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不疾不徐的說道:“並非是突然提到。我到底還是考慮到目前北洋內部的情況,以及國內局勢的趨向,綜合考慮最好的人選非袁克禮莫屬。”
隨後他將自己的看法娓娓道來,主要還是拿袁肅當初在遼東出任統戰司令來說事,由此可以證明袁肅不僅有軍事才能,而且也有統帥近十萬人馬的經驗。其次是考慮到當初袁肅在河南鎮壓民亂,北洋政府這邊不遺餘力的大肆吹捧,將其打造成北洋少壯派的領軍人物,以及中央軍的靈魂人物。
在袁肅辭職賦閑之後,盡管袁世凱又轉而吹捧陳宦,可惜陳宦根本不爭氣。目前四川的局勢不可不謂是打開了此次禍亂的源頭,要不是陳宦優柔寡斷,局勢怎麼會發展到眼下地步?即便不能說的這麼絕對,但是也肯定不會惡化的如此迅速。
這些都是能夠說的出口的理由,至於另外一層意思,則是段祺瑞希望兵權交到一個可以信任又不是百分之百袁世凱親信的手裏。隻要袁肅掌握的兵權,並且順利的解決漢口的問題,那麼袁肅的名聲以及北洋內部的地位必然會達到登峰造極。所有目光都集中在袁肅身上,袁世凱便沒有辦法再寄希望於重新穩住帝製。
簡單一句話來說,段祺瑞是希望袁肅的風頭蓋過袁世凱,接下來他便能在北京這邊有條不紊的安排取消帝製的活動。
當然,這些話他不會明擺著告訴袁世凱。
“芝泉你說的很有道理,克禮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之前我也埋沒了他許久。如今既然是用人之際,又有芝泉你這般舉薦,是時候給年輕人一些機會了。”袁世凱緩緩的說道。他現在是不可能公然反對段祺瑞的決定,更何況自己看來由袁肅來主持大局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但也不是什麼壞事。
“如此那是再好不過了,項城這邊應該早做打算、早做安排,現在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我今時今日算是真正要陪項城你賭上這一把。”段祺瑞語氣十分篤定的說道。
“下午的時候我便會擬定告令。隻希望那幾個老部下能夠顧全大局,不會在這個時候鬧出什麼不服氣的情況才是。”袁世凱頗有先見之明的說道。
“疾風識勁草、烈火煉真金,在這個時候才能看出真正什麼人是可靠的。”段祺瑞意味深遠的說道。
午後剛過,袁世凱便很快擬定了對漢口軍事行動的相關命令。
這道命令是繼中央警戒令之後所頒布的第二階段命令,名義上所囊括的作戰部隊仍然是之前那七八個中央師,但是實際上卻僅僅隻有中央陸軍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十五個師,外加常駐天津的模範團直屬部隊,也即陸錦的獨立騎兵旅。除此之外,還額外號召了在河南、安徽的何豐林、張錫元、曲同豐三路部隊。
這些部隊並非全都是中央軍,再者漢口那邊的叛軍部隊當中也有中央軍序列,所以在整體作戰序列上還需要重新命名。袁世凱和段祺瑞進行了一番商榷,雙方在這件事上多少有一些分歧,袁世凱自然希望能將手裏僅剩的兵力打造成“皇室衛隊”、“禁軍”這樣的旗號,但是段祺瑞下定決心要取消帝製,哪怕袁世凱隻是短暫的寄望也決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