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橋洞裏的女屍(1 / 2)

一頭豬、一間房,乃至是一袋糖果、花生,都會引發犯罪。

在今天的很多人看來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很多犯罪的起因都是這些今天看來根本不起眼的東西。

這不像今天很多影視小說等作品裏,他們熱衷於描寫各種聳人聽聞的案件,描述的很多犯罪分子也多數歸結為心理問題。

因此很多小說上充斥著各種獵奇的謀殺犯罪,什麼分屍、碎屍雲雲。

當然,這類犯罪的確存在,並且吸引眼球。

但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這類心理問題的犯罪隻是犯罪案件中極少的一部分。

對普通人安全危害最大的,仍舊是那些不起眼的犯罪類型。

並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同的社會矛盾也在不斷演變,犯罪也呈現了不同類型。

不過在那個特殊時期,因為人員流動性少,熟人社會普遍存在,再加上大部分群眾相對熱心腸,因此,刑事案件發生的概率並不高。

可能以上原因總結的並不全麵,甚至有失公允。

不過因為一點今天看來無足輕重的東西去害人性命,倒是很常見。

我爺爺曾經跟我說過,他在這一時期破獲的一起案子。

約莫是1970年前後,具體哪一年我實在記不太清了。當年八月十五前後,有群眾在臨縣的一條官路旁橋洞裏,發現了一具婦女屍體。

接到群眾報案後,偵查人員立時便去了現場勘察,可因為這條路算是交通要道,算是野外現場,再加上案發後又下了一場大雨,給現場勘查取證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

當地的偵查人員到了之後,沒有取得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他們隻好向上級部門尋求支援,我爺爺的破案三人組再次出發。

不對,這時候應該算是破案四人組了,因為我父親已經通過了我爺爺的考核,也正式開始跟在我爺爺屁股後麵學習。

在後麵幾年,我爺爺陸續也帶了很多徒弟,不過我聽我爺爺說,在他帶過的眾多徒弟之中,我父親勤奮和天賦可以排到第二。

第一是誰?我後麵再說。

能夠被我爺爺排到徒弟之中的第二名,足見我父親的優秀。

可我爺爺卻沒有當著他的麵,誇獎過他一次,反倒是責備和訓斥倒是家常便飯,什麼“笨”“不動腦子”“就知道吃”雲雲。

我爺爺晚年提及這些的時候,還時常會輕輕歎口氣,而後慢慢地看向天空。

我想,他可能在這方麵帶有一些遺憾!

人活一輩子,誰能沒點遺憾和虧欠?尤其是感情上的。

不過那個年代的很多父輩教育人的方式大多都是如此。

我印象中我爺爺對我更是如此,我小時候幾乎沒有被他誇過什麼,唯一一次我記得他誇獎我,還是在我頑皮擠破手,由於怕被家長責備不敢哭,一直藏著。

到了晚上才被我爺爺發現。

我爺爺看了一眼後,笑著敲了下我的腦袋,說:“好小子,掉血掉肉不掉淚,像個爺們!”

閑話少敘,繼續講那起案子。

接到求援後,我爺爺的破案四人組開始上線。

他們坐著軍管會當時的一輛偏三輪摩托車趕到了案發現場。

當地偵查員雖然沒有找到什麼有價值的線索,不過基本的保護措施做得還不錯,六七名偵查員在案發地周圍守著,不讓陌生人進去,避免破壞現場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