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6章 合(二)(1 / 2)

目前蓋州防線上是沒有很多炮兵部隊,僅有的一個炮兵團還是中央陸軍第二師的師部炮兵團,大炮數量隻有區區二十八門。好在中央陸軍第二師之前是扞衛京城的北洋精銳部隊,所有武器裝備都是全北洋中最好的。再加上這半年來北洋軍械總局生產的新式步槍,如今已經全部裝滿第二師,所以第二師的戰鬥力並不算弱。

無論是田文烈還是趙山河,他們二人都很清楚日軍進攻的通用戰術,那就是利用密集火炮先進行一輪高強度的火力打擊,隨即步兵再向陣地發起衝擊。往往中國軍隊在日軍炮擊階段便已經有了潰裂的痕跡,再加上中國軍隊不善於肉搏戰,一旦日軍步隊接近陣地很快就會手足無措而徹底崩盤。

不過,畢竟擺在蓋州防線上的部隊全部是北洋軍中最精銳的中央軍,與日軍比起來裝備上的差距不算太離譜,最多是在作戰經驗上有所出入。尤其是袁肅的部隊,都是經過專業的肉搏訓練,並且為了準備新式步槍而在塹壕戰術方麵下足了功夫,又是學習最先進的工程技術,又是加強了塹壕對壘和肉搏的訓練。

因此,日軍密集火炮的覆蓋雖然打擊精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陣地、人員損耗,但要害部位全部是嚴格遵守外籍軍事顧問團的指導來進行修築,並且徹底被炮火擊毀。同時所有作戰人員也都反應迅速,留下哨兵監視陣地後,其餘部隊很快撤進最近的掩體中。

等到二十分鍾之後,日軍炮火漸漸消弱下來時,掩體裏的士兵們又在各連各排指揮官指引下,有條不紊的返回作戰位置。後方的第二師師部炮兵團也立刻在這個時候開始炮火反擊,所有大炮瞄準陣地前方兩百米的位置進行散點式射擊,用以壓製日軍衝鋒路線,緩解前線陣地的防守壓力。

日軍的第一次衝鋒接近到中國守軍前沿陣地大約三十米的位置,隻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一個直屬機槍營居然裝備了十二挺重機槍,強大的火力一下子給衝鋒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傷亡。而且所有重機槍的據點全部設置的十分刁巧,一邊扼守住最好的視野,一邊又起到極好的隱蔽,別說火炮很難打到,就連擲彈筒也要冒著極大的風險才能進行瞄準。

正南方的作戰一下子讓日軍陷入了僵局,但是在西南方向的進攻卻很順利的推進到陣地跟前,才第一輪衝鋒中日雙方就發生了白刃戰。

蓋州正南的陣地自然是重點防禦的對象,這裏不僅距離城區最近,又控製著道路交通的咽喉,所以大部分火力和大部分兵力全部集中於此。

嚴格的來說,這樣的布防並沒有錯,從一開始日軍的試探性進攻到不久前的密集炮火壓製,日軍進攻的焦點全部集中在正南方的主陣地。可是日軍一個師團下屬各部隊的戰鬥力幾乎都是如出一轍,反而中國陣地的防守能力卻厚此薄彼。即便西南方向的側翼陣地沒有遭到日軍太多的炮火打擊,但日軍步隊的擲彈筒依然製造出強大的火力,西南側翼陣地盡管在日軍衝鋒時利用重機槍造成了較大的傷害,但畢竟許多士兵缺乏真正的實戰經驗,隻要死板的按照訓練指標來執行防守之外,沒能靈活並且及時的調整防守核心。等到日軍接近陣地後,利用擲彈筒壓垮陣地上的重機槍據點,防守火力頓時銳減,從而導致日軍輕鬆的逼近陣地。

肉搏戰初期,中國守軍因為心理素質的原因沒能做出很好的反應,日軍一下子占據了主導優勢,很快攻占了幾段前沿的戰壕。

可是隨著交鋒的區域越來越靠後,步槍的優劣勢越來越明顯,駐守西南陣地的第一旅第三團和隨後增援上來的第二師第六團很快又扳回了局麵。

第五師團因為常年駐紮在旅順,國內在一九零五年定型生產的三八式步槍還沒能完全裝備到位。除了幾支主戰聯隊優先更換了三八式步槍,其餘的大部分部隊還在使用日俄戰爭時期的三十式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