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碼蹤的四手(1 / 2)

我爺爺破案靠“看、照、取、辨”,這四個方法先後順序有時會打亂,但基本上離不開這四手。

根據一組成蹚的腳印,或者是單個腳印,通過這四手,可以判斷出造痕主體的體重、身高、走路習慣,甚至是年齡、長相等重要特征,進而確定凶手。

這就是——尋凶跡!

有人會覺得我在誇張演繹,其實我所言沒有半句誇張。

下麵,我來說說四手。

看,是觀察現場遺留的足跡。一般來說,現場出入口、中心現場、來去的路線,以及屍體或者贓物的藏匿點,這些地方最容易出現凶手的足跡。

所謂一看,就是尋找現場凶手足跡。

照,大多數作案現場,因為是鋪裝路麵或者硬質地麵,凶手留下的足跡並不明顯,這時候就需要借助燈光來進行輔助檢查,這就是照。

取,簡單來說就是取模。也就是提取現場發現的足跡。今天,常見的有石膏取模、沾膠法和靜電吸附法,不過在當年我爺爺對於一些足跡卻主要依靠畫。

最後一個就是辨了。

因為作案現場除了凶手足跡,還有可能有其他人痕跡,還有的凶手為了逃避偵查,會故意混淆視聽。

例如有的嫌疑人會改變步法,還有的倒著走、反穿鞋,或者是故意穿不合腳的鞋子,但這些反而會更容易被發現。

因為人的步態是固定不變,步角、步態、步幅、步長等幾乎都是固定的,落腳點和磨損點,以及印痕都不會相同。

自然,這也為足跡偵查提供了基礎。

這些,我爺爺都總結的“碼蹤追蹤之術”裏。

後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也吸收了國外的經驗,奠定了我國的足跡偵查學。這些學說目前在國際上也可以說是獨樹一幟。

我爺爺能夠如此厲害,靠的更多的是天賦和勤奮!

譬如我爺爺的嗅覺特別靈敏,他記性也特別好。自然,我爺爺對此特別勤奮,他雖然不識字,但卻會畫畫。

他經常琢磨腳印什麼的到深夜。

說起我爺爺自創“碼蹤追蹤之術”緣由,還要從他小時候說起。

我爺爺說,他七八歲的時候就跟著我太爺爺當煽匠。這一個今天已經消失的行當,但在很長一段時間的農村,卻是吃香的職業。

我爺爺說,別看他當時年紀小,但刀法極準!

小到一口豬、一隻羊,大到一頭牛、一條驢……隻要是牲畜,他都能一刀煽下,且保證不死不病。

我聽老人說過我爺爺煽牲畜情景:他口含白酒,一把抓住牲畜下麵的蛋子,一手拿刀。

嘩啦一刀劃開,再用力一擠,而後噗呲噴上一口白酒,兩顆小肉球應聲滾落在碗中。

煽活極其考驗煽匠的功力。因為煽過的動物傷口並不縫合,如有不慎容易造成牲畜死亡。

舊社會農村一隻雞都是寶貝疙瘩,更不用說豬牛羊這類大物件了,因此好煽匠招人熱情對待,待遇自然也不菲。

如果照著事情原來的發展,我爺爺應該繼承我太爺爺的手法,甚至發揚光大,成為我們老家那一帶有名的煽匠。

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他再也不幹這個手藝了!

當然,也是這件事讓他開始走上了另外一條路。

我爺爺十四歲那年的一天,出去到外鄉煽活。

給煽活的那家是外鄉的地主。這個地主算是當地惡霸之一,蠻橫不講理。

他家的一頭黑豬,約莫三個多月,看著不大,但脾氣暴躁。

就在我太爺爺摁住那頭黑豬,我爺爺準備操刀的時候,那黑豬忽然暴起,一蹄子不偏不倚地踢中了我爺爺的蛋蛋上。

我爺爺當時疼得撕心裂肺,捂著褲襠嚎啕大哭。

黑豬被驚之後一瞬間竄跑了,不見了蹤跡!

我爺爺受傷的事情暫且不表,那口黑豬跑了可是大事情。

事後,失主家不依不饒。

最後,在中人說和的情況下,我太爺爺還是賠了一多半的豬錢給對方。

卻說我爺爺被踢中之後便修養數日,鄰村的瞧病先生半醫半道,替我爺爺治好之後,便悄聲對我太爺爺說:“你們老展家幾世煽匠。雖說煽匠來錢快,可也殺孽太重,我看還是別幹了!”

我太爺爺聽後蹲在門口抽了一袋又袋子旱煙,沉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