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謹防受騙

目前,有許多外地人在大城市經商或打工,這就需要在外麵租住房。可是,租房也有各種騙局,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落入騙子所挖下的陷阱。下麵就介紹兩位小姐租房被騙的經曆,我們要引以為鑒,吸取寶貴的教訓。

魏小姐在京城打工,欲在北三環附近租一居室樓房。她通過報紙找到了房源,並按地址來到了房源提供者××投資顧問公司。該一居室住房,標價為1500元/每月。工作人員讓她交1350元作為中介費押金,如果租房成功則歸本公司,如不成功中介費則如數退回。

當天下午,魏小姐與該公司一位姓汪的工作人員,在自稱房主的一對男女的帶領下,來到青年公寓822房間。房主答應房價降為每月1300元,付款方式為半年付一次,於是魏小姐與房主當場在由××投資顧問公司提供的合同上簽了字。雙方商定隔一天下午兩點,魏小姐交錢搬家入住。隔日下午兩點,魏小姐按約定到達青年公寓門口。“女房主”邀她上樓打開822房門,讓魏小姐先把房費交了。毫無防範意識的魏小姐向“女房主”付清了7800元(下半年)的房租,同時女主人把房間鑰匙交給魏小姐,並借口有事出去了。大約過了一二個小時,進來了一位陌生小姐。來人姓李,說她已經租下了這套房子,並已交了半年的房錢6000元。兩位小姐互相核對了這個人的長相,認為是同一個人。兩位小姐希望能了解業主的情況,受到物業部的拒絕。這時她們手上隻有“女房主”留下的呼機號,但二人呼了這個號碼多次均沒有回音。

第二天,魏小姐找到該投資顧問公司,公司說,去查看過真房主的情況,也遭到了拒絕。該公司的回答是:“自租房合同簽訂之時起,本公司就與此事無關了。”並拒絕退還中介費。

另一位受騙的李小姐是從另一家房屋租賃中介機構得到青年公寓822出租的信息,但它不負責帶人看房,也沒有中介協議;所以隻收取了她300元中介費。後來李小姐設法找到了822的真房主,卻被告知不知此事,房屋剛作過裝修,裝修隊曾有822的鑰匙,此外822房間還丟過一把鑰匙。真房主告訴李小姐822自己住、不出租。

一位先生則解釋說:“房源是通過報紙招租上來的,每天都有200件以上的交易,公司沒有專職人員提前查驗所有房源的證據,由客戶看房和確認房源的真假。”

幾個月過去了,魏、李兩位小姐租房上當之謎還沒有結開,神秘的女房主還在逍遙法外,但是房屋租賃市場的漏洞留給善良的消費者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規範房地產租賃市場和中介市場,登載出租信息必須出示身份證和房產證,中介要負責核實房屋出租的真實情況。這二者雙管齊下,恐怕是根治房屋租賃陷阱的惟一辦法。

但作為消費者,怎樣才能不上當受騙呢?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受騙可能和貪小便宜和怕麻煩的心理有密切關係。這裏提醒租房者,一定不能怕麻煩,要認真審看房主的身份證件和房產證,正規地簽訂租房協議,不要為了省幾個錢而省略掉這些步驟,以免上當受騙。

聘請私人律師,維護自己的權益

1999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九屆二次會議對憲法作了修訂,其中之一就是建設法治,以代替人治。我國的法律製度也逐步在健全,每年都有許多法律頒布,人們是無法對這些法律一條條進行研究的。我們必須借助法律手段來解決自己身邊的各種事情,如離婚、繼承遺產、合夥做生意、拆遷、購商品房、鄰裏糾紛、醫療事故、保險、辦理公證、消費爭議,等等。許多律師和律師事務所順應這一趨勢,拉近與百姓生活的距離,適時地推出了私人律師業務。他們聲稱:一年隻要花2000元,即可擁有自己的律師,服務期間如遇有訴訟、仲裁和重大複雜的非訴訟案件,可找律師解決。聘請私人律師的當事人來自各個行業,其中公司、企業單位的職工聘請私人律師的占55%,事業單位的職工占21%,自由職業人員占17%,個體工商戶占6%。私人律師協助當事人解決了許多糾紛,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麵。

現舉一例加以簡單說明,某律師事務所的私人律師曾代理這樣一件糾紛。王某帶自己13歲的女兒到某醫療中心做牙齒正畸手術,該中心的醫師未征求王某的意見,就將小孩的兩顆牙齒拔掉,這對其以後的牙齒發育極為不利,事後,王某的律師鄭重向該中心發了一份律師函。該中心接到後,見有律師參與,不敢掉以輕心,馬上與王某聯係,積極尋求解決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

事先聘請私人律師有優惠

一些人事先不知道有個人律師業務,因為出了棘手的麻煩事,才到律師事務所尋求法律幫助。人們在谘詢解決糾紛途徑的過程中,了解到,如果事先聘請私人律師再打官司,代理費可以減半收取,而且在私人律師一年的服務期內,親屬遇到法律方麵問題聘請律師也能享受優惠。所以事先聘請私人律師是十分明智的,他們是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先行者。

這樣的事例也有很多。例如,王某因股票糾紛訴訟某證券公司一案,按律師事務所的收費標準,代理費應為21000元,聘請私人律師後減半收取,代理費變為10500元,再加上聘請私人律師費2000元,共計12500元,為自己節省了8500元。私人律師收費減半,但在服務過程中仍然盡心盡力,結果此案勝訴,王某的權益得到了維護。

可以預見的是,國外和香港地區的電影中“有事找我的律師”,很快會頻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並很快成為我們生活中流行又實際的事情。律師能夠讓家庭已經發生的糾紛得到及時解決;律師能夠為你所從事或參與的活動提供法律意見,如購買商品期房等,以避免或盡量減少糾紛的發生,更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購物遇質量問題找消協

一些消費者覺得,買商品所花的錢不多,索賠浪費時間和精力,結果得不償失,還是“忍了”吧。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商品質量確實有問題,可以要求退賠,包括交通費和誤工費。要勇於以法律為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敢於“叫真兒”,不能消極地“忍了”。或者,能退回錢就行了。如果商品質量確實有問題,應要求完全退款,不應接受店方扣除所謂的“折舊費”。

一天,小馬花了158元在一家鞋店給愛人買了一雙皮涼鞋,穿了幾次,鞋帶處就開膠了。經兩次修理後,鞋還是粘不上,於是,小馬來到鞋店要求退貨。他心裏想,已經穿了一個多月,如果退130元也就算行了。可是,鞋店連這一低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店方按購買天數每天扣除5‰折舊費給予退款,這樣,隻能退回122元,為這8元錢,雙方不歡而散。為此,小馬投訴到區消費者協會。

消費者協會熱情地接待了小馬,聽完了他的陳述。消協的同誌告訴他,此鞋質量明顯有問題,按規定他不但可以要求全額退款,而且還有權向商家索要誤工費。經消協指點後,小馬理直氣壯地再次來到該鞋店,鞋店負責人聽小馬合理合法的要求,連忙承認錯誤,並全額退還他的購鞋款1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