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9章 洪憲籌備(1 / 2)

段祺瑞辭職的消息在北洋政府內部引起了一陣騷動,尤其是段祺瑞的一些門生以及屬於皖係的追隨附庸者,包括徐樹錚、傅良佐、倪嗣衝等等這些人,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都感到十分吃驚。即便之前袁世凱與段祺瑞之間的重重矛盾,多多少少是預示了一些先兆,可任誰都沒有料到二人的決裂會這麼快。

在北京的傅良佐聞訊之後,禁不住對旁人發出感歎道:“大總統登基稱帝始終是一個坎兒,就算段總長會鬧情緒,理應大總統也會再三勸留才是,卻沒想到終歸還是人走茶涼。”

有人自然是預料到段祺瑞會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但同時也預料到袁世凱一定不會在稱帝這段時間來對段祺瑞采取行動。畢竟要確保帝製萬無一失,輿論和聲勢肯定還是要做到位。再者去年才發生了袁肅辭去陸軍部次長一職的事例,如今國內反袁反帝製的聲勢又處於水漲船高的地步,最是需要做好表麵功夫的時候,大總統自然不應該草率形事。

對於眾皖係將領們而言,在中央失去了一個主心骨,又要應付袁世凱稱帝所帶來的壓力,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情。

可即便如此,段祺瑞辭呈已經遞交了,本人也十分果決的開始收拾行李準備離京,甚至這段時刻因為鬧情緒,任何人前來拜訪都被拒之門外。那些門生和皖係的政客們紛紛歎息不已,哪怕是想為這位老長官送行都不行。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給原本就暗流湧動的京城私底下更添了幾分晃動。

不少北洋政府內部的老官僚們都禁不住猜疑起來,之前的袁肅辭職可以不當一回事,反正是袁世凱不信任自己的侄子,那是袁世凱性格上的問題。可如今連北洋最重要的元老段祺瑞都悍然辭職,帶著極其濃厚的情緒色彩與袁世凱決裂,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一個問題嗎?

更何況如今並非隻有段祺瑞一人因為反對帝製一事而選擇推出政壇,其中還有徐世昌、馮國璋等人。徐世昌早先察覺到風聲不對之後,便委婉的主動提出告老還鄉,馮國璋雖然沒有像段祺瑞、徐世昌這樣,但也是選擇了遠離北京,坐鎮地方,擺出一副對京城之事不關心的姿態來。由此可見,其實北洋內部不少人對帝製還是抱有謹慎態度。

這使得一些之前一直盲從擁戴帝製的人們禁不住開始反思,連那些老資曆、掌實權的人都對帝製如此擔心,自己是不是同樣應該多一個心眼呢?

諸如此類的想法並非空穴來風,隨著袁世凱宣布全國公投開始,國內原本是一片熱烈支持的聲勢,轉眼間就迸發出一股反對的浪潮,這自然讓許多擁戴帝製的政治活動家們感到意外。之所以擁戴帝製,無非是人雲亦雲,認為是國內大勢所趨。再者早先的時候南方革命陣營反對的聲勢極其微弱,幾乎可以到了讓人忽略不計的地步。可沉寂許久之後的突然爆發,多多少少製造出讓人大感意外的錯愕。

段祺瑞的辭職在這個時候隻是一個導火索的作用,將北洋內部眾多官僚心中所潛伏的擔憂一下子勾了出來。

而隨著這些官僚迸發出來的擔憂,很快又引起了北洋各派係軍閥的蠢蠢欲動。

一直以來都有幾個遭到袁世凱“打壓”或者“控製”的軍閥,都在尋找機會打破目前的僵局,建立全新的北洋秩序。之前這些人僅僅隻是私底下的抱怨或者盤算,本也曾計劃趁著南方革命陣營發起反帝製反袁的軍事行動之際,來一次“臨陣倒戈”來脅迫袁世凱就範。隻可惜南方革命陣營的那些人實在不爭氣,前前後後折騰了這麼久也才隻有一點動靜罷了。

現如今總算看到了新的計劃,那就是北洋集團內部的許多官僚因為段祺瑞離職一事萌發出猜忌和人人自危,哪怕這僅僅隻是少數人的小規模情緒,可也是一個難得的契機。人雲亦雲,一傳十十傳百,隻要有人從中故意作祟,這種情緒很快就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