾下的人員實在良莠不齊,不僅沒辦法完全按照既定的命令執行,甚至還頻頻出現彼此之間缺乏默契的情況。
寧陵縣距離程莊大約有四十裏的路途,袁肅率領第一團馬不停蹄的馳援,總算在傍晚時抵達這裏。按照既定計劃,他調派了一個營的兵力前往南邊支援五十八團正麵作戰,又親自帶領兩個營和團部的人馬展開迂回。
隨著天色越來越暗,民軍沒辦法一鼓作氣擠垮五十八團,不得不開始撤退。
然而在撤退的過程中同樣連連發生問題,在缺乏有效通訊設施的條件下,前後傳達命令隻能依靠通訊兵騎著馬來回奔波,而因此造成了傳達命令不清楚以及接收命令存在延時,前麵的部隊和後麵的部隊完全無法協調起來。
在撤退的過程中,竟然還出現前後兩路人馬撞到一塊,前麵的質問後麵的,後麵的質問前麵的,到最後甚至都不清楚誰接到的命令才是正確的,才是最新的。
趁著這個空隙,五十八團按照袁肅的吩咐組織起一輪反攻,兩個營與第一團馳援的一個營從山丘上發起衝鋒,緊追在撤退民軍的後麵。官軍的反撲雖然沒有什麼戰略意義,卻在氣勢上給了民軍很大的壓力,原本就已經顯出紊亂之態的民軍,頓時一下子更亂了起來。
民軍的撤退顯得很是淩亂,若是不知情的人都會直接認為已經潰不成軍了。在撤退的方向上這些沒有軍事素養的民軍也出現了嚴重的錯誤,一部分人向西北方向跑,另外一部分人則向東北方向跑,原本兵員上尚且有一定優勢,現在化整為零之後連這點優勢也失去了。
袁肅帶領兩個營的兵力迂回了五、六裏之遠,來到一片小樹林時,天色已經黑的差不多了。不過他發現前方小樹林居然有火把,還有不少人影在晃動,不過過多的推理也能知道是民軍在樹林裏麵亂跑。當即,他下令在此處設置重機槍火力點,然後集中所有騎兵繼續繞道北邊的位置,利用黑夜的掩護來佯裝大軍圍堵,把樹林裏麵的民軍向重機槍火力點這邊驅趕,爭取在重機槍的恐嚇下能逼迫這支民軍投降。
整個行動進行的很順利,不到半個小時,繞道北邊的騎兵便大呼小叫、密集放槍,樹林裏的民軍根本看不清楚北邊的情況,隻當是從開封方向突然殺來一支官軍,當即嚇得連忙往南邊逃竄而去。
民軍剛剛從樹林裏麵跑出來,早已在南邊等候多時的機槍連一陣掃射,跑在最前麵的七、八名民軍應聲栽倒在地。帶領機槍連的一名軍官隨即高聲呐喊起來,勸說麵前的民軍立刻放下武器,並且保證隻要現在放下武器投降便能留下一條性命,否則無論是反抗還是逃跑都視為違抗到底,一律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