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袋細糧(1 / 2)

“糧食?”我爺爺幾乎可以斷定,這個人就是凶手。

為什麼?因為在死者吳根母親的口供中,他說兒子當天砍柴還去借了袋小麥。

吳根家裏並不寬裕,幾個姐姐都已經出嫁,隻剩下他二十多歲一直沒找著媳婦,跟著老母親相依為命。

老母親年紀大了,掙不了工分,生產隊出於多種考慮,除了讓吳根去出地裏的工外,還經常會讓他去砍柴,這樣可以讓他多掙點工分。

那天吳根出去要買點小麥,按說尋常不是逢年過節的,他是不會買這種細糧,可他老娘跟他說,要買點細糧和豆油,說是蒸鍋好饃,炒點帶油水的菜,招待招待說親的媒人。

說親的媒人雖然跟吳根是親戚,可也要好生招待。

吳根為了娶個媳婦暖被窩,不敢怠慢,當天就帶著錢和麻袋出去了。

吳根買了一袋幾十斤細糧,又去老油坊打了豆油。

看著顆粒飽滿的小麥和黃得發亮的豆油,吳根咽了咽口水。

回頭他要去打麵坊打麵,多過幾遍,盡量多摻和點麥麩,這樣下來能多蒸幾鍋好麵饃。

至於豆油,吳根想弄個高粱穗子蘸點,每次炒菜前涮涮鍋底,這樣下來也能用個一年半載。

糧食金貴,農民比誰體會的都深刻。

吳根扛著這一袋糧食去了,不曾想這一袋糧食卻要了他的命。

我爺爺推斷,那個搭船的人一定就是凶手。

這件事放在今天或許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一袋糧食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爺爺又看了吳根老娘的詢問記錄,他說吳根出門帶了一百來塊錢,去掉買糧食的錢,應該還剩幾十塊錢。

但屍體上並沒有發現這剩餘的幾十塊錢,很顯然這些錢也被凶手搶走了。

我爺爺分析,凶手就是圖財害命。

既然判斷是外地人的話,接下來的排查重點便是近期在葒草湖附近的外來人口了。

我爺爺和老馬等人趕緊去了葒草湖周圍的幾個生產大隊走訪。

因為當時農村各個大隊有查驗路條的職責,再加上人口流動性不如今天,一年到頭一個生產大隊查不了幾個外來人的路條,所以盡管沒有登記,大隊的人還是有深刻的印象。

查驗了一遍後,我爺爺他們在距離葒草湖七八華裏外的一個叫馬莊的生產隊,找到了他們所需要的目標。

馬莊生產隊的人回憶說,上上周的時候,莊上老黃家來了一個親戚,那人叫劉石頭,是從臨縣來的。

巧合的是,劉石頭的腳上也正穿著一雙解放鞋。

我爺爺等人又趕緊去了老黃家裏,詢問老黃家那戶親戚的情況。

老黃見這麼多公安去了他家,嚇得不得了。

我爺爺說別怕,就是按照常理排查一下,不過要說實話,不能編瞎話。

老黃如實說了,說劉石頭是他表侄子,來這裏說是走親戚。待上兩天便走了。

我爺爺問這個劉石頭老家是哪裏的?

老黃說是臨縣某個公社某某生產大隊。

我爺爺當天便準備啟程。

但那時候交通自然不像今天這樣便利,公安局的一輛212吉普車很少給辦案的用,又沒有通火車,來往之間隻能是每天的班車。

我爺爺他們隻能第二天上午坐班車過去。

幾經周轉,到了第二天中午才趕到了那個生產大隊,一打聽,才知道劉石頭去外省走親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