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遼東的戰事一天比一天激烈,北京做為中華民國的首都,理所當然成為了全國輿論趨勢的代表。再加上以北洋政府為首的許多官方喉舌,從宣布取回青島主權開始,便一刻未停的開始擂鼓呐喊,煽動全國上下一致來針對日本。
各大報紙對遼東戰事每天都在追蹤報道,許多大報館派出許多記者奔赴前線,實況記錄中日作戰的情況。不過現如今的戰況還沒有到達無限製的對外開放,不僅是考慮安全的因素,同時也是對作戰本身需要一些政治上的掩護。因此大部分派到前線的記者,實際上都在鞍山、奉天一帶,極少數人才能到達營口。
中國方麵的報道自然要將戰況加以渲染。這種渲染不一定是弄虛作假,而是適時的報道出對中國有利的新聞。哪怕蓋州戰線打得不可開交,甚至在開戰才剛剛兩天的時間,就讓日軍奪取了側翼陣地,但這也不算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在蔣百裏特意安排之下,幾份傾向北洋政府的大報紙很快撰寫了好幾篇副文,一方麵強調目前中日雙方作戰傷亡的比率近乎一比一,中國守軍付出了數千人傷亡的代價,日本方麵也不見得好到哪裏去。再一方麵則是大肆抨擊日軍作戰的野蠻行徑,比如在強征遼東地區的普通中國老百姓為民夫,並且掠奪這些老百姓的家產、糧食以充軍資,再比如任意迫害反抗的中國老百姓,甚至在攻占中國陣地後屠殺俘虜和傷員。
這些內容有的是事實,也有的是故意誇大,倒是隻有少數是妄加捏造出來的假消息。
其實對於征用民夫,營口總司令在開戰之前同樣是下達過諸如此類的命令,也有一些民夫是不情願的,但是迫於威脅和壓力不得不參加。但是相對於日本而言,中國軍方的動員自然更為名正言順,而且大部分老百姓依然是滿懷報國之心積極相應號召。
不管怎麼說,這一係列針對日本軍隊的負麵新聞報道,就是要將日本軍隊渲染成殘暴不仁的野蠻軍隊。不少報紙還很合時宜的翻起舊賬,將十多年前日軍占領旅順時屠殺中國百姓將近兩萬人的惡跡再次給了沉重的筆墨。
也就在這開戰之後的短短幾天時間裏,中國上下的情緒一天比一天激動。
人們不在乎前線作戰的失利,也不在乎日軍攻勢的凶猛,隻在乎中國捍衛本國主權的正道之舉,絕不能因為強權主義野蠻的行徑而感到沮喪和失望。與其沮喪、失望,還不如化為更多的憤怒情緒,從各種渠道用各種方式來支持政府作戰。
江浙一帶拒絕日貨的行動早已開展了大半個月,日本商人在華利益的損失每天都在翻倍。不僅如此,林伯深更是號召所以為日本工作的工人、雇員堅持罷工到底,至於在罷工期間所生產的生活困境,他則以每天提供免費的大米和津貼,來緩解這些中國工人、雇員的難處。此舉在江浙一帶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也為林伯深極其麾下的企業帶來極大的名聲。
很快這種做如同洶湧波濤一樣,跨江越河一路北上。
先是在江漢地區引起了相同的做法,不少地方商人甚至官府出麵,號召拒絕日貨、停罷日企,並且由商人和官府為罷工者提供生活上的補助。隨後則是京津等北方地區鬧起了巨大的反日浪潮,學生上街遊行示威,為日本工作的工人集體罷工,東交民巷的日本使館區更是圍堵了將近十多天的時間。
就連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義都有些沉不住氣了,他原本以為遭到圍堵反而能給遼東戰線提供一些時間,好讓第五師團、第十八師團能進行的更順利一些。可是開戰到今天已經五天了,第五師團還被困在蓋州,完全是看不到任何進展的希望。
反而公使館最基本的生活情況都出現了問題,停水又停電,物資供應十分窘迫。也隻有在深更半夜的時候才能偷偷摸摸的派人進行供給。
相比之下,新華門總統府內的氣氛要顯得更為輕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