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醫都會介紹產婦喝生化湯,很多人也都認識生化湯,知道產後該喝生化湯。可是問問年輕一輩的人,產後該吃什麼,大多數都是一臉茫然地搖搖頭,然後東補補西補補,這樣產婦體內的淤血、惡露排不淨,月子病就找上門了。
說到“坐月子”,有句話要說在前麵,之前一直都有朋友問我,小孩順產和剖腹產到底有什麼不一樣,選擇哪種比較好一些?其實說起來,我一直都是“順產主義”的擁護者,堅信瓜熟蒂落才是硬道理。為什麼呢?因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剖腹產勢必會傷及腹部眾多經脈,在手術後還要輸液,諸如抗生素之類的藥也是寒涼之物,進入血脈之中,寒氣難消。剖宮產手術會嚴重破氣,再加上產後哺乳,一定會使女性元氣大傷的,雖然一時半會沒有什麼感覺,但是時間久了,體質就會轉變為氣血兩虛,到時候再食補就有些麻煩了。
也有很多人問我產後一般都要吃些什麼?問問身邊的父母或者長輩,她們可能會告訴你:生化湯是一定要喝的。很多年輕的讀者可能沒聽說過這味藥,它是明末清初名醫傅青主所創的婦科藥方,材料是當歸八錢、川芎三錢、桃仁三錢、薑炭五分、甘草五分,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氣,桃仁活血祛淤為臣;黑薑入血散寒;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以水煎服,是去淤生新、主治產後淤血內阻的名方。
很多中醫都會介紹產婦喝生化湯,很多人也都認識生化湯,知道產後該喝生化湯。可是問問年輕一輩的人,產後該吃什麼,大多數都是一臉茫然地搖搖頭,然後東補補西補補,這樣產婦體內的淤血、惡露排不淨,月子病就找上門了。
生化湯是個很好的東西,但是也有人說這生化湯喝了沒作用,為什麼呢?那是因為產婦的體質不可能完全一樣,效果也是因人而異,生化湯辛溫走竄,所以陰虛內熱體質,經常覺得口燥咽幹的產婦就不適合喝。
剖腹產的產婦氣血虧得厲害,一定要好好補回來,特別是對於那些看起來精神萎靡、麵黃肌瘦、不想吃東西的產婦。這裏推薦一款藥膳,出自《太平聖惠方》。瘦羊肉100克,小米100克,生薑6克,蔥白3根,花椒、食鹽各少許。先將瘦羊肉洗淨切細,與小米共煮。待沸後再入生薑、蔥白、花椒、食鹽等煮為粥,空腹服食。能巧補氣血,養血溫中,是曆來產後補血補虛的良方。
民間很多產後飲食方都是針對產婦體質的,但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做法。通常當地都會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再結合當地的實際氣候總結的方法。比如東北人習慣喝紅糖小米粥,江浙人習慣吃醪糟煮雞蛋,廣東人吃豬腳薑或雞炒酒。跟著當地習俗來吃就對了,不要覺得吃什麼都可以,這會害了自己的。比如你把雞炒酒搬到東北去吃,這通常都行不通或效果不好,所以最好跟當地風俗來,中醫幾千年的經驗,更關注的是對你的長期影響。
我愛人也曾經因上學時穿衣很少又貪食涼物,導致體內濕寒,生完孩子身體問題一下子暴露出來,經過慢慢的食療來補血補腎,腎氣逐漸充足,身體才慢慢好起來。所以,不要想著吃寒涼的食物,否則隻會讓體內寒濕很重的產婦身體更加不堪。包括很多寒涼的中成藥也不要吃,比如牛黃解毒片和雙黃口服液,這都是缺乏中醫指導的後果。
在很多地方有個風俗,就是產婦要吃益母草煮雞蛋,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是值得推廣的,益母草活血化淤,雞蛋營養比較好,兩者一齊食用就應了大部分女性產後“血虛夾淤”的體質狀況。蓮藕也是產婦應該多吃的食物,可以煮粥、榨汁,還可以吃藕粉,可以養血生肌。山楂來煮粥吃也很有利於產後排淤:可用山楂適量榨汁,然後同大米一齊煮,如果你是寒性體質,就加些許紅糖,體熱的朋友就加一些白糖,每天吃一次,連服一周。
其實坐月子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夏天的時候天氣熱,準媽媽們千萬不可以貪涼快,對著電扇吹,特別是腳部,一定得穿上襪子,腳心不能受涼,因為腳心進去的寒氣是最不好根除的。還有一些準媽媽毫不忌口,冰淇淋、冷飲、生冷水果一大堆來者不拒,殊不知這些東西都是導致寒氣過剩的主要原因,許多月子病就是這樣發生的。所以,建議準媽媽們平時多看點這方麵的書籍,最好請教下母親或者婆婆,隻要在生活方麵仔細留意,就能避免遺憾終生的月子病。
求醫錄
問:生產完已經一個月了,每天的飲食也特別有營養,但是身體還是發虛,突然站起來就會發暈,不知道是不是氣血虛弱呢?
答:你這種情況是屬於氣血兩虛的範疇,更深層的原因是脾虛,產後脾虛使飲食的營養不能轉化為氣血,導致受傷的氣血不能及時修補。可以用黨參、黃芪、當歸、牛肉、生薑熬成濃藥劑,去渣喝下。先將前三味藥稍加水浸泡,文火煮約30分鍾,將牛肉和生薑切片後加入,用文火煮約1個小時,以肉爛湯濃為度。