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徐基離去之後,袁肅召集蔣百裏、戴鳳翔一眾人重新討論了第三旅的處境問題。
既然十四師沒有取商丘的心思,曲同豐和段祺瑞又都希望袁肅這邊留下來,那第三旅現在沒道理還要撤回淮北。更何況總統府原本的命令就是讓第三旅暫時停止軍事行動,也沒有勒令第三旅離開河南的意思。
經過一番簡短的討論,蔣百裏和戴鳳翔都認為應該順著十四師的意思,索性就留下來。
不過對於袁肅而言,經過與徐基的談話之後,他心中又有另外一些想法。段祺瑞對河南民亂是如此看重,身為軍人理所當然也應該有一番做為,總不能一味心思隻想著爭奪地盤和爾虞我詐。更何況如果真能在河南省內一戰打出名堂來,反而對他今後的發展走向更有幫助,這不僅僅是一次資曆上的曆練,更是一次實力的證明。
於是,他立刻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蔣百裏等人。
“既然十四師不會插手商丘,再加上又有總統府和陸軍部的命令,商丘這邊應該不會再有什麼差池了,哪怕十七師還很惦記這件事,相信他們現在也不敢輕舉妄動。不過我們不應該忘記我們入豫的真正目的,我的意思是指官麵上的目的。”袁肅不疾不徐的說道。
“都督的意思,是第三旅還應該繼續參與圍剿民軍的行動嗎?”戴鳳翔立刻問道。
“可是,上麵不是已經再三叮囑,第三旅不可再擅自采取任何軍事行動嗎?”副官杜預連忙提醒的說道。
“這倒是小事,河南民亂一天不解決,北京方麵一天都不會安心。哪怕我們一時違抗命令,隻要結果對大局是好的,上麵也不會責怪我們。即便要責怪,也絕對會拿捏清楚分寸。”袁肅很是淡然的說道,他現在心裏想的很清楚,如今都已經快四月份的光景,袁世凱正在為登基當皇帝籌謀劃策,自己不管做出多麼過分的事情,隻要最後表示支持其稱帝,非但不會遭到埋怨,甚至還會大加封賞。
他就是要趁著這段時間,加快拓展個人勢力的速度。
“話也不能這麼說,大總統並不是責怨我們,說白了,是猜忌我們。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如若操作不當,隻會讓我們越陷越深。”蔣百裏很認真的說道。他自然不像袁肅知道的那麼多,所以還是顯得小心翼翼。
“這一點我不會忘記的,總之,上麵會掌握分寸,我們在下麵也要掌握分寸。咱們穿這身製服、領這個職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如履薄冰。”袁肅說道。
“根據我們最近搜集到的情報,目前已經可以確定白朗主力部隊全部轉移到了陝西。河南省這邊唯一比較有影響的部隊,也就是之前活躍在豫北的周寶林一路人馬,現在周寶林被我們打沒了。實際上河南省這邊也沒有太多具有威脅性的民軍勢力了。”這時,戴鳳翔就事論事的說道。
袁肅沒有急著說話,這幾天他一直在忙著第三旅去留的事宜,倒是沒有怎麼關注河南省內的情況。不過十天之前他倒是讓杜預開始搜集這方麵的彙報,不僅杜預有所關注河南省內最新的戰況,戴鳳翔的司令部也有在彙總各方麵發來的消息。
他立刻讓杜預先把最近彙總好的河南軍務情況地圖取來,擺在書房的茶幾上,然後又讓戴鳳翔的副官文欽把最新的消息彙報一下。
正如昨天與徐基見麵時所聽說的情況差不多,目前河南省內最大的民軍隱患依然還是盤踞在西南山區的幾支人馬。這幾支人馬本不是白朗本部人馬,甚至與白朗的聯係也不深,都是借著白朗起義的勢頭跟風而起,大部分就是原來活躍在山區附近的刀客、山匪之流。
在西南山區唯一一支白朗的民軍部隊,業已在一個月前跟著大部分撤出轉向陝西去了。
“何豐林何大人最近一次與民軍交戰就在本月初的時候,根據何大人發回的電報,有一支民軍似乎試圖從山區裏向外發動突襲,與駐守在內鄉附近的官軍發生駁火。前後大約開了百餘槍,這夥民軍隨即又退回了深山之中。”待到地圖攤開之後,杜預一邊在地圖上比劃著,一邊語氣認真的說道。
“向外突圍?”蔣百裏疑惑不解的問道。
“呃,這是何大人發回電文中的原話,或許隻是偶然遭遇,民軍並非是刻意想要突圍。”杜預連忙補充的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