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8章 張謇試探(1 / 2)

眾人先在大廳裏閑聊了一會兒,隨後商德全提議邀請張謇先移步到大飯店,畢竟大飯店才是接下來的主場,人多熱鬧,總不能怠慢了張謇在這裏。張謇嘴巴上也答應下來,不過卻說讓其他人先行,自己希望搭乘袁肅的馬車先去一趟下榻的館舍把行李安頓好。

商德全等人自然識趣,看來張謇此行真正的目的是要袁肅有要緊事,於是大家應承了幾句之後,便各自先行離去。

盡管如此國內的風吹草動都擊中在護****衝突之中,但是在天津這個國際性政治聚焦地,還是經常能捕捉到一些額外的風聲。商德全等人多少還是意識到目前北洋集團內部的情況有幾分微妙,先是段祺瑞找過袁肅,現在又是張謇來找袁肅,可見袁肅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最終導致的結果,那就是這個年輕人將極有可能再次出山。

等到商德全一行人陸續離開後,袁肅吩咐侍從將張謇的行李一一搬上馬車,並且安排人將張謇的隨從也安頓下去。他自然不笨,同樣意識到張謇肯定是有話要跟自己說,所以沒有急著立刻走出辦公樓大廳。

張謇在所有閑雜人等都退出後,這才改變了之前和氣的態度,轉而換上一副十分嚴肅的樣子,對袁肅說道:“小袁公子,其實老夫倒是要先向你賠一個不是。”

袁肅故作疑惑,連忙說道:“四先生何出此言,在下可萬萬不敢。”

如今張謇身為全國水利總局總裁,雖然這個職位在中央政府算不上什麼高級,甚至還是歸屬在交通部之下。但是張謇本人早年曾擔任過袁世凱的文書兼老師,又是前清時科舉狀元,手下還經營著江浙滬、天津、兩廣等地眾多生意。或許總資產仍然比不過被號稱“北洋財神”的交通部總長梁士詒,但是當梁士詒見到張謇時,仍然要客客氣氣的稱其一聲“四先生”。

這樣一個大人物突然起手就說“賠不是”,豈不說還不清楚究竟所為何事,就算真有什麼磕磕碰碰的地方,袁肅也斷然不會跟張謇計較這些。

“之前我對小袁公子多少是有一些偏見的,你應該知道,雖然老夫是前清時的狀元,昔日也與你叔父十分投緣。但是在國家大局的一些政略上,老夫卻是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對於項城稱帝的事情,老夫思想上一直很糾結這件事,怎麼說呢,共和體製原本是為了廣開民智,之前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然而項城突然又要改行帝製,不管其原因說的多麼冠冕堂皇、多麼正派,但也難免不讓人懷疑是在利用百姓們還未全開的民智。”張謇並不是一個婆婆媽媽的人,或者說他也很清楚在什麼人麵前該怎麼說話,所以並沒有任何遮遮掩掩。

“原來四先生是這樣的心意,不過,這與在下似乎沒有任何直接聯係,在下也完全看不出這件事當中如何與四先生產生了一些誤會。”袁肅保持鎮定的說道。

他當然知道曆史上張謇與袁世凱分道揚鑣的緣故,其實張謇對帝製也沒有太大的異議,就算不支持但也沒有很強烈的抗拒。最終是因為袁世凱迫不及待希望取得日本支持,與日本簽署了《二十一條》,這件事讓張謇實在是難以接受。《二十一條》不僅直接損害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利益,更是有極大的喪權辱國成份在其中,當然是公私俱損。

可是如今曆史已經改變,袁世凱並沒有簽署《二十一條》,而且還在國家主權上有了一定建設性的動作,張謇理論上不應該再有反對的意思。可為什麼這會兒對方會挑明了對帝製表示質疑的意思呢?

“老夫之所以說對小袁公子你有誤會,正是因為早先小袁公子似乎是擁戴你的叔父稱帝,直到前一段時日老夫都還在為這件事記掛於心。不過最近又突然聽說了一些消息,又說小袁公子你並不是真心實意擁戴帝製,所以對之前的誤會感到對不住。”張謇繼續說道。

“哦?敢問四先生是從哪裏得知這些消息的呢?”袁肅愈發感到疑惑不解的問道。他從始至終對帝製一事表現都很含糊,可謂是一時一個意思,不過終歸還是維持在一個平衡點上,既不支持帝製也不反對帝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