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捕之後,周寶林一直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因此這段時日也算是放下了許多過往,正是打算從容的麵對死亡。隻是說來奇怪,從被捕直至今日,儼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天的時間,可依然沒有官軍的下一步消息,難免會有所奇怪。
事實上在這一段時日裏,他並非一點消息都沒有收到。關於最近商丘的一些大新聞,在放風的時候還是能夠聽到一些舊部或者看守士兵們談起。他聽說過袁肅因為處置俘虜一事與開封都督府發生矛盾,也聽說了袁肅因為槍決了十七師許多違反亂紀的軍官,而遭到北京政府的警告,甚至為此還要被撤離商丘。
對於這一係列的消息,他並不是絲毫無動於衷,隻不過沒辦法分清楚這其中的真假。要說袁肅身為堂堂大總統的侄子,怎麼可能因為一些小事而遭到多方猜忌?他雖然是粗人,卻也是有一些心眼,袁肅那麼想勸降自己,十之八九會耍各式各樣的花招。
四月初的天氣有一些雨水,一大早起來之後周寶林站在鐵窗下麵,仰首望著屋外灰塵塵的天氣。被關押了這麼久,為了迎接死亡也放空了自己,因此時不時的會想到一些超然的念頭,諸如戰爭、革命以及民生幸福之類的內容。
才過晌午的時候,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聲音,沒過多久大門被打開來。
一名守衛邁步走進屋內,語氣不冷不熱的對周寶林說道:“袁都督有事要見你,你趕緊隨我出來。”
周寶林這幾日對袁肅的看法有所改變,他到現在還一直記得袁肅那日勸降時所說的話,這段時間裏自己甚至忍不住會猜想,如果袁肅多來勸說幾次,自己會不會真的被其說服?他不覺得袁肅是一個有誠意的人,但是卻可以推測這個年輕人是有理想抱負,是希望改變目前國家矛盾重重的現狀。
隻可惜這段時間袁肅根本沒有繼續來勸說,甚至也沒有派人來勸說,更沒有因為他遲遲不肯歸降而一怒之下命令處決。
真不知道這個年輕人有著怎麼樣的盤算?
稍微收拾了一下衣著,周寶林跟著守衛一起走出了監屋。屋外就是第三旅第二騎兵團的軍營,不遠處還能看到每天照例出操訓練的騎兵,而與監屋相隔不到百餘米的睇番,則是一處有圍牆的院落,院落便是關押之前民軍俘虜。不過每過一天時間,院落的人都會少一些,聽說是經過幾番審查之後,陸續釋放了一些本地的和鄰近城鎮的人。
周寶林雖然不確定袁肅是否真的釋放了那些俘虜,但是他卻知道中央軍並沒有處決俘虜,如果真要處決,早在被俘的頭幾天便執行了,那時候更能體現出“殺一儆百”的效果。可事情過了這麼久,現在再處決顯然沒有什麼意義。而且他即便是要處決那也應該是公開的處決,自己沒有聽到什麼槍聲,總不至於還要偷偷摸摸的殺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想到這一點,他不由自主的又歎了一口氣,頗有感慨的想著:袁肅還真是說話算話,看來中央軍此行確實是衝著問題根本而來,而絕非是像其他北洋軍那樣隻求耀武揚威,隻求解一時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