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本課題的指導思想

“導論”分為六個部分:本課題的指導思想、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與本課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本課題最終成果的主要內容、本課題的重要觀點和對策建議、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及社會影響和效益。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麵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第二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科學發展觀為我國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和金融體製改革的深化指明了方向。本課題定為“以人為本的中國金融全麵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就是力圖在中國金融已經得到極大發展和巨大成就的基礎上,就中國金融如何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構建和諧金融的大好局麵,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進行研究。

第三節與本課題有關的國內外研究成果

(一)關於以人為本的金融

在我國學術界把以人為本與金融活動聯係起來,是最近幾年才進行的研究,因此,這方麵的研究還不是很多。

對什麼是以人為本的金融,目前國內學術界大致有這樣幾種觀點:

1、金融以人為本就是要高揚生產性、建設性和創造性人的主體性,實現人的金融自由,增強金融體製的活力,促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金融改革一定要深化為人服務的精神景觀,充分體現出金融的人文關懷,注重發揮人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倪克勤、鄭平,2004)。

2、金融活動中的以人為本就是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金融產品和服務要考慮客戶的需要(陳二堯,2011),為客戶提高“超出預期”的理財建議(馬文方、霍娜,2011),圍繞客戶製定策略、開發產品、提供服務,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黃率純,2011)。

3、以人為本的金融就是要營造尊重員工、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金融企業文化,形成銀行的核心價值體係(王綏霆,1997),在構建金融企業文化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重視人的因素,尊重人的價值,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促使人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周楊、舒忠良,2002)。

4、金融市場要以人為本就是在製定金融市場規則時要有利於保護大眾的利益,特別是保護處於弱勢的中小投資者,減少市場力和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以及市場的無效性(易憲容,2004)。

5、以人為本的金融就是要實現普惠金融,包括以覆蓋中低收入人群的客戶的普及和包括在基層建立金融機構的金融機構普及(董玉華、宋亮、左中海,2009)。

6、金融創新要以人為本,加強麵向個人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服務的便利(楊濤,2006)。

從上可見,學術界對“以人為本的金融”已經有了一些研究,但還需進一步完善。

(二)關於全麵協調發展的金融

就我們現在掌握的資料來看,專門論述全麵協調發展金融的文獻還不多見,但我們認為下麵幾個方麵的研究實際上是關於金融全麵協調發展問題。

1、金融的內外協調均衡發展

(1)國際收支“雙順差”與國內經濟不平衡的關係,認為雙順差的產生反映了國內經濟結構問題(餘永定,2006);經常項目順差是國內儲蓄大於投資所致(王信,2004);中國國際儲備增長和經常項目順差是中國促進出口政策的副產品(Dooley等,2003)。

(2)中國經濟內部失衡的原因,認為近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的上升主要歸因於政府部門和企業部門儲蓄率的上升(李楊和殷劍峰,2007);中國製造業的投資與公司流動性密切相關,尤其是留存收益;而居民真實不動產與居民真實收入增長和真實貸款利率之間的相關性較弱(Barnett、Brook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