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意象和現實知覺的能力為什麼會有人際差異?
有幾種可能:一是有可能是先天素質性原因。精神病患者對現實和意象的分辨力差,可能就是素質性原因,這也就使得他們會更容易出現幻覺。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當發高燒、服用精神藥物的時候,人的分辨能力就下降。這說明分辨力的高低是受到大腦生理狀況影響的。
還有,經驗中我發現,長期自我關注,和外界聯係少,並且很少在生活中實際進行分辨,有可能會使得分辨力下降。也就是說,我認為分辨力是可以通過練習而加強的。長期自我關注的人,不關注外界,也就很少進行分辨外界和自我的活動,無形中他的練習就少,這個能力就會下降。由於客觀原因而和外界聯係少,也一樣會帶來這樣的後果——作者曾經作為氣象預報員,經驗過長期單調的工作環境,自我內省中發現有非常明顯的分辨力下降。我們知道,長期感覺剝奪的人這種下降更明顯,以至於會產生幻覺。這種外因導致的分辨力下降,在外因不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很快恢複正常水平。
經驗中我發現,消極的想象會削弱分辨能力,因此抑鬱者最容易出現分辨力的驟降。還有就是情緒太強烈、動機太強烈的時候(不論積極或消極)都會減弱這個能力。例如,當一個人發財的欲望太強烈的時候,就會“利令智昏”,把騙子描述的美好發財景象當做現實。或者戀愛中的人也容易喪失分辨力,以為自己的願望就是戀人的願望。
更有一種情況是,有某種動機,如因為害怕現實而寧願把想象當做現實時,分辨能力也會下降。這與其說是能力真的下降,不如說是潛意識強迫自己不看到區別在哪裏。
順便說,弗洛伊德所說的“現實檢驗能力”,就是這裏所說的分辨力之一種,不過這裏所說的分辨力不僅僅是現實檢驗能力,也包括分辨人我不同心理內容等其他分辨能力。
除此以外,覺察的減弱、因病而獲益等許多因素也都對心理障礙的維持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障礙的消除
意象對話不僅僅是一種心理學理論體係,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認知的需要,更重要的它是一套心理治療方法,有非常實用的價值,也就是說必須能用於消除心理障礙。如何消除心理障礙呢?要討論這個問題,先要對所有其他療法起作用的原因作一簡單探討。
心理治療有效的原因
為什麼心理治療能夠有效?大致不外乎幾種原因:
一、給來訪者所缺少的心理要素
馬斯洛指出:“對於我們需要碘和維生素C這樣的說法,任何人都不會產生疑問。我要提醒你們,我們有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需要愛的證據。”(馬斯洛著,李文恬譯:《存在心理學探索》,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版,19頁。)不僅僅是愛,還有其他一些心理要素是我們所必需的,比如自由、理解、尊重等等;另外,我們還需要一些生活的知識和技能。這些要素的缺乏就是創傷,而創傷就是心理障礙的原因之一,不消除這個缺乏,心理治療就難於生效。
給來訪者他們所缺乏的心理要素,也因此有治療作用。如果來訪者的心理障礙還不是很嚴重,對接受這些要素的阻礙也不是很大,則單純這樣的給予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心理治療。
如果來訪者缺少的僅僅是一些行為技巧和知識,給他們這些就可以了。如同行為療法所做的一樣。
如果來訪者缺少的是情感的滿足,缺乏關心、支持、鼓勵和愛,也許給他們這些就可以有治療作用。
二、讓來訪者有機會表達和釋放
如果把給來訪者提供心理要素比作精神上的增加營養,則來訪者也同樣需要精神上的排泄,也就是發泄情緒、釋放衝動、表達感受等。在生活中,也許他沒有機會發泄和釋放,他認為環境不允許他這樣做,而在心理治療這個寬鬆的環境中,他有機會這樣做。這也可以帶來一定的療效。
三、來訪者有機會探索自己
僅僅發泄,得到的往往是一時的舒適,要有長遠的效果,來訪者需要有自我探索。在生活中,自我探索時需要顧慮環境很多,而心理谘詢中心是一個寬容的地方,在心理谘詢和治療中,你不會因為自己心中有什麼“壞的念頭”而受到指責。所以,人們在這裏可以自由地分析探索自己,使自己成長。
四、用適當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來替代
用合理的思想代替不合理的思想,用積極的情感替代消極情感,用適當的行為替代不適當的行為。這就是合理情緒行為療法等方法有效的原因。
五、增加自知並削弱或化解情結
以上的方法對心理障礙者往往是不夠的,因為他們也許沒有能力接受別人的愛,所以即使有愛給他們,他們也依舊缺乏;也許外界對他們釋放自我沒有阻礙,而他們自己內心中卻存在阻礙。這就需要他們先有自知,看到自己的結在哪裏,是什麼樣子的,需要他們了解自我心理活動的規律,特別是原始精神機構的活動方式。在自知的前提下,他們就可以削弱或化解有害的情結。
六、有機會走出自我並真正接觸他人
在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看來,我們都被封鎖在一個監獄中,這個監獄就是“自我”。我感到孤獨,因為“自我”的牢房中隻有我一個人。我們和許多人打交道,如果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那這種交往不過是把別人當做物,而不是心與心的交流。這種人生不能讓人得到意義感和真正的滿足。
一旦有一個人和我們有心和心的交流,是讓我們非常快樂的事情——羅傑斯把這比喻為單身牢房的囚犯聽到了隔壁犯人敲牆的聲音。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方法可以產生療效,比如增加覺察力、定力等。
意象對話能有效果,能消除障礙,從根本上原因也一樣。意象對話不過是在人格深層,用原始的認知方式和來訪者交流,以此來替代用日常語言的交流,但是內容是一樣的。不過,正如任何療法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一樣,意象對話在消除心理障礙上也有自己更側重的方法。
積極事件改變循環
心理障礙者往往進入了一個惡性的循環,由於過去創傷事件的影響,使他們形成了不適當的認知和行為,而這些又帶來了環境的消極改變,帶來新的創傷經驗。
如果有一個積極的事件發生,如果有良性的因素介入,則這個循環就有可能改變。這個積極事件可以是心理治療師給來訪者他所缺乏的愛、關心和支持,在意象對話中我們用意象在人格的深層來傳達愛、關心和支持。
例如,抑鬱的來訪者想象著:“我走在沙漠中,四周沒有任何生命,我孤獨地走著,但是沒有任何目標……我知道下麵將發生的是什麼,那就是我死掉,而我對這也並不害怕。”
心理治療師可以這樣表達支持:“走就有希望,很多探險者都是在這種情況下終於找到生機,再說即使是沙漠中,也不會什麼都沒有,你仔細看看,也許會有小蟲子或者小草……”
或者更直接地說:“我想幫助你,我感到自己像一個救援者,正帶著水和食物在尋找你。”
如果來訪者在過去的環境中非常缺乏愛,而在心理治療中卻得到了,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一個打破舊的惡性循環的機會。假如他能夠接受並吸收了少許的愛,也許他會使自己的情緒有少許改善,進而也許會少許改變對世界的看法。如果這些改變能體現在行為上,則也許環境會有一定的改善,從而使惡性循環被打破,積極的循環開始建立。得到其他良好的精神滿足也一樣會帶來積極轉變的可能性。
或者因為在心理治療中發泄了消極的情緒後,使來訪者的情緒得到平靜,在較為平靜的心情下,他可以有多一些的反省和思考,從而對自己的人生有了少許的新認識,並體現為行為,從而也可能走向積極的循環。
當然,在實踐中我們知道,偶爾的一些支持和關心,用處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心理治療師能持續地用羅傑斯所說的無條件積極關注、尊重和真誠,並用共情的方式來對待來訪者,使他持續地得到他所缺乏的心理要素,則打破消極循環並建立起積極循環的機會將會大得多。
最重要的一種積極因素,就是心理治療師幫助來訪者不再回避問題,而能使解決問題的機會出現。
變消極意象為積極意象
改變行為、認知可以消除心理障礙,在意象對話中,我們要改變認知就主要是要改變意象。意象是我們對心理經驗進行符號化的產物,是原始精神機構中的認知活動的產物。意象就是我們心目中的世界,也是我們在觀察世界時所使用的參考性的背景。如果一個人有概括性的消極意象,則他的認識將會受到這個消極意象的影響,他將會歪曲現實以適合這個消極意象,因此他所看到的任何東西,或者說任何東西進入他的心理現實中時,都將帶有消極的色調。這樣的消極意象不改變,則來訪者接受愛、關心等積極要素的能力將受到限製。消極意象會使他把愛當做是非愛,使他在對愛饑渴的同時,卻對送到嘴邊的愛的食糧視而不見。因此,我們需要改變意象。如果能把消極意象改變得不那麼消極,則來訪者的心理障礙就可能會得到削弱或化解。意象對話的心理治療中,主要的工作就是把來訪者種種消極的意象改變為積極的意象。
消極意象有不同的概括性層次,有的低層次的消極意象隻是對某種局限性的消極情緒和態度的象征,有的消極意象代表了對較大的一類人和事物的消極感受,而最概括性的消極意象則會是對整個世界、整個人生、所有的人以及整體自我的消極態度。
低層次的消極意象數量很多,但是影響的範圍比較小,它們所攜帶的心理能量值也比較小,所以單獨一個這樣的消極意象的影響力也比較小。改變這些消極意象比較容易,也會有比較明顯的療效,但是效果往往難於持久,而且也有局限性。
概括性高的消極意象總數量比較少,但是影響的範圍大,攜帶的心理能量值也比較大,所以影響比較大。很高層次的、概括性很高的消極意象數量就更少了,大約不過幾十到一百多個,大致上一個情結對應著一個或少數幾個這樣的消極意象。這樣層次的消極意象影響範圍很大,攜帶的心理能量也很多。一旦能化解一個,就會帶來明顯的改變,在外表看是某個行為症狀消除和明顯緩解,在內心則是感到對某些事物有了全新的認識,情緒上有了明顯的轉變。和精神分析相比,意象對話直接處理作為情結化身的意象,所以對情結的解決也更直接。
最高層次的、概括性最高的意象每個人往往隻有一個。如果這個意象是消極的,它會影響到這個人的所有方麵,使這個人的整個人生籠罩在它的陰影之下。這個意象很難被意識到。在實踐中,如果要讓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這個意象,至少需要大約兩年的不間斷的意象對話分析和自我分析。而且即使意識到它,也很難對它施加任何影響,更不用說去轉變它了。所以,在意象對話心理治療中一般都不觸及它。但是,一旦這個意象得到積極的轉變,那整個人的人格會得到脫胎換骨式的巨大變化。
概括性低和高的消極意象之間並非獨立,而是有密切的關係。低層次的消極意象往往是高層次消極意象的一個具體化的側麵,高層次的消極意象是低層次消極意象產生的基礎。消除了低級的消極意象,可以削弱更高層次消極意象的力量。同樣,那些更高層次的消極意象也會用它們的力量來抵禦改變,並試圖把我們改了的那些低層次的消極意象再改變回去。因此,改變消極意象是一個艱苦而需要高度創造性的工作。
消極意象改變為積極意象後,消極意象所攜帶的心理能量將轉化為積極意象的能量。
消極意象的消解
化消極為積極,固然是一個很好的解決,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也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這樣說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正如我們前麵所說過的,心理能量的轉化從來都不是徹底的。從一種消極情緒轉化為另一種消極情緒的時候,心理能量不會完全轉化過去,而會殘留一部分。同樣,從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的時候,從消極意象轉化為積極意象的時候,心理能量也不會完全徹底地轉化,總會多多少少有一點殘留。其結果是,所謂的積極意象中,多多少少還會帶有一點消極的成分。
更好的解決方式,是消解消極意象,解開這個意象所代表的情結。這個消極意象中原來攜帶的心理能量是被固結、被束縛、被壓抑或被裹挾的不自由的心理能量。化消極為積極,則這些心理能量雖然轉化了形式,但是還並不是自由的能量。而消解了消極意象,則心理能量就成為自由的心理能量。
有些心理治療理論認為轉化為積極心態就是健康,而意象對話不認為積極心態、樂觀心理等就是心理健康。用誇張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假如一個人生活在納粹時期的德國,而當時他的心情非常快樂,我認為這反而是不健康。意象對話認為心理健康者無所謂積極或消極,他隻是如實地認識這個世界。消極意象固然是引起心理障礙的禍首,積極意象如果不能如實反映這個世界,也同樣是不理想的。當然,如果我們一定要從積極和消極這個維度來看世界,這個世界總體上還是偏於積極的,因此心理健康者總體上是快樂的。
如果消極意象轉化為積極意象,心理障礙一般都可以消除,但是來訪者的心理能量固結在積極快樂上,有可能處於人群常態的輕度心理不健康,而達不到自我實現。用極端一點的話說,隻是由恐懼和悲哀情緒的奴隸變成了快樂情緒的奴隸,而並沒有成為主人。隻有心理能量自由的人才是自己的情緒的主人。
消解消極意象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在有覺察的狀態下,讓消極意象中的心理能量得到釋放。一般來說,到了形成心理障礙的時候,來訪者的心理能量都已經經過了不止一次的轉化。我們通常是從他現在的情緒和心態開始,先讓他覺察自己的情緒、欲望等,然後再去除對其的壓抑,讓情緒、欲望等得到表達和釋放。當這一步完成後,一般來說,來訪者會比較容易地意識到這個情緒是從什麼情緒轉化來的。這時心理治療師可以引導他去覺察那一個更本原的情緒,並表達和釋放……如此逐步進行,直到找到他問題的根源並解決,這個情結就得到了充分的化解。
減少執著
執著是心理障礙能形成並維持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去除執著也就是消除心理障礙的途徑。
對待執著,意象對話治療的原則是“返本歸原”。
來訪者執著於某一個意象、某一個人或某一種行為方式,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精神或生物學的某種需要。他所執著的對象,也許是過去滿足過這種需要,也許象征著某種能滿足需要的對象,或者說對來訪者來說蘊涵著某種意義。心理治療師通過意象對話,可以引導他發現:實際上他所需要的並不是這個意象、這個人或者這個方式,這些都不過是一種滿足的手段而已。這樣,執著在這個意象、人或行為方式上(人和行為方式也是以意象的形式存在於人格中,所以也可以看做是意象,用意象來調節)的心理能量就可以“返本歸原”,回到自己的真實需求上去。
我曾經對自己經曆的一件小事作了這樣的分析:
前天走過離家不遠的一個小公園——石景山雕塑公園,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如果我可以到這裏散步多好呀!
這個公園不收費,也沒有什麼障礙不讓我去這裏散步。但是我太忙,忙到很難找到散步的時間,近期我每天白天的時間都占滿了,不可能有時間去散步。去雕塑公園散步成了我這兩天的一個心願,我像一個兒童想著玩具一樣想著雕塑公園。
雕塑公園就是我心中形成的一個意象,它有一個象征意義,象征著閑適、休息。我渴求休息和閑適的快樂,這個渴求的能量就附著在這個意象上。
當這個意象形成,人們就追求它。當這個意象成為現實,相應的能量也就得到了釋放。
假如我沒有能去雕塑公園,而去了另一個公園,比如“八大處”公園,結果會怎麼樣呢?
也許我不滿足,因為我覺得我的心願還沒有完成——我沒有去成雕塑公園。
因為我要休閑的欲望的能量大多附著在雕塑公園的意象上,去“八大處”並不能使這個能量得到釋放。
這就是執著。
而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讓自己從心底裏明白,我真正想要的不一定是雕塑公園,我要的實際上是休閑。這樣,心理能量雖然沒有轉變方向,但是回到了它的起點,這就是返本歸原。既然我要的是休閑,那麼“八大處”公園也可以休閑,這樣心理能量就可以轉到另一個目標或者另一個目標的意象了,執著被化解了。
表麵上看,返本歸原應該非常容易,來訪者應當很容易懂得,他真正要的是什麼。但是,實際心理治療中遠非如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值得愛的人絕對不會隻有一個人,因此,失戀後不應該過分執著,“天涯何處無芳草”?但是,如果你去勸告一個失戀者,就會發現事情不這樣簡單。很多人的表現似乎是,他們真以為世界上隻有這一株芳草。因為,理智上明白是很容易的,而人原始精神機構卻不容易明白這一點。原始精神機構隻看過一株“芳草”,在原始精神機構的經驗中,沒有見過其他芳草。讓他相信世界上有其他芳草,實際上對原始精神機構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冒險。
如果來訪者很難返本歸原,而我們又需要打破其對某一個意象的執著,可以利用“沾染”,例如我可以找到“八大處”公園和雕塑公園的相似處,比如,它們的池塘相似,都不大;它們的樹木相似……這樣,我也可以通過這兩個意象的相似,誘導來訪者把這兩個意象沾染起來,從而就可以把心理能量由雕塑公園轉到“八大處”公園。
減少沾染
沾染也是維持心理障礙的一個要素,因此我們也能通過減少沾染而減輕或消除心理障礙。
正如心理動力學的其他療法一樣,我們也認為“現實檢驗”是一種對消除心理障礙有效的方法。現實檢驗可以消除意象和現實知覺之間的沾染,從而使來訪者對現實的知覺更為準確和有效。在意象對話中,稱此過程為“區分想象與現實”。
另外,我們也要想辦法讓來訪者減少過去記憶和現在知覺之間的沾染。
更重要的是想辦法(主要利用意象)減少來訪者對自我的感受和別人的感受之間的沾染,以及自我意象和對他人知覺意象之間的沾染。
通過不斷地分辨各種意象,來訪者的分辨能力不斷提高,沾染就會逐漸減少,因而他也越來越有能力根據當下的現實來塑造新的意象,更準確地反映現實,心理健康程度也越來越高。
有一點需要說明,那就是在實際的意象對話心理治療中,有時我們會不去消除人的沾染,反而利用它來達到某些治療目的。我們並不是任何時候,看到任何沾染都馬上去減少或消除它。實際治療過程是靈活多變的,沒有固定僵死的程序。原則上要減少沾染和實際操作中有時候不減少甚至利用沾染,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矛盾。
運用共情的態度
羅傑斯指出,共情本身就有心理治療效果。人和人不是表麵的交往,而是心與心的相遇,這本身就是一種喜悅、一種力量的源泉。意象對話心理治療中當然也不例外。
共情不是一個心理治療師想做就能做到的,如果心理治療師沒有能力做到共情,而又刻意地、努力地試圖共情,效果是很差的。意象對話的優點是,在意象對話中我們更容易實現共情。這是因為我們用日常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時候,別人很容易誤解。而當一個人用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時,別人隻要根據他的描述去想象,就相對比較容易受到他的情緒的感染,也比較容易體會他的情緒,比較容易達到共情。
當然,共情與否和心理谘詢師的人格修養有關,不同的人共情的程度是不同的,並不是說有了意象對話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共情。但是我們可以說意象對話對增加共情有益。
除此之外,意象對話治療也用其他方法來消除心理障礙。比如,它吸收東方文化中的一些方法,以提高來訪者的覺察能力為目標。當來訪者有了更好的覺察力的時候,就可以使其心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