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豫南陰雨連連,彷佛這春季已經逆反回到了秋季一般。
起起伏伏的山麓迎接著雨水的侵襲,林中既潮濕又有一股寒冬未去的陰冷。
在山區中早年已經有所人煙,雖然過於偏僻,可靠山吃山也讓幾代人熬到今日。山中的幾個小村落現如今都被民軍控製著,許多村民被強征為民軍,說的好聽是要扶漢討袁,是要維護共和民主,可到頭來連一口飯都吃不飽,還無端端的打攪了原來平和的小日子。
畢竟是偏僻之地,偌大山區中碩果僅存的幾個村落,根本無法承擔那些民軍的物資供應,糧食全部充公,家畜全部征用,甚至連所有男丁也都淪為壯丁。民軍的日子並不好過,中高層把少的可憐的資源牢牢掌握,武器、彈藥、糧草,而基層的民軍兵丁們,每天也僅僅隻能分得兩個饅頭和一些清可見底的米湯。
事實上從年初開始,就連民軍中高層的生活也過得很是拮據,幾個頭領和長官從前每餐還能吃上肉、喝上酒,現在也隻有每隔幾天才配一點葷腥,至於酒則全部已經沒了。基層的民軍兵丁更慘,其中一部分原本是老實的山民,被強征入伍後不僅要被送上前線跟官軍作戰,說白了就是被充作炮火,甚至連妻女也要被長官們征走。
被征走的妻女說是統一歸納為後勤,為兵丁們縫衣補鞋、製造彈藥等等,但究竟是否單純如此,誰也說不清楚,說也不敢去說清楚。
不光是本地被強征的山民,就連那些早年追隨當家的小嘍囉們,同樣是苦不堪言。
長官們好歹能吃的飽、穿的好,作戰時也不會第一個衝上前線頂著槍火。而小嘍囉就好比是螻蟻一般,根本不值得去重視。以至於這幾個月裏已經發生了許多逃兵現象,隻可惜茫茫深山,逃跑的下場也不見得有多好,要麼是迷路困死,要麼被抓回來處死,要麼是誤闖了其他民軍隊伍的地盤被打死。
即便僥幸逃出了深山,可山外重要交通的城鎮全部有官軍把守,當真是前有豺狼後有猛虎,到底得有多大的運氣才能勉強撿一條性命呢?
李祖庭的隊伍就聚集在禾西山的山坳一帶,前後占據了兩個大村落和一個小村落,共約一千五百號人。禾西山在當地被稱作“小王屋”,雖然不算太高,卻是整個西南山區中交通最便利的地方,山坳處於禾西山陰麵,進退皆很方便。盡管如此,卻有茂密野林的掩護,對於絕大多數貪生怕死的官軍來說,自然是不會也不敢冒險走進這裏。
對於李祖庭來說,他的藏身之處雖然有較為平坦和寬闊的路徑,一旦官軍下定決心發動突襲,隻逍一個向導帶路,很快便能殺到這裏。不過真正為禾西山山坳擔任屏障作用的,並不是山形和樹林,相反卻是位於東北一帶的葛行宇、官雲正兩路民軍。
此兩路民軍相對李祖庭來說,位置要更靠近駐紮在南陽一帶的官軍。官軍是斷然不可能隻挑準李祖庭這邊單獨進攻,更何況葛行宇和官雲正也不可能知道官軍的心思,但凡發現官軍進入山區的蹤跡,勢必會先行設伏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