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5章 擴編軍隊(2 / 2)

在這個兵權即實權的年頭,又有誰會嫌棄手下人馬太多?

如今有中央政府的支持,麾下產業也能提供經濟上的支持,擴編軍隊易如反掌。

中央陸軍第十師這個番號實際上不能滿足袁肅的需求,一個師滿打滿算頂天隻能編足兩萬人。更何況中央師的建製早就有了明文規定,下轄三個旅九個團,正常來算隻有一萬五千人,正好就是他現在手裏三個旅的人馬。

換言之,中央政府無非是要把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統一起來。

思來想去,在八月十二日這天,袁肅專門回了一封電文到北京總統府,專門呈報了關於中央陸軍第十師編建的事宜。他表示自己會按照中央軍的製度來編製第十師,但是第十師隻是做為新番號新建製,與自己麾下三個旅並無直接關係。他稱自己有計劃將麾下現有的三個旅組編成中央陸軍第一兵團,成為拱衛京畿的“近衛軍”,並且還故意將“近衛軍”錯打成“禁衛軍”,好讓袁世凱有所領悟。

不難想象,袁世凱做事向來是老謀深算,稱帝的念頭隻怕不是一天兩天,又或者是臨時心血來潮、有感而發。據說袁世凱早在滿清退位前後那幾天,心中已經萌發了取代溥儀的念頭,隻不過迫於時勢所趨而無法踐行。

既然老早袁世凱就有當皇帝的野心,那麼從去年開始編製的中央軍勢必就是在打造效忠皇室的皇家衛隊。

袁肅提出的第一兵團就是希望能暗合袁世凱的新意,讓兵團的編製在帝製時期成為常規編製。“禁衛兵團”的名號不僅朗朗上口,更能顯出一派大氣。

不管中央政府的回複是什麼,袁肅都會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辦這件事。袁世凱已然開始籌劃稱帝的野心,自然會在許多事情上百般忍讓。更何況這件事嚴格的來說也不算是“忍讓”,就看袁世凱對自己是否真正信任了。

當天晚上,袁肅在剛剛裝修完畢的軍務會辦公署召開會議,確定建立兵團和籌備陸軍十師的相關細節。兵團和第十師分開來辦,前者由麾下現有三個旅來改編,增設兵團司令部和兵團直屬部隊,至於後者在討論之後,決定以山海關兩個關防團為基礎,設置編製處,開始增募新兵。

第十師麾下三個旅番號,緊隨前九個中央師的番號,分別設為第二十八旅、二十九旅和三十旅。關防團第一團團長袁績熙升任二十八旅旅長,第二團團長董政國為二十九旅旅長,山海關民兵總司令紀伏義為第三十旅旅長。暫設副師長統管師部,副師長由高順代理。

命令連夜下達,從明日起正式開始第十師編製。

第一兵團方麵則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詳細磋商,根據在會議上的討論,目前下轄的三個旅可謂是袁肅手中最能打的人馬,可偏偏這幾支人馬從誕生到現在就一直沒有重型火力,一門大炮都沒有,哪怕是河南鎮壓民亂時繳獲的三門民軍大炮,後來也都歸還給十七師去了。

炮兵做為近代戰場上不可或缺的壓製火力,無論是防守還是進攻都離不開。很難想象沒有炮兵的支援,第一兵團今後在大戰場上如何能伸展開手腳。

所以司令部這邊普遍的認為,既然組建兵團一級的作戰單位,索性就在兵團司令部直屬單位中增設炮兵。大炮可以購買,但炮兵的訓練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效果的。這件事必須盡快確定,也必須盡快展開炮兵訓練工作。

才過了一天,袁肅便下定決心在未來一年時間裏,盡快在麾下建立炮兵係統。

他發了電報到上海和天津,希望通過國際軍火商人購買一批優良並且新式的火炮,並且點名一定要克虜伯廠的產品。可惜他購買軍火不是時候,偏偏趕上歐洲大戰拉開帷幕。雖然未必買不到,但即便能買到,而且要的還是優良並且新式的火炮,價格上要比市場價貴了三到六倍不等。

隻怪一開始袁肅認為自己的發展不會那麼快,在國內戰場上也用不了什麼大型炮火,一般的作戰重機槍就足以應付了。所以他麾下三個旅裝備的重機槍倒是不少,每個團最少配備四個火力加強連,每個旅至少是三十四挺重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