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先喝了一小杯茶,隨即閑聊了起來。袁世凱自然又提及了遼東和青島的事情,很是費了一些口舌來讚揚袁肅當初的進言,以及在遼東英勇作戰的氣魄。無論是臉色還是語氣,都盡顯出一番感慨萬千和對袁肅的信任。
“當初你的肺腑之言果然是有道理的,與其去求外國人幫忙,還不如好好凝聚國民的心思。這句話到今時今日重新憶起時,也是能夠深深的觸動人心。隻不過此次在遼東與日本一戰,損失上還是大大超出了戰前預計,陣亡的將士多達一千多人,實在是讓人扼腕歎息。”說到這裏,袁世凱頗有深意的長歎了一口氣,露出一副憂愁的臉色來。
袁肅倒是覺得袁世凱在這個時候對遼東一戰的傷亡感到傷感,多多少少有一些做作的意思。別說他本人在站前對此次作戰的傷亡預測很接近現在這個數字,袁世凱常年帶兵,又與日本軍事界人物頗有來往,不可能不知道中日陸軍戰鬥力的差異。更何況以一千餘人的犧牲換來青島和遼東的主權,以及中國失去已久的尊嚴,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絕對是劃算的。
他猜袁世凱之所以這麼說,十之八九還是在埋一個伏筆,還是一個對自己不滿的伏筆。
“叔父有如此憐憫之心,實屬我輩軍人之福。不過戰場之上,如同風雲莫測,無論是戰局還是傷亡情況都不敢有切實的定數。此次遼東一戰,終歸還是怪小侄才疏學淺,麾下部隊又太多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因此才會付出如此之大的代價。對此,小侄深感遺憾,原本也想找機會向叔父解釋清楚,實則此次完全不應該論功。”
“克禮,你這話就說的太嚴重了。你也說了,戰場風雲莫測,即便付出了一定代價,但好在結果不算差強人意。如今總算能給洋夷一個教訓,也能給我泱泱中華四萬萬同胞一次恢複自信心的機會。”袁世凱勸慰的說道。
“唉,不管如何,今後小侄一定會更加勤勉,以勤補拙。也會更加有自知之明,絕不敢再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真有火候可以勝任要職。”袁肅既然看出袁世凱有貶低自己的意圖,索性不等袁世凱把這番話說來,由自己先一步妄自菲薄,多少還能借“人情世故”來堵住叔父接下來的話。
袁世凱臉色稍微有了幾分變化,正如袁肅所預料的那樣,他原本是打算趁著袁肅“大火”的時候來澆滅一下這個侄子的氣焰,省的這個侄子今後會愈發難以控製。不過沒想到袁肅居然主動承認錯誤,一下子讓準備好的一些說辭頓時無處著落。
不過他畢竟是老江湖,尤其還是專門單獨與袁肅會麵,自然不會因為袁肅耍了一定小手段便會輕易就範。此次他要求袁肅盡快進京的主要目的,並非是表麵上的給予嘉獎,又或者單單隻是利用袁肅來做一係列對帝製的宣傳。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對袁肅進行一次決定性的試探,如果袁肅根本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樣是一個“老實人”,此次必會趁“嘉獎”之舉,來重整袁肅手中的兵權,索性直接調入中央任職,來一個明升實降。
不是說因為袁肅於國內的身份地位上升的太過迅速,有功高蓋主的威懾。而是如今所有鋪墊業已完成,眼看夢寐以求的帝製即將實現,而帝製施行之後的中央政府現狀,以及袁氏一族未來的命脈傳承,也都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